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喻小继 《情报科学》2022,40(9):147-153
【目的/意义】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和核 心,同时在服务过程中也会导致用户隐私泄露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用户隐私保护策略有助于提高图书馆服务 质量和信息资源使用效率。【方法/过程】通过分析图书馆个性化服务隐私泄露的途径,全面阐述在图书馆数据生 成、存储、传输以及应用生命周期中的主要隐私泄露风险,进而从法律规范和措施层面提出了一个图书馆服务中个 人数据隐私保护框架。最后从技术层面提出个人数据隐私保护对策与建议。【结果/结论】研究表明,图书馆必须从 保障和维护用户权益出发,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用户隐私数据全生命周期中监督管理的科学性、有效 性和技术水平,满足用户个性化服务需求。【创新/局限】本文从理论和技术上全面阐述了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用户 隐私保护策略,但对图书馆服务过程论述得不够全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闫闵  过仕明 《情报科学》2018,36(5):35-40
【目的/意义】“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数字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受到冲击,图书馆资源优势难以显现,文章 力图构建能够吸引读者、引领读者、符合校园环境、实践性强的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方法/过程】文章以高校 数字图书馆为主体,分析“互联网+”环境下,传统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发展的阻碍以及高校读者行为偏好总体 特点,研究创新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的重要性与可行性,从整体模型框架和运作流程两方面详细构建。【结果/ 结论】建立创新高校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需要优化传统服务模式。建议优化服务内容、完善移动终端、建立部 门对接系统、转变服务意识、合理设置人员岗位。  相似文献   

3.
李莉 《情报科学》2018,36(5):90-93
【目的/意义】文章将智能代理 Agent 技术引入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检索服务中,通过建立基于多 Agent技术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检索服务模型,以期改善高校图书馆用户获取信息资源准确度低的现状。【方 法/过程】文章首先阐述了现如今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面临的问题,然后对高校图书馆用户群信息需求加以 分析,提出了基于多 Agent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总体结构和检索模型的设计原理,最后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数字图 书馆的具体情况,构建了基于多 Agent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检索模型。【结果/结论】此检索模型在提高数 字图书馆智能化、查询精确化、服务人性化及提高用户满意度等方面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顺应泛网络条件下数字阅读和文献检索与利用的新情况,实现国人共享数字资源,是数字图书馆创新发展和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方法/过程】分别基于数字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动机以及用户信息行为新特征,对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功能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结果/结论】此分析为"构建国家云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参考,可以推动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信息服务等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5.
尚颖 《情报科学》2023,(11):42-50
【目的/意义】构建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跨模态知识服务新模式,有助于快速适应ChatGPT主导的知识交互新范式,提高高校师生工作学习效率。【方法/过程】本文以服务用户个性化需求为中心,梳理了不同阶段高校知识服务模式的特征和局限,在此基础上,搭建了一套具有学习能力的数字生命知识服务系统,并以此探索出一种问答式知识服务新模式,并通过调研评估了该模式在个性化需求方面的服务效果。【结果/结论】以数字生命系统为核心的问答式知识服务模式改善了高校师生的个性化知识获取效率,并为虚拟化、智能化知识服务体系提供了决策参考。【创新/局限】数字生命定义了用户与平台的双向重塑机制,并通过多模态知识服务为数字生命的自监督学习提供可能。然而,其中仍有许多技术挑战,如语言模型的认知能力、实验工具的通用接口、信息安全的法规约束等。  相似文献   

6.
康美娟 《情报科学》2023,(11):162-169
【目的/意义】构建集成创新驱动的企业知识库服务机理模型,完善企业知识库服务模式和方法,提升企业的集成创新优势。【方法/过程】基于市场需求,集成企业外部和内部知识,构建集成创新驱动的企业知识库服务机理模型,以实现员工知识能力和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结果/结论】知识库服务机理模型推动企业知识库服务理论的深入发展,使企业知识服务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为面向集成创新驱动的企业知识库服务提供了理论支撑。【创新/局限】仅从理论上探讨企业知识库机理模型的构建,未实现企业知识库的具体功能。  相似文献   

7.
潘雪  陈雅 《情报科学》2018,36(5):30-34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对泛在网络背景下图书馆智慧服务服务模式创新以及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 一定的参考。【方法/过程】文章对目前智慧服务在图书馆领域的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给出了国内公共图书馆智慧 服务特点。在此基础上基于泛在网络的背景下提出了一种新的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阐述了其内涵。【结果/ 结论】本文从用户模块、服务模块、资源模块三个模块对于泛在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进行构建,图 书馆在提供智慧服务时应该智慧化感知用户信息需求、智慧化提供特色信息服务、智慧化信息资源存贮整合。  相似文献   

