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情景一:教学内容为初二思想品德"诚信是金"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在下课铃声即将响起之际,教师出示了一道题目:假设现在你面前有金钱、名誉、地位、诚信、美貌,只能选一项,你会选什么?很显然教师要的答案是"选择诚信"。而在师生问答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则在下面窃窃私语——学生甲:我选择地位,有地位多威风!学生乙:我选择金钱,有钱多好!学生丙:我选择美貌,美女帅哥多吸引眼球啊!  相似文献   

2.
教学语言对语文教师而言,是极好的煽情、启智工具。语文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优化教学语言,使教学语言更凝练、更优美、更富艺术性和感染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他们信步走入知识的殿堂。在《荷动》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共生、交融,使学生能够深刻领会作者把自己想象为荷花的情不自禁,有位教师通过这样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这荷花真香啊!它香气幽雅,沁人心脾,怎能不深深地吸引‘我’前去观赏呢?这荷花真美啊!  相似文献   

3.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喜欢。师:好!今天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片。(课件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歌响起……学生情不自禁地跟随唱起来)师: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这部动画片的名字?生(争先恐后地):《西游记》。师:对!《西游记》中有一座美丽的山,你知道吗?生(纷纷答):花果山。师:对。想一想,在花果山上会有什么呢?生:小猴子、桃子……(课件出示信息窗1画面,学生表现出惊叹的样子。)师:啊,花果山真美呀!小明和几位同学去花果山游玩,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他们走进花果山看一看。板书课题“走进花果山”[评:教师根据小…  相似文献   

4.
正课例:一教师执教《秋天》,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们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各种关于秋天的资料:有关于秋天的诗歌、散文,有关于秋天的图片、光盘,有关于秋天的气象知识……接着,教师逐个演示关于秋天的图片、光盘:忽而金黄的稻浪,学生大呼"哇!秋天真美啊";忽而火红的苹果,学生高喊"哇!秋天好美啊";忽而黄澄澄的甜梨,学生惊叫"秋天真美啊"。最后,教师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一、提出问题对于教师来说,后进生的转化问题是最令人头疼、烦心的事。本着教书育人的理念和责任,差就不可能任随他差下去啊!总得想法子呀!于是,我们教师便开始努力想办法:补课、谈心、旁敲侧击、鼓励等。经过一系列努力,有的学生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然而,有的却是任  相似文献   

6.
语言,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当老师和学生带着各自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共同进入课堂,在教师和学生间,教师和教材间学生与书本间的交互碰撞和交流中,该会迸发出多少情感与思想的火花啊!从这个角度讲,语文教学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一段历程,是学生知识、思想  相似文献   

7.
有一位特级教师上观摩课。课上,教师要求学生大胆提问,结果却无人举手。教师亲切地问:你们怎么不提问啊?有一位学生大着胆子说:老师让我们不要乱说话。教师马上鼓励:小朋友怎么会乱说呢?你们说什么我都爱听!有了教师的肯定,学生打消了顾虑,课堂迅速由阴转晴,顿显  相似文献   

8.
唐海岚 《湖南教育》2003,(15):49-49
上课整体感知。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将草塘美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立刻被又大又美的草塘景色吸引住了。有的还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草塘这么绿呀!”“真美呀!”“这么大呀!”教师趁机说:“草塘里还有许多我们南方没有见过的物产,在草塘上还可以亲眼目睹到平日里见不到的有趣活动。有兴趣的同学请随老师到草塘去游览一番。”接着,教师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概括归纳。在学生整体感知图文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草塘留给自己的印象。学生不约而同地找到了“可爱”一词。教师便抓住“可爱”提问:“草塘的…  相似文献   

9.
经常能听到一些老师抱怨说:“现在的学生真是笨啊,有些问题我都讲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可他们还是弄不明白,真是不会教,教不会啊!”的确,有很多时候,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痛苦,但总感觉收效甚微。笔者认为,教师有必要重新审视课堂教学,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只习惯讲解每个知识点和每道练习题;学生则习惯把老师讲解的内容记在笔记上,课后还要整理、背诵。教师不断提醒自己:要本着对学生、对工作负责的态度讲得越细越好;学生则不断鼓励自己:要好好学、好好记。老师“一声叹息”:真累啊!学生“一声叹息”:真难啊!这种给了学生“鱼”,而不教捕鱼方法的教学方法,既辛苦了老师又累坏了学生,但教与学的效率却并不高。这是因为传统教学忽略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深深地体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做到这一点,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一位教师在讲解蔷薇的知识后问学生:“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一学生答道:“是可怕的刺。”另一学生答道:“是美丽的花。”老师表示赞许。第三个学生答道:“我想,应该想办法培育出不带刺的蔷薇。”“你胡思乱想些什么!”教师怒斥道。其实,这位教师没有意识到,他错过了一次发挥  相似文献   

