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高校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实现途径,从权力视角出发,课堂教学是一个各种权力关系运作的权力场域。从传统权力视角出发,高校课堂教学危机存在四个表征:教师中心权力的强化与学生权力的弱化;师生被物化引发师生交流的异化;自我意识丧失导致学生学习的普遍被动;严密的规训致使教学失去"生产性"。福柯提出了不同于传统宏观权力思想的微观权力论,是观照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视角,能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带来四个方面的启示:消解教师权力中心,构建平等教学关系;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创设对话式课堂教学,营造良性师生交流;发挥隐匿的规训,促进规训的生产性。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主体地位,双方的关系与发展也会受到课堂教学活动及其各自扮演的角色的重要影响。本文立足于中职课堂教学过程中传统师生关系的发展,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剖析,分析重点集中于教师权威错位、教学方法单一性以及师生权力结构失衡等各方面。而要解决此方面问题,则应当重构中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凸显教师主导地位,尊重教师与学生的权力,构建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了解,提高双方信任度,创新教学方法,使师生之间保持较为频繁的互动和交流。  相似文献   

3.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从社会学"地位—权力情感理论"的视角来看,师生关系是基于教育内容的情感互动关系,是基于平等地位的对话关系,是基于情感认同的相互促进关系。当下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有:师生专注于知识,缺少情感互动;师生地位不平等,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师生间存在代沟,缺乏情感认同等。可以从互动、平等、共游三个维度重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汤颖  李飞 《高教论坛》2023,(8):57-61
理解型师生关系对于提高大学教育质量、促进大学教学水平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理解型师生关系在大学场域的建构需要消解师生间角色认同的主体藩篱,师生对话的文化失语以及师生教学价值取向的共识屏障。对此,在大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积极构架理解型师生关系的建构路径,即:大学师生主体角色价值的确认与对话失范的规避;基于历史与发展的师生文化对话关系生成;目中有人,向学而教的大学课堂教学的价值转化。  相似文献   

5.
MOOC时代,高校教师角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师生间交流日渐虚幻化,师生间交往逐渐复杂化。其主要是由于:MOOC使传统的面对面、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为网络交流、以学生为中心;MOOC虚化了大学地理界限,将实体校园转为虚实结合的共同体;教师由课堂主导者、传授者转为协助者、辅导者;MOOC改变了传统高等教育的理念。为保障高校师生关系良性发展,高校要完善师生课堂互动机制,MOOC教师要主动走出屏幕,加强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学生要放下角色包袱,积极促进师生平等自由对话。  相似文献   

6.
曹跃进 《考试周刊》2012,(67):182-182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现状1.师生关系失衡化。我国当今师生关系在理论上的认识主要有"双主体"论、"主体主导论"、"主体一客体一主体论"等,它们虽然都对"主体客体论"进行了批评,但是在现实的小学音乐教育理论和传统师生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应然上是平等地位,实然上是不平等,师生地位失衡。即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宰,一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把教学方式单纯看  相似文献   

7.
随着后现代主义"对话"的引入,传统师生关系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建构一种民主、平等、沟通、互动、交流的现代师生关系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本文围绕传统教学中师生对话失衡表现出的知识传授的单向灌输、师生交往中沟通的缺乏、课堂中的简单问答,提出了用对话建构现代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从单向走向双向理解、师生相互依存、相互尊重、相互沟通,形成现代理想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分析传统中职语文教学师生关系的缺陷,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平等对话的和谐师生关系。教师角色应当从单一的"教"学生的人转为对"教"与"学"的协调者;学生主体地位也有必要提高,做到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与老师一起建构平等对话的和谐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师生观认为: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只能是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与学生这一教育主体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即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曾经说过:"没有了对话,也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那么,作为一位生物教师,如何才能较好地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与对话呢?怎样的师生沟通最美丽?  相似文献   