8.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发展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阳晖  杨燕  黄萍莉 《情报科学》2008,26(4):520-524
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发展动因:数字图书馆通过信息资源共享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异地资源共用和用户跨系统使用的问题,但还存在信息资源利用中的个性和针对性问题;在提供面向用户服务的过程中,数字图书馆必然会遇到诸如用户信息的收集与表达等问题,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将促使个性化服务不断发展与完善;数字图书馆开展面向用户的信息服务将进一步引发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使得用户的信息需求更趋向于专业化与个性化;个性化服务发展的动力模型包括用户个性化需求发展的拉动力、个性化技术发展的推动力和数字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9.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指根据图书馆用户特定的信息行为、习惯和偏好,向用户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服务的活动.个性化信息服务打破了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特定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特殊化、知识化的需求.随着资源环境、信息需求环境、技术环境以及生存环境的改变,个性化信息服务已经成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文章分析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内涵、特征,并探讨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的构成、信息服务的方式及信息服务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用户需求为导向出发,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结合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机制,依托网络,将合作参与为服务手段的同时引入数字图书馆建设,极大地提升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读者群的需求,真正实现了数字图书馆对用户的个性化服务.以用户交流为纽带,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信息服务模式将成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吕春晖 《情报科学》2020,38(3):124-128
【目的/意义】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上网模式,移动图书馆技术也应运而生,探讨开放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技术优化研究,以使高校图书馆服务效率得到质的提升,真正实现数字图书馆的目标。【方法/过程】高校图书馆是高等教育信息服务的主要机构,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开放数据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交流的速度与模式。【结果/结论】在开放数据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该在了解开放数据内涵的基础上,认识到开放数据的优势与目标,变革图书馆服务理念与模式,优化移动信息技术服务内容,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移动信息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2.
吕鲲  郭淳  罗星雨  吴晔 《情报科学》2022,40(6):44-51
【目的/意义】基于信息生态理论构建高校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生态系统,有利于改善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服 务模式,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方法/过程】根据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现状,结合信息生态理论,构 建高校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并利用系统动力学分析系统各要素间因果关系,得出关键构成要素,在此基 础上,通过Vensim PLE软件仿真验证构成要素的重要性。【结果/结论】针对关键构成要素,总结高校智慧图书馆信 息服务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方式,为其服务模式的改善提供新思路。【创新/局限】借助信息生态理论与系统动力学 模型研究高校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但尚未进一步对系统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余琛 《情报科学》2022,40(4):166-170
【目的/意义】为提升融媒体建设下公共文化资源服务效率,创新服务机制,优化服务策略。【方法/过程】本 文在分析了公共文化资源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湖南省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综合考虑了数 据汇聚与存储、数据审核与上传、用户授权及管理、推送内容和服务信息等内容,构建了融媒体建设下的公共文化 资源服务平台。该平台从博物馆、图书馆等实体公共文化场所采集文化服务资源,通过数据层处理在应用层形成 线上公共文化资源服务,经传输层传递到终端层将线上公共文化资源服务内容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示。【结果/结论】 多种媒体融合的融媒体建设形式在促进公共文化资源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创新/局限】但本文并未考虑公共文 化与人民群众的交互及信息反馈机制,因此在日后研究中需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传播方式进一步拓展公 共文化服务空间。  相似文献   

14.
胡潜  孙琦  李静 《情报科学》2020,38(12):92-97
【Purpose/significanc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and promotion strategy of the indus⁃ try information service fusion in the open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and top-lev⁃ el design of the industry information service fusion.【Method/process】Firstly, the general framework of industry information service fusion in the open network environment is establishe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mode of service fusion is discussed in different scenarios. The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motion strategy of industry information service fusion.【Result/con⁃ clusion】In the open network environment, industry information service fusion can be regarded as a hierarchical structure composed of resource layer, service layer, composition layer, UI layer and quality control mechanism. The specific mode of service fusion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modes: request-response mode, linear multi-stage mode, parallel multi-stage mode and mixed multi-stage mode. In terms of promotion strategy, we should start from three aspects: building open service fusion platform, promoting open service standardization, and promoting open information service fusion automation.  相似文献   

