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玉米数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5个玉米杂交组合的10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相关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穗重,株高,百粒重,行粒数4个性状与单株粒重具有较高的相关遗传力,通过它们对单株粒重进行相关选择,可靠性较大,穗重,穗行数,行粒数3个性状对单株粒重的直接效应较大,百粒重,株高居中,穗重,行粒数对单株产量具有较大的影响,是间接选择的重要目标性状。在选择强度相同时,通过其它各性状间接选择的效率均比对单株粒重的直接选择效率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对8个玉米自交系的10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群体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组合及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穗粗、穗行数、千粒重3个性状的狭义遗传力超过了80%,可以在早代选择,而单株产量、行粒数、穗长的狭义遗传力较低,受环境影响大,不利于早代选择;对亲本间的GCA效应和杂交组合间的SCA效应分析表明,自交系L103在降低株高、穗位高,提高结实性,增加穗行数、提高出籽率等性状上优于吉853,自交系L102-2在降低株高、穗位高,提高结实性,增加穗长、穗行数、行粒数,提高产量和出籽率性状上优于4F1,是综合性状相对较好的玉米种质.  相似文献   

3.
本根据试验总结了二棱皮大麦品种的主要性状,其中、穗长、倒三叶宽的广义遗传力较高;株高、倒三叶宽和穗长的相对中是度较高,对这些性状进行改良较易达到预期目的。通径分析表明,穗粒数和穗数对单株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按双列杂交法(D4)分析了7个自交系的生育期、株高、穗位、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顶长、百粒重、出籽率、单株籽粒重11个性状GCA、SCA及遗传参数。结果表明 :8个性状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 ,非加性基因效应作用较少。8112、1302、掖107在我市表现较好 ,有利用价值的亲本。8112×1302、8112×岩自38、掖107×86 -11、1302×掖107等组合 ,可在我市种植  相似文献   

5.
10个玉米品系(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国家区域试验中10个玉米品系(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穗长﹥株高﹥穗粗﹥行粒数﹥穗位高﹥叶片数﹥雄穗分枝数﹥秃尖﹥粒行数﹥出籽率。因此,在选育普通玉米品种时,应选择穗长较长、株高适中、行粒数多、穗位较高、叶片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估算了食用型甘薯7个数量性状的主要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性状之间遗传力存在较大差异。应据此掌握不同性状的选择标准。单株大中薯率遗传力高,与鲜薯产量遗传相关密切,由该性状参与的指数方程选择效率高,是相关选择的关键性状,对鲜薯产量的直接选择也给予足够重视。食用型甘薯育种应用选择指数方法进行综合选择,比直接选择鲜薯产量相对效率提高3.19-192.65个百分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21个杂交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21个水稻杂交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生育期千粒重株高一次分枝数穗长有效穗数着粒密度穗粒数抗倒伏系数穗实粒数生物产量。因此,在选育水稻品种时,应注意选择生育期较长、粒重及株高较高、一次分枝数较多、穗长较长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摘要:用^60Co-γ射线诱变小麦扬麦14,对M,代290个穗行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及多元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变异幅度是不同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穗粒重〉退化小穗数〉行粒重〉穗粒数〉穗数〉穗长〉千粒重〉小穗数〉株高;变异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行粒重=穗粒数〉穗数〉穗长〉株高=千粒重〉小穗数〉穗粒重〉退化小穗数。穗数、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与行粒重相关极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有6个主成分入选,分别为粒数、穗数、粒重、退化小穗、穗长、株高因子,其累计贡献率为91.78%。当遗传距离为39.60时,290个穗行分为各具特征的7类,高产类型应从类群Ⅵ的8份材料中进行筛选;矮秆、密穗类型应从类Ⅶ的1份材料中选择。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玉米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关系,对14个玉米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14个玉米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穗粗﹥行粒数﹥穗位叶叶长﹥茎粗﹥穗长﹥穗位高﹥雄穗分枝数﹥穗位叶叶宽﹥雄穗主轴长﹥穗上叶叶夹角>株高>穗位叶叶面积>穗行数>秃尖长.对各玉米品系的主要...  相似文献   

10.
采用Griffing方法I,利用6×6完全双列杂交,对冬小麦单株粒重、单穗粒重和千粒重三个性状的配合力、基因效应及遗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三种粒重的遗传同时受基因加性、非加性和母体效应的共同作用:千粒重、株粒重、穗粒重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72%、63%和45%,前两个性状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后一性状基因加性、显性效应相当;细胞质作用对千粒重影响较小,株粒重和穗粒重则存在明显的核质互作.  相似文献   

