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果"体验"是送给孩子童年的必备礼物,那么这本书是送给父母的有效养育的礼物。书中的童年体验清单并不是教育标准,而是一种启发,也是帮你带孩子打开世界之门的一把钥匙。也许它无法缓解你的育儿焦虑,但它会让养育变得更有意思,更有意义。周游世界需要一份"向导手册"对吗?这本书应该是孩子认知世界的第一个"向导"。希望所有的父母,带上它和孩子一起出发。但在整个体验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我们经常说:“一本书要把它念薄了。”意思就是说,念书时,要抓住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掌握住它的精髓。一本书很快就能念完,然而要把它念薄,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在我的手里有一本书,名字叫《野性亚马逊》。这本书上架率很高,而且一直属于畅销书的行列,这本书不是一个专业作家的作品,也不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科学论文,它只是一个笔记体的、记录了很多作者在亚马逊的一些经历。为什么这本书,能够受到如此的追捧——  相似文献   

4.
一、短序狮子和狼知道在攻击猎物时首先咬住对方喉咙。为何?是因为它们得到过这样的教导吗?是因为它们理解了其中的原理吗?不是。山羊的喉管联结呼吸和动脉的原理"有一匹布这么长",足可写一本书,我们当然不会认为狮子们需要读这本书。它  相似文献   

5.
<正>《文化生活》这本书我很喜欢,虽然它编撰不久,几经修改,称不上完美,但它与经济生活的实用性不同,与政治生活的严肃性不同,与哲学生活的抽象性更不同,它就在我们身边,更加"生活"化。我更愿意在课堂上把它上出"生活"的意味,让它如一道刚出炉的佳肴,"色,香,味"俱全,让学生这群"食客"垂涎欲滴,大饱口福,在不知不觉中吸收这本书的全部"营养"。《文化生活》这本书我已经上了两遍,这本书分为四单元  相似文献   

6.
正看到这个标题,估计很多老师会想到《班主任兵法》一书及其作者万玮老师。是的,我这篇文章的确是因这本书有感而发的。然而我本文立论不是针对万玮老师——这倒不是因为我怕"得罪"我的朋友万玮,而是因为我的"有  相似文献   

7.
陈慧同志在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开西方现代派文学选修课,我赞成此举;他又以此为题写出了一本书,我更是感到高兴.为什么呢,因为这是适时的和对青年有益的——他讲西方现代派文学,并不是一味赞赏它,更不是吹捧它,卖弄它,而是给以比较实事求是的介绍和批评."五四"时期,西方的各种文学思潮流进我国,其中也有正在兴起的现代派文学,  相似文献   

8.
每个班级都是一本"书",这本书藏在同学们的脑海里,记忆里;这本书中记录着我们所遇到过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我时常会翻阅这本书,感受它给我带来的亲切和快乐。  相似文献   

9.
一上班路上,总喜欢背个包,不是为了好看,也不是为了时髦,而是给自己心爱的书留个宽松而干净的空间。有时候想,要是一个人身边连一本书都容不下的时候,这个世界,他还能容得下什么?人的服饰可以简朴,可以华贵;可以拖沓,也可以简约。但无论如何应该记得,书籍是一个人,特别是为师者最不可或缺的"饰品"。带一本书上路,读一段,停一段;或者,哪怕这一天一页也没翻,一行字也没看,但只要靠近它,就像靠近冬日的阳光,产生源  相似文献   

10.
周海燕 《考试周刊》2011,(7):223-223
有人说无论男人女人都是一本书.我认为孩子也是一本书,虽然要读懂这本书并非易事,但要成为一位出色的教师就必须去读它,并且打算读一辈子。有人说,儿童是花木,教师是园丁,园丁悉心照料着花木,但需要尊重它们自然地成长。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我发现,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我也不是诗人,不能用优美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  相似文献   

11.
<正>我上高中的时候,最爱读的一本书,叫作《离上帝最近》。这本书可能销量很低,甚至现在你搜索书名,只能显示出封面,然后是"缺货"两个字。它可能并没有机会被很多人读到,但那时候的我,却痴迷于这本书,以及这本书里的生活。作者周轶君之前是新华  相似文献   

