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四川西南交通大学等七所高校一年级80%教师的74次普通体育课生理负荷强度进行测试,从生理学角度结合教学指标对体育课生理负荷强度和强度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课生理负荷强度是不均衡和偏低的,体育课对心肌泵血机能的锻炼有积极作用,对心泵血机能的刺激应加强。根据人体机能能力变化规律性理论,男生生理负荷强度分布类型是较理想的,女生生理负荷强度分布类型有待改进。建议加强高校普通体育课教师对生理负荷强度的安排和调控,增加生理负荷强度在160~180次/min区间的频数,以加深对心泵血机能的刺激,提高增强学生体质的效应。完善不同性质教材内容的组合以改进前高后低的“平台”型。  相似文献   

2.
高校体育课生理负荷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更加深入全面地探讨高校体育课生理负荷强度分布与生理负荷量的特点,避免因不同类型的生理负荷强度分布之间的互相叠加而造成总体分布曲线的偏差,对采集30所高校的458名“标志”学生的16万个数据进行K—Mema聚类分析,分成3类曲线,平均生理负荷强度为:113、132、151次/min,并分别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用中国高校体育课生理负荷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验法,探析了大学女生体育课的负荷强度。结果显示,适宜的运动负荷应结合学生的体能及教材内容来确定,不应笼统地把心率150次/min定为体育课的适宜负荷强度。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学生身体训练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体育课中生理负荷的大小决定的。当前,评价课中运动负荷大小的主要指标,有课的一般密度和运动密度。运动密度是以百分比计算的。但它并不反映练习的强度,而课的一般密度,决定着学生生理负荷的大小和性质。  相似文献   

5.
华北地区高校体育课生理负荷强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遥测技术和多项式拟合法等方法 ,对华北地区 7所高等院校体育课的运动生理负荷强度进行了现场测试和分析 ,为实施体育课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针对当下不少体育课练习密度低、运动强度不大的现象,体育教学要达到大密度、大强度的呼声不断,那么,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应该大到什么程度才合适?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运动负荷包括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一、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是较大练习密度、适当运动强度在体育课中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形成运动能力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7.
华南地区高校体育课生理负荷强度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遥测技术、多项式拟合与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华南地区7所高等院校体育课的运动生理负荷强度进行了现场测试和分析.结果显示丰富体育课内容、强化学生体能训练是华南地区体育课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课的总体平均生理负荷强度(用心率指标表示)为142次/min,其中男女生分别为144次/min和137次/min.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华东地区高校体育课生理负荷强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遥测技术和多项式拟合法等方法,对华东地区7所高等院校体育课的运动生理负荷强度进行了现场测试和分析,为实施体育课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全国教育战线一派大好形势下,各地成人高校象雨后春笋那样迅猛发展。但是,体育课在全国仍然没有统编教学大纲。各地成人高校只能因地制宜自编教学大纲,自订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由于成人高校招生对象、年龄结构与普通高校青年学生不同,因而他们的生理、心理、兴趣、素质基础也和普通高校学生有很大差异。为了结合学生的各项特点,使我们在体育课中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在教学中收到更好的效果。三年来,我在教材内容设  相似文献   

10.
体育课的心理负荷、生理负荷究竟指的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什么作用,目前说法不一,也没有个统一的科学定义。不过,从体育课实践来看,我认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练习的次数、时间、距离、速度、耐久、重量等的运动指标的承受程度强弱,应该说是学生的生理负荷;而教师面对某些教材内容的要求,如何调节课的形式、方法、组织及采用的手段等对学生的心理机制所产生的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应该说是学生的心理负荷。  相似文献   

11.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各高校开展线上教学,由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构建针对于体育课程的线上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4个常见的线上教学平台进行分析,探讨线上课程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带来的影响。并针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构建出即时通信平台和线上教学平台相结合的线上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运用比较法和问卷法对华南理工大学2003、2004级部分学生体育课开设钓鱼、攀岩合并课进行探讨发现,高校体育课中开设钓鱼、攀岩合并课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耐性和提高学生体质,且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度极高;同时还分析了高校开设垂钓、攀岩合并课在场地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具有较好条件,并提出高校体育课应开展垂钓、攀岩课,以丰富和满足学生对多种体育项目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音乐与运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如何将运动与音乐完美的结合,是值得相关教学工作者进一步关注与思考的问题。本文选取太极拳教学作为研究案例,有目的、有步骤地将不同音乐素材巧妙地融入到“三段式”体育教学结构中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为我国高等院校太极拳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出发,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对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的实施现状、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特点以及开放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路径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发现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教学的实现途径与学生存在矛盾等问题,对于培养高质量的体育专业学生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提出开放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中实施,旨在更好地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术科水平。通过把握对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现途径来实现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大学生体质现状以及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兼顾大学生兴趣,着重发展心肺功能;教学组织形式的安排上,应依据大学生运动能力差异,开展分层次教学;教学评价的方法上,应考虑大学生运动能力的进步幅度;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为大学生课余锻炼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教育现状与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 《体育科技》2006,27(3):77-79
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突出的问题有:体育教育观念、体育课程结构、体育教学训练化、体育效果个体评价、体育教师队伍等方面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核心的现代社会发展理念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与不适应。指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应从拓新高校体育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来综合加以理顺,努力使高校体育教育进入持续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校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能够显著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该文首先简要阐述了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尤其是重点揭示了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其次从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体育教师信息素养6个角度探讨了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教学推行俱乐部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俱乐部模式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体育场馆设施和体育师资是推行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基本条件,核心是学生自主选课制,特征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一高校推行俱乐部教学模式不能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应不断完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从"保健"走向"调适"--高校特殊体育课程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燕丹  黄汉升 《体育学刊》2006,13(3):131-134
面向病、残、弱学生的特殊体育课程是大学体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我国普通高校的特殊体育课程改革严重滞后于大学体育发展的进程,通过分析目前几种常用特殊体育课程的性质与定位,重新认识大学特殊体育教育,提出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普通高校体教结合模式进行研究,认为:现行模式分为"省队校办"模式和"混合型"模式两种,"混合型"包括"一般混合型"和"强力混合型","一般混合型"模式将是高校继续坚持和完善的模式;体教结合模式下各个层面对体教结合的目标定位不同,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项目的布局与设置有待优化,地区的分布不均衡,部分传统优势项目开展少;应规范招生程序,防止各高校争抢生源;应创新管理模式,缓解学训矛盾,加强运动员就业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