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水""月"意象中看李白的主体创造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唐代李白诗作“水”“月”意象中分析诗人的主体创作心态:别样的“水”“月”意象孕育着生命的理想和自由冲功;“月”的被动态势凸现着诗人孤苦清寒而又拘泥的情感纠结。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创作的角度探讨空白在意境中的存在形态以及诗人创造空白的策略.空白在意境中的存在形态可分为联结空白和意蕴空白.联结空白主要存在意象层,表现为意象之间似断实续的联系意蕴空白存在意蕴层,与实境相辅相成.诗人创造联结空白运用意象叠加法、修辞法和画面叠印法,而在创造意蕴空白时主要运用截面法、曲笔法和以形写神法.  相似文献   

3.
该文抓住"青天"、"把酒"、"明月"这三个关键意象深入分析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蕴涵的深层意蕴,揭示了苏轼第一次被贬之后,从困惑、反思到通透和空灵的心路历程,说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在苏轼的人生历程和诗词创作的重要位置,是诗人的人生哲学、政治理想和艺术追求的一个尝试性的突围,是诗人的诗词创作由少年的轻狂和无端喟叹转向旷达、平淡,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4.
姜媛 《文教资料》2020,(5):16-18,13
落花是暮春时节最常见的物象,一直是诗人笔下重要的文学意象之一。落花诗以吟咏落花为主体内容,托物寄怀,发端于先秦,兴起于汉魏六朝,繁荣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它作为一种传统诗歌题材,承载着丰富的主题意蕴,并在一代代诗人的反复吟咏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传统诗歌中别具特色的一类意象。本文立足于唐代之前落花诗研究,深入挖掘落花意象之起源,分析落花意象之意蕴内涵,寻找落花在先唐时期成为意象与逐步发展成诗歌主题之发轫轨迹。正是有了先唐落花诗的发展延续,使得落花成为中国意象史上重要的诗歌意象之一。  相似文献   

5.
姜凌 《教育教学论坛》2012,(18):162-163
所谓"意",会意,从心从音。当取"心愿、意向"之义;所谓"象",原指具体事物的形象或景象。意象,作为意和象的复合名词,是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意象在中国诗词创作中是一个独特的概念,一般意义上指创作主体通过艺术想象所创作的包含主体思想意义的艺术形象,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绪的客观物象。绘画创作过程中的"意"象或者说是"审美意象",是作者通过对现实世界所提供的客观资料进行主观改造,在头脑中形成的具有主观意蕴的形象再现。在诗歌与绘画创作中,诗人与画家不约而同的强调"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该文抓住“青天”、“把酒”、“明月”这三个关键意象深入分析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蕴涵的深层意蕴,揭示了苏轼第一次被贬之后,从困惑、反思到通透和空灵的心路历程,说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在苏轼的人生历程和诗词创作的重要位置,是诗人的人生哲学、政治理想和艺术追求的一个尝试性的突围,是诗人的诗词创作由少年的轻狂和无端喟叹转向旷达、平淡,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7.
自然意象,是洛夫诗歌中出现次数最多且最具诗人匠心的意象。在众多的自然意象中,月意象和雪意象是洛夫着力塑造的两类意象。它们融古典情思与现代诗歌技巧于一体,是诗人人生观与创作观的体现。不同创作时期,洛夫诗中的自然意象的选择与表现上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别,这是诗人创作理念的调整,也是其思想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自然意象,是洛夫诗歌中出现次数最多且最具诗人匠心的意象。在众多的自然意象中,月意象和雪意象是洛夫着力塑造的两类意象。它们融古典情思与现代诗歌技巧于一体,是诗人人生观与创作观的体现。不同创作时期,洛夫诗中的自然意象的选择与表现上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别,这是诗人创作理念调整,也是其思想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正>云,五彩斑斓,曼妙多姿;云,含蓄静默,丰富多情。云是自然界的风景,也是诗人笔下的情思。它是古代诗歌常见意象之一,具有丰富的意蕴与文化内涵。在传诵千年的古典诗词中,诗人的情感、理想、品质和操守都寄寓其中,我们从中可以读出诗人的心灵境界、人生追求和审美情趣,可以受到启迪和勉励。  相似文献   