10.
网络教学主体间性,是以师生共同面对的网络教学资源为对象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规定,师生关系为一种平等的主体间交往关系,"教师—教学资源—学生"模式体现了网络教学过程是认识的过程,是交往、对话的过程。文章对主体间性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主体间师生关系与网络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大学教育的基石,而教学活动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实践活动,是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的重要载体。伴随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变革,当前大学生们不仅产生了对知识的怀疑,而且也引发了对高校教师的信任危机,本该教学相长、感情深厚的高校师生关系近来却屡屡出现不和谐的音符,甚至时有悲剧上演,进而从轻视知识发展到了轻视教师。传统的师道尊严在消退,遵从理性法则的"朋友"式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平等的对话与积极的参与。构建一种尊重学生、理解和热爱学生、增加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的后现代师生关系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和教育质量。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的愿望,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通过对目前中等师范学校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中师学校师生关系的主流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教师的民主意识欠缺、师生之间交往不多、师生情感距离扩大等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应是:教师要积极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增进学生的信任感;学生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尊重、理解教师;学校应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  相似文献   

13.
对话与理解——从后现代视角解读师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对最基本的关系。但是,在我国的实际教学中,由于师生关系长期受现代主义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和理性主义的制约,主客体对立的师生关系大量存在,教师和学生缺乏对话和理解。而后现代思潮反对二元对立,为构建对话与理解的师生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的师生观认为,师生之间应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内容应由师生共同去感觉、生成,教育目标应由师生共同去制定、达成。后现代主义师生观为我们深刻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基于媒介嬗变的视角对师生关系进行考察,发现媒介技术影响甚至决定着师生关系的模式,媒介的技术特点及其文化特征促成了师生关系的不同形态。口语作为交流性技术,其文化属性决定在口传媒介环境下师生交往模式表现为双向互动规律,师生关系具有亲密性、平等性的特点。文字印刷媒介的隔离性削弱了教学过程的情境创设条件,而“专家系统”的诞生使得师生间呈现出权威性、等级性的社会关系,师生交往模式以单向交往为主。电子媒介技术使教学空间分化为在场教学空间和缺场教学空间,并建构出师生关系的新形态。此时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增强,“定制化教学”成为常态,师生交往方式回归主体间双向互动,师生关系逐渐趋向为平等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6.
哲学解释学的对话理论当中,主体间性论和意义生成观为重新观照语文教学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在主体间性的基础上对师生关系和师生与文本问关系进行重新定位。意义生成观对师生之间的沟通,师生与文体的理解作了更合理的阐释。这两者都为探索语文教学如何更好地促进师生个性化的成长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在对话关系中,师生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在对话中,师生对文本才有自己个性的理解,才能真正促进彼此个性化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基础。良好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搞好教学管理及学生良好性格形成。目前我国师生关系中还存在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功利化色彩浓重、师生冲突不断升级问题。为此应借助心理咨询,缓和师生关系;提升教师素养,改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观念,重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学者认为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对话、共同探究、互相理解和融合、共历生命成长、相互投入和创造的关系。这一观点对于改善我国现有的师生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当前,我国师生关系的弊端不断显现,师生之间仍旧是权威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在学习知识方面依旧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这与我国教师传统观念暂未改变、专业职能水平低、学校制度不合理都有一定的联系。为此,教师应转变身份和观念,提高自身的素养,学会与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让二者形成一种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功能到存在: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活动中形成的特殊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以满足外在社会需要的功能性关系。存在性关系是把师生放在"作为教师的人"与"作为学生的人"的视域中从多种维度分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其主要特点是:关注人身心发展的完整性;关注师生人格的平等性;关注交往过程的教育性。存在性师生关系建构的策略是:教师要全面了解和发现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重构自我意识;师生之间相互理解与尊重、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20.
哲学上的“对话”理论在教育上的运用由来已久。人与人之间需要对话,而师生之间更需要心灵对话,改变过往“独白”的教学方式,以真诚的对话来促进师生交往关系质量的提高决定成,因为师生关系是所有教学成败的关键。师生之间的对话有其独特的特征和比较优势,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如何展开师生对话以促进师生关系质量的改进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