15.
李洪晨  马捷 《情报科学》2022,39(1):10-15
【目的/意义】元宇宙是一个可扩展、可交互、网络渲染的超大虚拟空间,在元宇宙图书馆的初期探索阶段, “第二人生图书馆”因真实感和沉浸感差等原因发展受限,需要在沉浸理论视角下讨论图书馆的变革,促进元宇宙 在图书馆领域的探索和应用。【方法/过程】通过沉浸理论视角分析元宇宙图书馆的设备、技术和职能,构建元宇宙 图书馆的架构模型,探究元宇宙图书馆“人、场、物”的属性和关系重构,对元宇宙图书馆的发展策略展开探讨。【结 果/结论】元宇宙“人”与“场、物”的关系由单向的接受服务,转变成接受服务和主动参与创作双向互动的关系,通过 行为具有主动性的目的增强用户参与元宇宙图书馆的沉浸感。【创新/局限】对元宇宙图书馆“人、场、物”的属性和 关系进行重构,丰富元宇宙图书馆的职能,增强用户参与的沉浸感。但由于元宇宙尚处起步阶段,未来颠覆性的新 科技出现会改变元宇宙图书馆的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16.
牛力  刘慧琳  王保国 《情报科学》2021,39(11):30-37
【 目的/意义】数字环境下典藏资源在利用中遇到瓶颈,因此需要优化或更新资源组织方式,本体与标签作为 网络信息组织的重要手段可以为典藏资源的组织带来借鉴。【方法/过程】从资源组织过程出发,基于本体的设计方 法,构建了面向典藏资源的多维度标签体系分层框架,展现层级序化的组织过程。同时基于典藏资源组织需求,设 计了数字人文视角下标签体系模型,展现标签体系在资源组织与服务中的作用。【结果/结论】以吴宝康老照片资源 为例的实证检验再次印证,数字人文视角下典藏资源多维度标签本体的构建能够帮助建立资源间的关联关系,为 语义检索与导航、知识发现与可视化等提供支持。【创新/局限】借助本体规范标签的知识表示展现了标签体系在典 藏资源立体化、语义化、细粒度组织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未来可以加强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推广研究对象的适应 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在祖国建设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可视化技术是推动和提升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融合服务有效开展检索、展示和交互的重要技术方法。【方法/过程】本文在对LAM数字资源融合服务与可视化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用户角度出发进行了可视化需求调研和分析,并运用相关开发工具尝试进行了地图、词云、关系网络和时间轴形式的可视化实施。【结果/结论】结合实验效果,指出使用这些形式实现可视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期更多地关注LAM融合服务领域的用户需求视角下的可视化服务设计,提升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分布式创新模式下的知识服务具有网络结构中心化、复杂协同性与信息不对称性等特征,侵 蚀了企业创新绩效,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分布式创新模式的知识区块链,以增强企业知识服务能力。【方法/过程】首 先,本文从知识服务与区块链技术研究视角出发,提出了分布式创新的知识区块链思想;接着,剖析了知识区块链 的知识分工、知识共享与知识整合三阶段过程,以及密码学技术、哈希函数与共识机制三大关键区块链技术在知识 区块链中的实现;最后,以三星电子公司作为分布式创新研究的典型案例,构建了面向区块链技术的知识服务界 面,解决了区块链技术在分布式创新中的落地问题。【结果/结论】本文构建了新型去中心化的、数据公开可溯的、服 务简洁高效的知识区块链,集防篡改、交易可溯、防伪签名与智能合约等功能于一体,有利于提升分布式创新绩效。 【创新/局限】本文未涉及知识区块链的实证研究与相关道德法律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9.
鲁国轩  杨冠灿  宋欣 《情报科学》2022,40(9):154-158
【目的/意义】数字人文作为人文社科和计算机技术的跨界学科,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面临概念界定不明确、 专题期刊缺乏等问题,增加了文献搜集难度。需要构建适合的识别分类模型,形成数字人文专题文献库,助力数字 人文研究。【方法/过程】分析数字人文学科的内涵,归纳数字人文文献特征,在人工识读标注的基础上构建机器学 习模型,实现对数字人文文献的自动识别与分类。【结果/结论】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数字人文文献识别分类模 型,对图情领域数字人文文献实现了较好的识别效果。【创新/局限】将机器学习算法应用到数字人文文献分类,较 好应对了词汇复杂和数据量较小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可使用深度学习等更复杂的模型,并实现不同领域数字人文 文献的多分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我国自1979年开始以五年为一周期对全国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检测,积累了丰富的数据。但长 期以来对这些数据资源的分析和利用严重不足,难以满足个性化健康服务的需求。如何利用体测大数据进行知识 组织与挖掘,实现个性化健康促进服务已经成为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重要问题。【方法/过程】提出了外部知识库增 强的多模异构体测案例知识组织方法,建立了基于灰色案例推理的健康知识推理架构和案例自适应知识更新机 制,以及“监(健康监测)—评(体质评估)—防(预防为主)—知(知识推荐)—保(健康保障)”的一体化闭环学生体质 健康促进知识服务方法。【结果/结论】该方法为学生健康体测大数据管理和主动健康服务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工具 支撑。【创新/局限】创建了外部知识库增强的多模异构体测案例知识组织方法,提出了人机协同和群体智能的案例 学习机制;体测健康大数据知识服务的信息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