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结合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特点和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产业分布特征,对FDI促进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影响机制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发现,FDI主要通过资本供给效应、就业结构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制度变迁效应等机制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皖江城市带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2.
荣志远和王展祥两位博士对我的“我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不同步探因”一文提出以下四大争鸣观点:产业结构变化有一般规律,无标准结构;产业结构决定就业结构或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没有简单的决定与被决定关系;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低,第二、三产业吸纳劳动能力较弱导致了不同步升级和第一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不断下降是我国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升级不同步的本质意义;就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在于提高二、三产业的就业弹性,提高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此拟一一进行解答,即发达国家标准是用于判断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同步的最好参照物;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同步性可以进行比较分析;制度障碍、推力有限和拉力不足是就业结构升级滞后的主因;多渠道构建农业劳动力合理流动平台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经济发展进程中,必然会出现产业结构的转变。而产业结构的转变对就业人员素质普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力素质若不能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必然会阻碍产业的提升和扩张,也会影响到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广东省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经济增长位于全国前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那么,目前广东的劳动力素质是否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呢?这里所讲的劳动力素质,主要指以受教育程度为标志的文化素质。如此,本文将根据广东省1990年人口普查和1995年1%人口调查数据,对劳动力素质、就业结构是否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世界经济发展浪潮推进下,安徽省应抓住机遇,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文章分析了安徽省"三次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和就业结构状况,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必然会带动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基于2012—2021年江西省产业及就业相关数据,从关联性和协调性两个角度出发,引入就业弹性系数、结构偏离度、协调系数等指标,对江西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并通过灰色系统模型测算未来五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发展状况,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对策,为江西省破解就业难题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
外部适应性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以河北省为例分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外部适应性发展现状,探讨中、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间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外部适应性的思路及策略,以推动河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角,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新时期河南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近年来,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发展迅速,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对外贸易和产业集群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但同时也加重了产业结构失衡、形成垄断市场和促进技术进步有限及加重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应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吸引高质量的外资,调整政策加大对外资的产业导向力度,创新利用外资方式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对外资的管理,防范环境污染,促进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8.
沈阳市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城市之一,产业结构转换升级的过程、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变动关系在全国重工业城市中具有代表性。通过分析沈阳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历史与现状,研究两者变化的非均衡性,计算1980年—2009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及沈阳市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为沈阳市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均衡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支撑。  相似文献   

9.
就业结构是指劳动力在不同产业的分布,反映了一定时期各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因此产业结构决定了就业结构的状况。入世后,各行业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考验和冲击,本文在阐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入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来论述入世对城市就业结构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就业结构调整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产业的升级必然带来就业结构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台州地区2001-2012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数据分析,结合台州地方高校2009-2012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变化,通过实证数据证明,产业升级后,第二产业的技术升级短期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拉动效应最为明显。而从长远看,第三产业的发展将成为今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河北省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关系,文章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33个基础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反熵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对河北省2010-2018年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高等教育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河北省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高等教育目前未能形成协调发展的机制,未来河北省应当正确把握和应对京津冀协同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持续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努力提升就业水平、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2.
从总体趋势来看,河南省的就业结构是配合河南省产业结构的变动轨迹朝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的,但目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匹配、不适应的问题依然很严重。要改变这种状况,提升二者的适配性,对策有三:一是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二是加快农村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三是加快制度建设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科学识别影响农用地流转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调控措施,是促进农用地健康流转的关键。通过理论分析经济结构变化对农用地流转的影响,构建相关计量模型,运用2007~2012年的抽样调查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结构变化对农用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对农用地流转影响较为显著,收入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对农用地流转影响不明显。我国应该继续发展非农产业,尤其是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扩大非农产业就业容量。应根据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不断调整农用地流转的政策措施,使之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适应,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4.
陈福宁 《林区教学》2012,(12):35-36
克拉克、钱纳里、库兹涅茨等经济学家的研究证实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紧密关系。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引起劳动者就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状况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劳动者的就业选择。相反,劳动者就业结构能否适应产业结构的要求,能否随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也是影响产业发展水平的因素。基于此,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互影响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对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金融体系通过资本优化配置、信息公开披露、兼并收购、风险分散和补偿等直接作用机制和促进经济增长及消费的间接作用机制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推动作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模型对1990—2014年间河南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关系的实证检验显示,当期金融发展每提升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将升级0.47个百分点。为进一步推动河南省金融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需要从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银行机构体系和积极培育发展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江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都发生着变化。本文利用结构偏离度指数对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江苏省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相关性,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呈微弱负相关,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较强,就业人口已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两者协调与否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客观描述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演变过程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就业弹性系数、结构偏离度指标对湖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科学考量,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城镇人口集聚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改变了城镇女性就业市场状况,提高就业能力成为女性应对城镇化的必要方式。教育是影响就业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受教育程度作为衡量教育的主要标准,对增加女性就业人数、调整就业结构、提高工资收入具有积极影响。为促进女性更好就业,需要通过拓展择业观教育活动、建立市场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就业导向型行业等方式,维持女性就业市场平衡。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对大学生就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省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我们发现:辽宁省第一产业存在大量过剩的劳动力;第二产业可以吸纳一部分劳动力;第三产业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部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辽宁省第三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尚需不断完善。由此带来的启示,一是第三产业仍将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选择;二是大学生就业的根本问题不仅在于经济的发展,更在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三是高校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四是学校要根据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78年——2008年云南的统计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其结果表明:云南省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就业结构的调整对城市化进程的作用强于产值结构变化对城市化进程的作用;城市化进程对产值结构变化影响较小,而就业结构对产值结构的影响较大;城市化进程和产值结构变化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是逐渐加强的。因此,科学规划与发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市化推进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