11.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对16个玉米杂交种的多个形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地上形态性状中茎基粗、穗位高占株高的比例、株高、穗位高等与产量的关联度较大;而地下性状中根条数与产量的关系较为密切,因此在水肥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株高适宜、茎基部较粗、穗位高合适、根条数较多、植株外观健壮、整体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有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12.
玉米改良Reid群自交早代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改良Reid群内 8个自交系 (8112、4 78、5 0 0 3、掖 10 7、792 2、4 112、970 39、B73)组配杂交种的自交后代 (单S1、双S0 )为试验材料从中选择自交系 ,以pho2、pho3为测验种进行配合力测定 ,结果表明 :玉米自交早代各性状的狭义遗传力都较低 ,其中狭义遗传力相对较高的性状有穗长、穗粗、株高、穗位高 ;根据测配结果 ,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自交早代有 7- 1>A2 1>3- 2 >1- 2。  相似文献   

13.
对生玉米与互生玉米产量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双列杂交和品种比较试验,研究了对生玉米与互生玉米产量的构成因子及其遗传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对生玉米的穗长,行粒数和单株产量极显著高于互生玉米,对生玉米的穗粗,穗行数和千粒重与互生玉米无显著差异,影响对生玉米和互生玉穗长,穗行数和单株产量的随机因素主要是加性效应;其遗传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主要产量性状中,穗粗,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广义遗传率高于互生玉米。  相似文献   

14.
估算了食用型甘薯7个数量性状的主要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性状之间遗传力存在较大差异,应据此掌握不同性状的选择标准.单株大中薯率遗传力高,与鲜薯产量遗传相关密切,由该性状参与的指数方程选择效率高,是相关选择的关键性状.对鲜薯产量的直接选择也应给予足够重视.食用型甘薯育种应用选择指数方法进行综合选择,比直接选择鲜薯产量相对效率提高3.19~192.65个百分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用65份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资源,研究了10个生理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与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生理性状遗传变异丰富,多数性状遗传力较高,预期遗传进度可观。可将遗传力高,与产量相关密切的生理性状作为产量间接选择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多元回归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9个玉米自交系按Griffing方法4组配36个单交组合,采用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对玉米穗粗等10个农艺性状与子粒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逐步回归表明穗粗、穗行数、千粒重、株高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以产量为依变量,以这4个性状为自变量进行通径分析和相关分析得出穗粗、千粒重对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株高次之,穗行数的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典型相关分析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8个玉米品种为材料,根据生物学意义将14个性状归纳为3个性状组,对性状和性状组基因型值进行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同时建立了由多个农艺性状间接改良品质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产量构成因素(穗粒重、千粒重、出籽率),而农艺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以正相关为主,因此可以同步改良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以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粗淀粉含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呈正相关,可以通过间接辅助选择选育高产高淀粉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近年来河南省大麦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为河南省大麦生产和高产育种提供借鉴,以13个啤酒大麦品种(系)为材料,进行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有效穗﹥穗粒数﹥穗长﹥千粒质量﹥株高,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有效穗,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71 6),其次是穗粒数(r=0.254 1),株高与产量呈负相关(r=-0.094 8);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麦有效穗与产量偏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穗对产量形成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0.982 1.增加有效穗数,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大麦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赤峰市是我国谷子产业发展核心区,目前主栽谷子品种较多。本研究对赤峰地区19个谷子主栽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平均值为,生育期112.53d,分蘖数1.72个,主茎长度143.10cm,主茎直径7.63mm,主茎节数11.46个,穗下节间长度31.13cm,旗叶长度36.82cm,旗叶宽度3.04cm,主穗长度21.24cm,主穗直径23.39mm,主穗重25.08g,主穗粒数6876.57粒,主穗粒重20.15g,出谷率78.36%,千粒重2.87g。方差分析表明,这些品种的分蘖数、旗叶宽度的差异不显著;其他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赤谷5号生育期最长,主茎节数、穗下节间长度、主穗重、主穗粒数、主穗粒重、出谷率、千粒重最小;赤谷8号生育期最短,主茎长度、主茎直径、主茎节数、出谷率最大;赤谷10号旗叶长度、主穗直径、主穗重、主穗粒重最大;赤谷4号主茎节数最多;赤谷K2主穗长度最长;豫谷18主穗粒数最多;红苗压破车千粒重最大。总体而言,赤峰地区对谷子品种生育期的选择较严格,且生育期对产量的影响较大;19个主栽品种总体表现优良,个别品种的部分性状较好,是该区谷子产业发展的重要品种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20.
陈勇 《考试周刊》2012,(15):195-196
作者对玉米主要株型性状与产量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单株叶片数、穗上叶均长、株高、穗上叶均宽均达到相关显著,单株叶片数、穗上叶均长达到回归显著。因此,单株叶片数、穗上叶均长、株高、穗上叶均宽对产量都有影响.可以通过适当地改善株型性状来间接地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