12.
镜头一:教室——“啊!作业这么多!老师真狠!”学生们垂头丧气,气鼓鼓地抱怨着。镜头二:家里——“妈妈,我看会儿电视。”孩子请求说。“不行,先把作业做完。”“整天就只知道作业,都成做作业机器了!”孩子小声嘀咕着,不情不愿地回了房间。镜头三:办公室——王老师无奈地说:“辛辛苦苦,加班加点改完的作业,发下去学生就瞄一眼等级,其他的连看都不看,尽做无用功了”。作业,成了学生和教师沉重的负担,家长  相似文献   

13.
陈宗宝 《考试周刊》2014,(88):111-111
<正>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的观念正在逐步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改变,课堂上充满学生生命成长的气息。不可否认的是,在一派"热闹"的背后,也透露出一些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新旧课程的差异和碰撞必然会产生矛盾和冲击。一、预设与生成的矛盾在新课程体育课堂上,教师开放了自己,也开放了学生,开放了课堂。但是遗憾的是,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情景:"快点,同学们抓紧!""还没好啊?""没有完成的小组,先停下练  相似文献   

14.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学生都不知道怎么了,课堂上尽是保持沉默,无论怎么启发,就是不愿意举手回答!唉,这课啊,实在是上得没啥意思!然而,我们不时又会有这样的感受:今天这堂课啊,学生反映相当积极,课堂生动有趣,预设的一些目标也完成得相当出色。同样的学生,同样的老师,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呢?关键的原因在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像一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注意研究提问的艺术,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充满强烈的求知欲望,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15.
一位教师执教《可贵的沉默》一课,导入新课时问学生:“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在哪一天?”学生举手不多。一位小女孩答了出来,教师兴奋地评价:“多聪明的孩子啊,真棒!”  相似文献   

16.
一、对教学智慧的误读 先看一个案例: 那是上午的第四节数学课.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正在阅读、自学教科书。恰在此时,从学校食堂飘来阵阵的菜香味,一位学生脱口而出:好香啊!教室里一片哄笑。教师不慌不忙,  相似文献   

17.
生日Party     
田甜 《四川教育》2003,(6):30-31
《先锋英语》1AUnit6Lesson1,教学的重点是数字。师生互致问候后,我播放了英语歌曲One,two,three,four,five.教师和学生一起边唱边跳。在欢快的气氛中,本课的教学开始了。如何把数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我创设了一个Birthdayparty(生日庆祝会)的情景:小寿星Ann、蜡烛、生日蛋糕……T:WhereisAnn? A:I’mhere. T:Ann,Todayisyourbirthday,yesorno? A:Yes! T:Howoldareyou?Ann. A:MissTian,Canyouguess? T:Ok!Let’scountthecandles. 教师和学生一起数生日蛋糕上的蜡…  相似文献   

18.
<正>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时,有时会发现自己教授学生数学知识时,学生貌似已经全部都理解了,可是让学生结合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却拿不出一套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使得有些数学教师开始感叹:数学教学没有效率啊!那么什么是有效率的教学呢?要怎样教学才有效率呢?本人认为数学教学有它独到的特点,只有从它的特点着手引导学生学习,才能使数学教学变得有效率.一、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数学知识有高度抽象性的特点,这种抽象性体现在高中数学课本的所有数学知识领域中.比如高中数学课本中  相似文献   

19.
赏识教师往往是学生习作的第一读者,甚至可能是唯一读者,因此,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避免批评取向,多采用欣赏的取向,读学生的作文多加赏识,多加肯定,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有教师曾作过对比,在一次作文中,随机在几个同学的作文本上写一个大大的“棒!”“好!”或画上一个大大的大拇指,或写上:“你的想法跟老师的一样!”学生拿到作文本子后,那种眉飞色舞,逐个相告的神态让人历历在目。学生开始喜欢老师的评语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也被激发起来。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作文就成了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所以他们都说“现在老师很喜欢我的…  相似文献   

20.
辛长军 《班主任》2003,(8):41-41
某教师对一后进生进行一阵暴风骤雨的批评之后,此生垂头丧气而去,教师面红耳赤,怒气未消,与别的教师交流:“此学生,……哎,恨铁不成钢啊!”某家长对子女一顿拳打脚踢,子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