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主持人语:传媒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传播形式的日益丰富,由此不断催生出与受众沟通、互动的新渠道。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而构建的现代化传播平台,极大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模式和交流方式,同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愈加明显,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应用平台的广泛普及,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段充分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情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在受众意见表达开放化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意见领袖”机制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主导着舆论发展的方向。融合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信息传播特点,组织在进行信息传播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舆论引导偏差的不良现象。研究新传播环境下网络舆论的形成及舆情治理,有效引导网络舆情,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对营造健康的网络传播环境、增强网络公信力意义重大。本期“组织传播”栏目立足“微时代”,深刻剖析微博意见领袖在公共事件中的社会影响,阐述了全媒体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网络舆情治理和高校舆情危机的应对机制,同时对现代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媒介形象展开探讨,力争对组织信息提供健康的传播环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的广泛应用、网络言论的自由表达,给组织传播学的发展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也让受众对传播学以及网络舆情、舆情研判等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正主持人语:在新媒体主导下的传播格局中,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而推动了媒介的组织传播模式及形态的改变。互联网技术下的新媒体发展引发了大众对微博、微信的追捧和使用,组织内、外部传播的新媒体沟通形态广泛以微博、微信为主。从传播学角度而言,微博、微信能够帮助人们多渠道的获取资源信息,使组织中的成员都有参与意见表达的机会。由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对社会化的信息具有开放性和传播范围广泛等特点,不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交互性及其点对点、点对面的传播方式,无论在组织内还是组织外,都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信息的互动机制。顺应信息文化的传播趋势,微博、微信逐渐走进大众的生活。微博具有广泛的用户群,不仅成为传播新闻信息的快速渠道,而且频繁的互动使得信息在组织内传播变得更为有效。微信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立体式、交互型的沟通平台,使其快速成为新兴的传播媒介。本期“组织传播”栏目以微博、微信、互联网为主题展开讨论。首先刊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民工文化需求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12&ZD0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流动人口的微信使用与社会网络想象》,文章基于弱关系假设,对微信的功能进行分析与归类,并说明微信在流动人口使用的社会现象。第二篇研究探讨了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式及传播特点,对构建网络信息传播机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末篇则是从共情原理、身份认同观念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互联网技术给传媒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40年代拉杂斯菲尔德提出“意见领袖”的概念,并运用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中.如今.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给人们的传播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本文在网络虚拟社区的新环境下.将“意见领袖”的理论运用到网络传播中,探讨意见领袖的形成机制.重点分析意见领袖的角色特征变化.  相似文献   

5.
2013年8月网络治理专项活动开展以来,微博意见领袖的识别、活跃度、影响力再次引发各界关注、本文以244个微博意见领袖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微博意见领袖的群体特点,利用词频分析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微博意见领袖博文内容及转发关系进行分析,探析网络舆论调控前后微博意见领袖行为变化特点。分析发现:8月以来微博意见领袖发博量整体下降,但公务员、律师、作家、学者等群体人均每日发博量上升;博文内容涉及政治话题减少,更加倾向于法制主题;整体互动程度降低,意见领袖群体对个体影响力减弱,群体之间信息控制力和传播力差距缩小;少数微博意见领袖参与舆情事件的热度上升,但微博意见领袖群体对舆情事件影响力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左向蕾  王万奇 《青年记者》2017,(29):119-120
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①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受价值多元化的影响,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极大冲击.同时,在高校中同样存在着一些拥有众多微博或微信粉丝,在网络中拥有相当话语权的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他们就网络热点的转发、评述、点赞往往能够在高校学生群体中产生很强的号召力和带动力,对高校学生的网络活动开展、校园舆情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微时代背景下,发挥好意见领袖的网络舆论导向作用,着力推动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7,(5):60-63
使用微信交流已经成为数字化时代默许的沟通"语言",微信的多维度信息传递功能可以消除与传播对象之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增强与对方的关联度,将网络人际传播的内容与网络传播主体之间的关系紧密贴合。微信现已成为交流的常态介质,建构出了全新形式的数字化网络人际传播交流模式。本文根据微信的传播者特征、关系特征和互动发生的情境这三大关键因素来分析微信传播中的人际关系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李波 《新闻大学》2015,(1):145-149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微博热潮使信息传播途径、方式发生变化,微博意见领袖正在引领和掌控者微博的主流信息,左右社会的舆论导向。因此,结合微博意见领袖的泛众化、圈群化、显性化的传播特征,分析微博意见领袖在网络舆情发端、发展和低谷期中的作用,总结在网络舆情中的影响力,并就网络舆情中如何识别、培养和正确引导微博意见领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新媒体快速发展时代下,地方党报也开始借助于微博、微信等网络传播平台,对党政事务信息挖掘、内容组织与刊发等,作出数字化、网络化的改革创新。其中微信公众号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微媒体"之一,地方党报通过公众号平台的运作,吸引更广泛普通民众参与到党政事务、时政资讯的了解与学习之中,与基层群体展开网络化的互动交流,不断深化党报信息传播的内容深度,从而促进党报微信公众号运营效果与影响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在对于宜黄拆迁事件的微博传播分析中,研究者们强调了"意见领袖"在网络传播中的主导作用。但是在浙江湖州"织里抗税"事件的微博传播中,并没有出现主导传播的"意见领袖"。该事件的传播沿用了人际扩散的模式,在这种基于人际传播圈子的传播中,信息采用无中心的平等链式扩散,在信息扩散中容易产生群体极化现象,并受到人际传播中认知强调和归因错误的影响。因此,政府对于该模式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应该谨慎应对,找准网民怨恨目标和动员框架,并在微博直播向传统媒体转移的过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微博信息传播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信息在微博中的传播特征,对新浪微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利用复杂网络理论方法,对构建的微博信息传播网络,进行基于度、路径统计指标的分析,发现该网络具有集群性、小世界、高度中心化等特征。这些特征表明,信息在微博网络中的传播效率比其他在线社会网络更高;网络中介数中心点对信息传播效率的贡献显著,但网络并不脆弱;节点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差异很大,易于形成意见领袖。按行业属性对网络进行群落划分后,发现各群落在微博中表现出的信息传播特性与在现实社会中相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新浪微博平台对雅安地震第一时间段的灾难报道为统计样本,分析微博意见领袖的博文量、博主类型、主题及影响力。以意见领袖的微博信息传递及其与公众互动过程为依据,揭示微博意见领袖的加速传播功能、跨界整合功能、信息净化功能、社会动员功能和社会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3.
付玉 《新闻爱好者》2012,(17):18-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自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应运而生。以微博、社交网站为代表的自媒体正以其独特的优势改变着大众传统的人际传播模式,新的媒介时代不仅带来了人际传播的即时互动分享、传播跨越时空界限等现象,而且也给大众的人际交流与沟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意见领袖理论是由著名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正式提出的,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或观点,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作用。微博的兴起与繁荣,“既为传统意见领袖提供了全新平台,又为新兴的意见领袖的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相似文献   

