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意象派诗歌作为20世纪西方现代诗歌的第一章,在吸收东方古典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西方现代文化,把英美诗歌从机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开创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新纪元。深层剖析庞德的意象派诗歌,将折射出其创作中的东西方文化因子。  相似文献   

2.
乐美儿 《培训与研究》2009,26(11):51-55
以乌篷船与贡多拉为代表的东西方水乡舟文化影响了绍兴与威尼斯城市文化风格的形成,并与乡土文学、艺术相互融合,既丰富了舟文化的内容也加强了城市的影响力。通过分析比较东西方舟文化的成长土壤及对当地音乐、绘画、诗歌、小说、散文等艺术形式的渗透,追溯了水城的地域文化风格与舟文化相互交融的历史轨迹,并关照了绍兴与威尼斯舟文化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乌篷船与贡多拉为代表的东西方水乡舟文化影响了绍兴与威尼斯城市文化风格的形成,并与乡土文学、艺术相互融合,既丰富了舟文化的内容也加强了城市的影响力。通过分析比较东西方舟文化的成长土壤及对当地音乐、绘画、诗歌、小说、散文等艺术形式的渗透,追溯了水城的地域文化风格与舟文化相互交融的历史轨迹,并关照了绍兴与威尼斯舟文化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使得现代诗歌汲取了广泛的营养。在世界文学的精神影响下,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西方的推崇,尤以中国古典诗歌最为显著。对东西方意象诗歌的对比与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文艺的鉴赏力以及文学的批评能力,产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人们通常认为庞德在不懂汉语时翻译的中国古典诗歌要比他懂汉语时所翻译的诗歌好,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学者们青睐《华夏集》而冷落他翻译的《诗经》。本文从读者阅读的审美活动角度分析庞译《诗经》对明喻的处理,认为庞译《诗经》中明喻的本、喻体虽然在语义层次上忠实于原诗,但译诗读者在原诗的预设文本结构之外。其阅读活动虽然有别于原诗的阅读活动,但又源于原诗语言之中。就明喻的处理而言,庞译《诗经》是较成功的译作。  相似文献   

6.
闻一多的文化心态、文学观念深受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影响,其诗歌中工业文明与古典审美理想的冲突,以及他在基督教与古典人格理想的整合中,诗歌所呈现的审美特质,无不昭示着其文化观念变迁的思路及其局限:前期的闻一多存在盲目崇拜传统文化,敌视西方文化的“偏差”;后期的闻一多又产生了过分美化西方文化,粗暴对待传统文化的“偏差”。其“偏差”的背后,是一种徘徊在政治立场和学术立场之间的焦虑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7.
埃兹拉·庞德是美国现代派诗歌的先驱,意象派运动的发起者。庞德具有“中国文化情结”,他的诗歌翻译与创作曾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而中国“五四”运动后诞生的中国新诗又深受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启迪。庞德的意象主义诗歌曾得益于中国古典诗,反过来又对中国的新诗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借鉴与转换中,传承与创新兼备的诗学理念影响了现当代东西方诗坛。  相似文献   

8.
比较教育学面临文化屏障和文化殖民两种文化上的规约,这种文化上的规约似乎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合理性和解释力.然而实际上,文化规约并不意味着比较教育学学科合理性的消融.超越文化规约的根本途径恰恰在于以主体间性哲学作为理论基础,以文化作为立足点和基本视野进行比较教育学研究;此外,比较教育研究者还须致力于提升自身国际化的文化素养和东西方话语转换技术,建立基于主体间性哲学理念的比较教育学话语言说秩序.  相似文献   

9.
人类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无论是在东方墨客还是在西方骚人的诗歌中,酒的影子随处可见,文人们用多情的诗歌赋予了酒不同的意象。东方诗人笔下的酒是沉重的奢侈品,是特权阶级的象征。而在西方诗人的笔下,酒成了情感的宣言书,是浪漫运动的滥觞。笔者从东西方酒文化的背景差异出发,解析中法诗歌中隐藏的意象,从而找出造成这一不同现象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千百年来,在古今文人笔下,爱情一直以来就是亘古长青的永恒话题。作为一种微妙而又难以捉摸的情感,爱情也是一个高雅神圣的名词。人们在其中倾注丰富的想象力,文学艺术又以它为主题创作了很多优美的诗歌。不过,由于文化差异,民族性格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爱情观念。本文对比分析东西方爱情诗歌,探讨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而进一步了解东西方诗歌异同,理解东西方的爱情观念。  相似文献   