10.
张炜是以诗人身份涉足小说创作的,其诗人气质一直主导着小说创作的指向,让小说在一种氛围里飘逸出浪漫主义气质及乌托邦的理想色彩。黑色、大海(包括鱼、船)、野地等意象的链条式运作,无疑是贯穿其小说的主体意象,它们让读者在不厌其烦的解读中,一步步加深着对张炜小说追求的品质之理解。  相似文献   

11.
"意象"是我国古典诗歌关于创作和鉴赏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诗歌中美好的意象具有极强的抒情性与象征性.唐代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通过月亮体悟现实社会与自我人生,对"明月"赋予了超越时空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12.
巴·拉哈巴苏荣是蒙古国著名诗人,但我国对他的译介和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他的诗歌创作具有求"真"的诗意理想,既包括诗人对自然本真的恋慕又包括诗人真挚深切的情感;其创作具有深刻的哲理意蕴,体现在他对人生的超越性认识以及他对事物间界限的淡化和破除;诗人创作的语言极为精彩巧妙,是蒙古族传统修辞与现代性手法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3.
唐代边塞诗人在创作中将文化、心理、情感诸因素积淀到“意象”中,形成了边塞诗独特的意象群。作为边塞诗人的情感媒介,“征衣”“陇头”“玉门关”这三个意象对深化边塞诗的情感境界和拓展边塞诗的美学意蕴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承志独特的人生经历与情感体验,表现为其作品的意象群落的殊异性;其创作主体以人自身理想为准绳,表现为其作品的意象群落的排它性;随着他疾丑扬美的理想及螺旋递进的人生观的不断成熟,表现为其作品的意象群落的整体性及其指向性.  相似文献   

15.
何方形 《台州学院学报》2006,28(1):19-22,29
杜甫的山水诗创作是他一生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固然也有快适愉悦的成分,但更多的则表现了诗人拯济苍生的人生理想,表达了怀抱不能实现的幽愤与感伤,意蕴丰厚。杜甫的山水诗展示出全新的情感体验范式,对后世的山水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诗歌审美创造中,诗人将自然的色彩形式赋予诗歌意象,使其构成色彩意象,就能更有力地表达情绪、情感,隐含或折射主体抒情意蕴。各种色彩形式与意象的组合所形成的色彩意象在诗歌中隐含或折射的意蕴也不尽相同,各呈异采。本主要计论诗人构筑的蓝色意象,以及黄色意象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抒情范式特征,以期达到从色彩意象抒情的角度认识诗歌的审美规律。  相似文献   

17.
自李白因母梦长庚而出生到晚年因醉酒入水捉月仙去的传说,表明诗人一生与明月有着不解之情缘。其千首诗作中就有月意象336例,涉月诗更高达400多首,月意象之丰富,意蕴之深邃,表现之突出,艺术之高超,都非他人可比,且对后来如刘禹锡、苏轼等咏月诗词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中国月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唐代诗人王维与俄国诗人丘特切夫的诗歌风格,都清新优美而又含蓄深沉,喜用明月、白云、落日等自然意象,具有“诗中有画”的艺术特征,他们创作意象并置的无动词诗,且都表现出早年热爱人生、渴望有所作为,中晚年比较消极悲观的人生内容。他们都是自然诗人、哲理诗人,试图透过自然探索人生之谜。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社会文化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个性、经历、人生态度以及禅宗思想与谢林哲学的近似有关。  相似文献   

19.
徐志摩诗歌是诗人思想情感与心灵感应产物的体现。在绝大部分诗作中,诗人通过对其本人的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整体把握,通过对诗歌意象、形式、韵律的独到描绘和精心构建,把浸润着诗人理想的情感充分表现出来,从而营造出无与伦比的优美意境,创下了新诗抒情艺术不可逾越的高峰。  相似文献   

20.
贵州本土诗人张克作品中的"瀑布"意象,既反映了诗人题材领域的地域性倾向,又折射出他在不同时期的审美方式与内容之变迁.从创作初期的清新俊逸,到过渡时期的蓄势待发再到黄金时期对人生的崭新理解,张克诗歌一直在常与变之间滑行,其"瀑布"意象在不断变革中承载着诗人对家乡地域及其文化的不同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