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封建主义"--概念错位的原委及应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眼下,"封建"一词的使用相当普遍,然而其确切的内涵却很少有人追究."封建"的中文原意是什么,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与西文的"封建"和"封建主义"(feudalism)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该文从学术史,特别是从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两方面,阐明西欧Feudalism是欧洲历史发展的产物,只属于欧洲;中国的先秦是封建制,唯其符合中文"封建"之本义;秦代至清代是皇权专制制度.它们本是三个不同的概念,谁也不能涵盖谁,就中西中古社会而言则属于前近代时期不同的社会形式,不应简单对译,混为一谈.循名责实清源,势必免去中西历史的双重误读,有利于学术概念的规范.  相似文献   

2.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木石前盟"是知己之爱,也是叛逆者之爱。这种爱情损害了家世利益,不容于封建思想和制度,而被拆散,形成悲剧。薛宝钗与贾宝玉的"金玉良缘"虽说"终成眷属",但由于宝玉的出家,亦成悲剧。这两处悲剧都是封建末世时由封建家长所造成的,两者是时代的悲剧,其悲剧性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3.
董湘娥 《教书育人》2007,(12):29-30
"连坐"是中国古代因一个人犯法而使有一定关系的人(如亲属、邻里或主管者等)连带受刑的制度,即一个人犯法,与其有关系的人都要同刑."连坐"之法起源于商鞅,延续了两千多年,是封建统治者用来束缚民众,维护统治的一种手段.在现代的学校、班级管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集体连坐"式管理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一般人都认为从秦汉到明清就是中国的封建社会.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诸如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说法,也习惯于把"封建"和"专制"合起来,说成"封建专制",以示这种社会性质的残酷与落后.  相似文献   

5.
封建制度在我国确立以后,土地即以国有方式存在,而生产者农民是以租佃制的方式耕种土地,这就注定农民与国家的依附关系表现为农民交租纳赋、承担徭役.纵观我国封建史,国家的财政收入基本以租、庸、调为主体,并以其它方式为补充,以维护封建经济命脉.自隋唐至清,我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史,主要以唐朝的"两税法"、明朝的"一条鞭法"、清朝的"地丁银"最为典型,可以说,这三种赋税制度,每一次改革都较前一次有所发展并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生于破落的封建家庭。他留给我们学生印象较深的是"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鲁迅幼年读书的地方,在浙江绍兴,鲁迅故居东边不远处,是清末秀才寿怀鉴(字镜吾)的寓所内第三间房,用为书塾。"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三余":"冬者岁之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现行统一高中历史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页有“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一语;第8页有“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等语。有的学生对此不能理解。以下对“自然经济”与“封建经济”两个概念加以辨析,以供参考。一、“自然经济”与“封建经济”两个概念是不同的1.从纵向的角度看,“自然经济”较“封建经济”存在的时间更长。就中国而言,“封建经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随着封建经济的形成,中国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8.
[文题]"尊重教育"是一种教育新理念,是对封建传统教育的否定。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封建传统教育的要害有两点:"读书当官"和"严加管教"。前者导致"应试教育",后者导致"棍棒教育"。这种教育,抹杀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尊重教育"是素质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民主、平等、开放的社会当前和未来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请以"尊重教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作为一个严肃的女性作家,在表现曹七巧变态心理和人格异化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入手第一,被锁.将七巧推向悲剧深渊的正是金钱和封建婚姻制度及封建家族制度.第二,锁人.七巧在被"锁"的同时也"锁"住了亲生子女的幸福,她用她那锋利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连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相似文献   

10.
"大陆政策"作为明治维新后,日本军国主义推行的对外扩张国策,其形成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主要包括:(1)古代日本的封建侵略思想;(2)幕府末期经世学家和维新志士的侵略扩张理论;(3)明治时代日本官方和民间的对外侵略理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易中天教授在《品三国》之"三顾茅庐"中认为:"凡三往,乃见"为"一共去了三次,就见面了";并认为"三顾"是"多次"、"再三"、"频繁"的意思。笔者以为不可。应是:"总共去了(光顾)三次(隆中),第三次(哦)这才(在草庐)会见了"。三顾草庐与孔明出山更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一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曲解和误读,所谓"儒家社会主义"就是其中的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扎根于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儒家社会主义"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和封建社会主义,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提并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本轮课程改革向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挑战。最近我在苏教版"通分"的三次教学、三易教案的过程中,如何使用现行的数学教材,有了一定的体验。现把我三次教学的情况实录如下: 第一次:照教材教 一、设疑激思,引出新课 师:(出示)1、下面每组数之间各有什么特点?说出它们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词"封建"经与西方feudalism(feudal system/the feudal)对译,演变为剪裁历史的近代概念。林则徐等"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以"封建"指称西政,露密士等西方传教士、汉学家以"feudal"指称周制,只是这一过程的序曲;真正在名、实两层面使"封建"与feudalism达成对译通约的是丁韪良撰、汪凤藻译《中国古世公法论略》。近代中国新名"封建"谱系也含有与日制"封建"相互叠加混同的部分。新名"封建"的严复首创说、独创说及日源说均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5.
"科举制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一方面为历代王朝选拔了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许多的读书人也成为了受害者和牺牲者。本文主要分析了明、清朝的"科举制度",介绍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为今天的考试管理和人才选拔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仅从根本上推翻了法国封建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而且猛烈地冲击着欧洲封建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反封建斗争.各国反动势力视法国革命为洪水猛兽,恶毒地咒骂它是"法兰西瘟疫"、"革命的多头蛇".他们先后组织了七次反法同盟,妄图在法国复辟封建的波旁王朝,进而巩固欧洲的封建制度.第一次反法同盟(1973年2月——1797年10月)1973年1月21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各国封建君主如丧考妣,预感到自己的末日也将来临.同年2月,在英国的积极策划下,普鲁士、奥地利、荷兰、西班牙、撒丁等国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他们  相似文献   

17.
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清朝统治者在利用儒家思想作指导,积极进取,取得了盛世的辉煌业绩后,却停滞不前,采用儒家的"持盈保泰"的保守思想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强化了封建专制,腐败严重,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尔后,发生了由盛而衰的急剧变化。其教训极为深刻。  相似文献   

18.
胡也频的小说<械斗>以精巧的艺术构思、生动的氛围创造、简洁的人物勾勒,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的落后与残忍,也揭示了在封建宗法制统治下民众的愚昧与麻木,形成其相当的艺术深度和力度,表达了"艺术原是人生表现"、"文艺的花是带血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19.
作为汉字文化圈一员的日本,古来即接受中国古典词“封建”,近代又借用此汉字词翻译feudalism,“封建”演为普世性的历史时代专名,其内涵兼容“封建”的本义(封土建国)和西义(封土封臣)。近代日本以此概念为纽结,对日本封建社会作时段划分,进而对中国史作分期。  相似文献   

20.
秦统一全国为郡县,意味着特定的中国"封建时代"体制基本终结.自秦汉以来,中国古贤无一例外地看重"封建"与"郡县"之间的区别.关于它们之间的优劣利弊,争论始终不断.明末有亭林、梨洲先生出,大胆倡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其主旨则为"用天下之私,以成一人之公,而天下治".若将亭林、梨洲文论与西哲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等书对读,就不难发现古贤因得不到类似亚氏那种政治学理念的支撑,既撤不走政治道德化的心理屏障,也跳不出"封建、郡县"、"公天下、私天下"固有的概念陷阱,充分暴露中国传统学术致命的弱点,亦即钱穆等先生批评的"只研究治道,不研究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