11.
埃兹拉·庞德无疑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也一直是文学界争论的焦点。研究庞德要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以庞德英译中国古典诗歌为切入点,探讨庞德的翻译目的以及这一目的对他的诗歌翻译形式和技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庞德被誉为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发明者",对中国古典诗歌极为推崇。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和译介,庞德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从而使自己的诗歌创作理论和实践日臻成熟。本文拟从比较文学的视角,介绍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译介以及中国古典诗歌对庞德诗歌创作的影响,揭示庞德与中国古典诗歌之间的渊源。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庞德的意象主义与其译诗《华夏集》的关系.认为1915年庞德的译诗《华夏集》出版,中国古诗由此进入英语诗歌,其鲜明的意象元素为庞德的意象主义诗学进一步提供了实践支撑,为意象主义添加了营养及活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听辨测试的方式,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语音意识发展及三种语言经验对其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四项奇异任务上,各层次语音意识发展均衡;两项计数任务的成绩显著低于奇异任务。( 2) 英语语音意识的总体发展和各层 次语音意识的发展都受到汉语语音意识水平的显著影响;英语水平只对英语语音意识的总体发展和最难的音节计数有显著影响; 方言对英语语音意识的总体发展和各层次语音意 识的发展均无显著影响。(3)三种语言经验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英语语音意识的发展,即学习者主要套用汉语拼音知识完成各项语音意识任务,英语水平和方言所起的作用则视其汉语语音意识水平而有不同体现。  相似文献   

15.
翻译中的食入主义认为“翻译是一种输血”,译者通过摄食原文,并从中吸取营养,原语文化的精髓通过翻译输入到译入语文化当中。以食人主义为理论指导,分析庞德的翻译实际上是获取力量的行为,通过翻译来吸取中国古诗中的精髓,从而为美国诗坛注入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6.
"势"(energy)与"语势"(energy in language/energy of language)是研究庞德翻译理论的重要概念。庞德通晓十几种外语,试图通过大量的诗歌翻译为英诗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势,力图改变维多利亚时期抑扬格五音步抽象说教的诗风。因此,庞德采取了"解释性翻译"和"原文写作"(亦"创作新诗")的翻译策略。在翻译中浸入原诗氛围及诗人"情绪",极力移植"强烈的情感"。"势,即情寓于形"的观点使庞德在翻译中通过音象、形象及义象等"有机形式"或"内容派生"取势。他在翻译中强调"创新",强调声音、节奏、措辞、词语并置及位移。  相似文献   

17.
杜家怡 《培训与研究》2008,25(7):126-127
庞德是20世纪西方杰出的一位意象主义诗人,也是备受争议的译者之一。庞德翻译理论的形成,一方面来源于庞德诗歌翻译的实践,另一方面就是得益于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造诣;可以说,庞德的翻译作品和他的诗歌创作是相互辉映的。本文旨在透过庞德诗学中的“三概念”理论来分析其翻译思想,从而为诗歌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中外翻译界一直视庞德为"叛逆者",认为其译文存在太多误译或创造性翻译,违背了翻译的首要标准忠实。然细观庞德的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庞德有其忠实标准。在其诗歌翻译实践中,庞德努力寻求与原作诗人的心灵契合,强调诗歌语言的能量与细节来再现原作诗人的诗性体验与诗性情感。庞德的这一忠实标准与传统译论的忠实标准有所出入,属于另类忠实,却不失为对诗歌本质的追求,不乏真知灼见。在此意义上,庞德努力寻求诗歌精髓的忠实再现,堪称诗歌翻译的忠实实践者。  相似文献   

19.
庞德是二十世纪初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在1912年发起“意象派”并推行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主张。在接触并翻译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后,庞德将其归纳成集,也就是1915年出版的《华夏集》。在创作《华夏集》过程中,庞德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在后期的创作中对诗歌语言、表现手法等均做了大胆的创新。而这种影响在《华夏集》中已初露端倪。本文试通过分析《华夏集》的艺术特点,探讨中国古典诗歌对庞德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