12.
寻找贝多芬     
以海菲兹作为引子,以勃拉姆斯作为尾声,这本书成为不了一部交响曲,如果能成为一支协奏曲也好,读者朋友也许能够看出这六年来我对我喜欢的音乐和音乐家的读书笔记和心的轨迹了。这本书中的谈论,都只是我的一孔之见,带有我强烈的主观色彩,会让真正的音乐家笑话的。但是。这不是一本论述音乐史和音乐家的专著,我相信读者朋友读它不是为了寻找历史的足迹和音乐乐曲的画像。况且,音乐是无法具体描述的.在《关于舒曼》一文中,我就引用了门德尔松的一句话:“一首我喜欢的乐曲是不能用文字来说明的。这不是因为音乐太不具体,而是因为它太具体.”因此,与其说我的这本书是在谈音乐,不如说是在谈音乐在我心中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正>久悉孙主编书通二酉、教亦多术,近读其新作《教育,就是做好普通的事》,果被吸引。这本书是孙主编近十年间教育随笔的结集,读后深感一种精神的滋养,一种思想的启迪,一种信念的淬炼。一、书中很多观点流露着著者对教育的卓见如:名师们有着共同的成长历程——热爱甚至痴迷于这份工作,不是简单地把它当作谋生的手段,每天不是"做事情",而是"做事业"。事实上,这也是孙主编自身的工  相似文献   

14.
看看藏獒     
我喜欢动物.平日里看的书,也大都和动物有关.最近看了<藏獒>,一拿上手就舍不得放下. 一口气读下来,<藏獒>这本书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并不是藏獒那巍峨挺拔的身躯,也不是藏獒那凛凛逼人的气势,而是它的"人性"--那种和主人之间坚定的信任,那种与敌人战斗誓死不屈的精神,那种疾恶如仇、迎难而上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15.
当霍布斯发表了“利维坦”为君主政治体制而辩护时 ,维护“共和”体制的共和派代表哈林顿则对之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1 65 6年 ,他发表了《大洋国》一书 ,1 65 9年 ,他又发表了本书的节本 ,名为《立法的方法》 (TheArtofLawgiving)。长期以来 ,我们通常把这本书看作为“空想社会主义”的一本著作 ,实际上并非如此。诚如本书的中译本所言 ,“《大洋国》是哈林顿针对当时英国的具体情况提出的政体方案。这个方案的主要内容是资本主义代议制。因此 ,从观点上说 ,这本书并不是空想的 ,从阶级实质上说 ,它不是社会主义的。有人把它算作空想社会主…  相似文献   

16.
王淦生 《师道》2015,(4):14
不是专业与文字打交道的,大概没有多少人会去计较"文体"这玩意儿。就像普罗大众,一天劳作归来,躺沙发上拿本书消遣,谁还会吃饱了撑的先去研讨一番它的体裁归属?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要否定文体的重要性,至少那些专门研究"写作学"的先生们是要在这块田地里刨食的。除了那帮精英人士,对文体最为关注的大概就数我们的高中学生和他们的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17.
"这本书不是我最重要的著作,却是我个人最喜爱的一本."彼得·德鲁克这样评价自己眼中的<旁观者>.这不是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学著作,是他对"人"的观察、描画和体悟.我们可以随时拿起、随时放下,然后再随时拿起这本书,每个轻松精彩的短篇都由一个或两个人以及他们的故事构成.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本书,当你看到它的封面时,你也许会习惯性地皱眉头:这是一本书,当你打开它的时候,你会惊喜得爱不释手;这是一本书,当你第一眼看它时,你也许不相信它能拂去你心灵久积的尘埃;这是一本书,当你细细品味它的时候,它能唤醒你沉睡已久的梦想。这本书能让消沉的你焕发久违的激情,能让彷徨的你坚定一生的梦想,能让梦想的你听到花开的声音。  相似文献   

19.
刘歌 《新作文》2013,(Z1):1
还是要先声明一下,这个"海角七号",并不是那部轰动一时的台湾电影,而是一个小餐馆。而《小城故事》呢,也不是那首惹人伤感的台湾歌曲,它是一本书。所以,它们才有可能在这个并不明朗的中午,与我邂逅。  相似文献   

20.
我倒宁愿把它看成是一本好玩的"地理书",试想,如果不是作者用这么奇特的方式带我们周游世界,孩子会这么着迷吗?有两本图画书都是以美国拉什莫尔山上四位著名的美国总统的头像为封面的:《如果你想当总统》和《班班的梦》。而这两本书的内容却丝毫不交集,前者是"历史",后者是"地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