15.
在微博出现之前,BBS论坛、博客等虚拟社区成为网络舆论的集散地,微博这一新兴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网络舆论的传播模式。本文从传播角色、舆论影响力的形成机制和信息的传播效果来比较微博意见领袖和BBS意见领袖的不同。相对于论坛舆论领袖的草根性,微博意见领袖更趋于精英化;论坛意见传播是内聚型,微博传播则是发散型;微博的信息传播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论坛的意见流通则局限于孤岛内部。通过这些对比研究,旨在发现不同意见领袖的特点,进而更好地引导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16.
胡小川 《传媒》2016,(5):60-62
随着移动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爆炸性扩张,以大众传播为主导迅速向人际传播为主导的社会舆论格局转变.社会舆论实际上形成了“两个舆论场”,一个是由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组成的主流舆论场,一个是由移动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成的民间舆论场.  相似文献   

17.
意见领袖广泛存在于群体中,通过人际传播方式,经常为群体成员提供信息和观点,是社会传播过程中的连接大众媒介和一般受众的纽带,是影响群体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分析意见领袖在社会传播中的角色,对理解社会传播行为的影响,在社会传播中的运用策略有重要的意义,并提出如何引导和管理意见领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微博反腐是当下互联网多边舆论场中最为典型的民意现象.受现实国情、文化传统和网络传播环境等影响,微博反腐中信息流、意见流与舆论演进具有独特的运动规律与内在效应,给整个网络反腐和网络文化带来建设性与破坏性的后果.构建可以真正公平参与、有效对话合作的公共平台,让大众、意见领袖、媒体和政府等各种主体都能参与舆论博弈,可以有效发挥微博反腐传播效应的正向价值,进而促进整个网络反腐良性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和普及,尽管“意见领袖”理论受到冲击和质疑,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网络在社会总体中仍未达到绝对主流,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的传播形态依然普遍存在,“意见领袖”在很长时期内是不会消亡的。因此,探讨意见领袖存在的深层心理原  相似文献   

20.
社交网络(SNS:Social NetworkService)即为社会化网络服务,包括独立SNS(如Facebook、人人网等)、微博、博客、微信等。社交网络作为大众信息共享的社交平台,每天都传输着大量的网络用户的共享文件。美国心理学家米格兰姆曾提出社会学中的“六度分隔”理论,认为一个人最多通过六个人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即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可以扩展自己的人脉。①通过聚合产生效应,通过互动与分享,形成舆论,各类社交网站逐渐受到关注。社交网络的基础是人际传播,而其凭借互联网超强的兼容能力,与电视、移动等以大众传播为主的媒体进行资源整合,使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