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即人地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了人地关系系统。人类的活动能够改变自然,自然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与自然之间有一个平衡,平衡即和谐。当平衡被打破,自然将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所以,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之路。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紧密的伦理关系。人是以文化的方式在自然中生存的,人类是自然界总体最先进的部分,代表着自然界总体向更高级的方向发展,其他物质群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人类对自然的保护是积极能动的,自然也以对文化的选择来实现对人类的制约,规范着人类发展的方向。维护自然是人类最高的自我实现,人类应该使自己的行动自觉遵从“天人合一”的法则,为科技注入伦理精神。这样才能解决人与自然的深层次矛盾,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性状态。  相似文献   

3.
艾野 《考试周刊》2011,(80):35-37
自人类诞生以来,人类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向自然无条件地索取,无论是生存还是发展都受到了自然的庇护,而人类在得到更多资源的同时,并没有意识到自然资源已经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当自然的极限被打破,自然将开始报复,人类为了延续就要阻止自然的"自爆"行为,必须合理地利用资源,创设一个和谐健康的环境,修复人类对其的伤害。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生存问题的最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提出“自然为人立法,人为自然护法”命题,这将当代人类存在发展进程中的又一场哥白尼革命,因为它对近代以来的人本中心论的思想基石——康德之“人为自己立法”和“人为自然立法”——思想的彻底反动,重新构建“生命一人本”存在论和普遍利益权利价值观。以普遍利益权利为原动力和本质规定,自然宇宙、生命世界、万物生命、人共在与互存、共生与互生:共在互存,构成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之生态整体的存在法则;共生互生,构成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之整体互动的生存法则,这一法则展布为整体互动的生育法则和“竞.适”法则。其前一个法则张扬生生;后一个法则敞开为竞适协调和相互限度。  相似文献   

5.
老子之“道”既是万物的本源,又是自然的规律。人虽为万物之灵,有“参赞天地之化育”之能,但仍在自然之中。和谐是宇宙万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法则。要求得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类活动就必须因循自然本性,以“无”违自然规律之“为”,去达到“无不为”的目的。在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危及人类生存的今天,老子这一从自然中获得解决社会人生问题的生态思想,便愈发凸显出其特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景,是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一道风景,那里有变幻无穷的美,令你欣赏,赞叹,流连忘返。自然也是人类的一面镜子,你会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学到生存的法则,提高生活的素养,丰富自己的内心。  相似文献   

7.
以自然为本的设计理念应沁入精髓,人类复杂性、多样性的各类生活方式应遵循自然这一主体,客观正确的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自然和人类和谐共融的生存共处方式,是整个人类需要去共同面对、思考、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自然为人立法·人为自然护法:伦理学的自然基础(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自然为人立法,人为自然护法"命题,这将当代人类存在发展进程中的又一场哥白尼革命,因为它对近代以来的人本中心论的思想基石--康德之"人为自己立法"和"人为自然立法"--思想的彻底反动,重新构建"生命-人本"存在论和普遍利益权利价值观.以普遍利益权利为原动力和本质规定,自然宇宙、生命世界、万物生命、人共在与互存、共生与互生:共在互存,构成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之生态整体的存在法则;共生互生,构成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之整体互动的生存法则,这一法则展布为整体互动的生育法则和"竞-适"法则.其前一个法则张扬生生;后一个法则敞开为竞适协调和相互限度.  相似文献   

9.
企业与大自然中的生物体一样, 都得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必须适应生存的外部环境, 必须有适合于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独特的生存方法, 必须为适应环境打造企业生存核心竞争力。生存法则包括: 顾客满意法则、成本领先法则、人本管理法则、社会责任法则、营销创新法则、博弈双赢法则、和谐生财法则、资源整合法则、资本回报法则、技术领先法则  相似文献   

10.
规则是全社会所形成的一种契约,是一种维护人类公平生存的法则,我们每个人只有自觉遵守,才能换来社会的和谐。在众多的教学活动中,体育活动更接近于人类的活动形式,因此,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规则意识的培养与渗透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湖南侗族信仰文化中的万物有灵思想折射出人类普遍的原初生存观。在原初条件下,人类习惯于将生存环境中的不可抗拒现象归因于先祖和自然神灵的神秘力量。这种原始生存观反映了侗族期待人与自然、人与人达成和谐的愿景。时至今日,科学技术足以揭开自然现象的神秘面纱,消除人类诸多恐惧心理;然而,这种现代文明似乎远未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存的完美路径。挖掘侗族信仰文化中的精髓思想有利于现代文明夯实和谐自然与和谐社会的生存之路。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哈代一生的诗作有900多首,其中与自然有关的就多达100多首。哈代笔下的自然万物与人类一样具有生命,受制于生存竞争法则。它们也生长在冷酷无情的环境里,和人类一样也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哈代描述的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现实生活的写照,他对自然的关注源于他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辛艳慧 《考试周刊》2010,(26):44-45
简单生活的生态智慧是美国著名生态作家梭罗的核心思想之一,他以回归自然的方式来追寻一种天人和谐,洞察自然本质和人类生存的潜在威胁,预示工业文明将会给自然和人类自身带来的灾难。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生命个体、人的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三个维度解析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安全特性。安全首先表现为以人的自然生存为前提的生命个体的存在,生命个体在自然界的生存安全体现了安全的自然属性;安全表现为以人的社会发展为目标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和人类自然生存的社会延续,其体现了安全的社会属性;安全本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这些安全思想实际上为当代人类化解生态危机与生存发展困境提供了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德育新课题:生态道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建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新秩序,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依靠道德的力量,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是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内容,是21世纪德育的重要主题,树立维护生存环境的道德意识;确立维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订立维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规范。这一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热爱自然、与自然为友;开发、利用自然与保护自然相结合,维护生存平衡的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在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后提出的符合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的发展观念.人要改造自然而生存,因而工程活动是人类永不停止的实践环节.工程活动只有遵守自然和社会规律、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工程观,才能真正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也许,人和自然的和谐本来就是自然界唯一的法则,于是在人类前行的历程中,它演绎成种种情调,种种人生的感悟.长天庆<飘逝的芦花>就向人们唱响了一曲天人合一的穿越岁月的歌.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发的是有关“生态文艺学”学科建设的一个前提。希望从源头处考察 ,作为人类精神行为之一的文学艺术活动与人类所置身其中的自然环境的关系 ,以及自然生态对文学艺术所拥有的独特意义 ;自然的法则、人的法则、艺术的法则应当是一致的。工业时代对世界的“祛魅” ,既祛除了人类心中的蒙昧和迷信 ,也祛除了人对自然的亲和与敬畏 ,从而板结了文学艺术生长的土壤。一个摒弃了自然的时代 ,等于摒弃了自己的生存之根。诗人们的“怀乡症”实际上充满了生态学的内涵 ;新世纪生态文艺学的使命在于 :通过审美的途径 ,把自然放回一个与人血脉相连的位置上 ,让人与自然重新整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李白其个性和精神所蕴含的生存法则,尤其是其诗歌的内容和风韵,都反映出一种现代人无法企及的生态智慧: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诗意和人性的自然,反对精神退化。解读李白,能增加读者的生态意识,培养一种崭新的精神上的生态主义,重新回归古人对自然的那种认识和态度。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家寄语     
地球上的生物每天都在消失,了解它们、保护它们是人类的义务和责任。愿小朋友们从小热爱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地相处。珍惜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之一。如果地球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