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教材把握]鲁人版选修文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下简称《杜》)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白话小说集《警世通言》的代表作,这篇小说以杜十娘"从良"的经历和命运抗争为主要情节,用细致的笔触塑造出一位勇于追求真正爱情的女性形象,展示了黑暗的社会对人性的倾轧和欺骗,带有鲜明的反封建主题,有极高的艺术审  相似文献   

2.
杜十娘与茶花女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两个经典的女性形象。茶花女是小仲马的成名作《茶花女》中的主人公。杜十娘出自于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茶花女选择为她的爱人及其家庭牺牲自己,赢得了世人的崇敬,杜十娘追求她幻想中的“爱情”无果,最终只能以死来抗争和控诉。她们虽有着相似的不幸,却诠释了不一样的爱情观。下面结合人文精神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杜十娘与茶花女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两个经典的女性形象。茶花女是小仲马的成名作《茶花女》中的主人公。杜十娘出自于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茶花女选择为她的爱人及其家庭牺牲自己,赢得了世人的崇敬,杜十娘追求她幻想中的"爱情"无果,最终只能以死来抗争和控诉。她们虽有着相似的不幸,却诠释了不一样的爱情观。下面结合人文精神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冯梦龙所著"三言"中乃至是整个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小说中的主人公杜十娘的独立人格堪称彪炳千古。本文通过对杜十娘独立人格中人性、社会、文学三个层面的剖析,来透视其独立人格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5.
杜十娘是冯梦龙《三言》中最具悲剧色彩的人物形象之一。小说写了杜十娘与观念、与人性、与良知、与金钱、与社会的艰难复杂的斗争过程,展现的是一个不屈自尊的灵魂,一个积极向上但并不完美的人生历程。数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探讨杜十娘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本文也试图通过辛瑶琴、李甲角色的塑造去探讨杜十娘悲剧的深层原因,从明代的金钱利益关系与杜十娘执著追求的个性品质中,探讨杜十娘悲剧之必然。  相似文献   

6.
张界春 《考试》2009,(2):98-98,101
杜十娘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一个鲜活的人物。在这篇小说中,发生在杜十娘身上的故事是一个激动人心的爱情悲剧,这个让人感动并且惋惜的红尘女子所经历的坎坷人生影射出了时代的人性良善与社会罪恶以及社会的思想缺陷,杜十娘这个人物形象在冯梦龙的笔下生动而真实,她的人生悲剧连同整个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深度,都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的艺术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边读边悟     
写在前面:我们又在“语文吧”里见面了!这次要聊的是关于杜十娘和刘兰芝。在我心中,她们都是完美主义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跟《祝福》中祥林嫂那样懦弱、卑微地生着的弱女子相比,我们真应该为杜十娘和刘兰芝鼓掌!当然,好的文学形象得有好的表现形式,这两位女子形象的感人至深得益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孔崔东南飞》写作的成功。经其不厌百回读,有时间还是要读好文、读好书,最重要的是还要学会边读边悟。(丹枫)  相似文献   

8.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结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伏应这是指小说前后情节上的关照和呼应,包括伏笔和照应两个方面。伏笔,是作者在小说的前边对后面要讲的情节的预先提示或暗示。这是一种有计划的“埋伏”,目的是为了让读者对下文出现的情节不感到突然。《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下简称《杜》)的开篇交代李甲与杜十娘相遇,是在“与同乡柳遇春监生同游教坊司院内”之时。这里介绍李甲与杜十娘,却十分自然地顺便提及柳遇春,即用“伏笔”。这一伏笔,似是闲笔,实际上却深有匠心。因为有伏必有应,也就是说,小说后文中必有用到这个柳遇春处。契诃夫在谈到伏应时曾形象地说过:“要是你在第一章…  相似文献   

9.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都是以赴身清流结束其悲剧性的一生,她们刚烈决然的死,曾感动着千千万万追求纯真爱情的青年男女。但也有些人对她们的以死抗争不以为然,认为刘兰芝被遣回家后,得到县令之子与府君衙内的热烈追求,其再嫁时盛大的婚礼场面也足以让现代女郎动心动容;  相似文献   

10.
爱情、婚姻是长写不衰的传统题材。在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从《诗经》到《红楼梦》,动人心魄的名篇灿如群星,或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慕追求,幽会相思,或咏叹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等等。唐传奇,《李娃传》与明代拟话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下简称《杜十娘》),就是其中人们广为传诵的名篇。笔者拟对这两篇小说的主题、表现手法和主人公形象作比较分析,略表刍荛之见。  相似文献   

11.
《巴黎圣母院》、《红字》、《荆棘鸟》三部小说都写到了神职人员的爱情,写出了“人性”与“神性”的冲突,其中《巴黎圣母院》重在描写追求“人性”的过程中对“人性”的扭曲;《红字》侧重表现内心处境与外在处境的抗争中“人性”的戕害与毁灭;而《荆棘鸟》所展示的则是抗争胜利后结局的失败,但在充满悲剧的追求中所表现的无所顾忌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令人振奋,使人的形象变得崇高伟大起来,从而赋予了宗教禁欲主义背景下的爱情悲剧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人性和抗争是安娜·西格斯作品里一再凸显的主题,作为西格斯流亡时期巅峰之作的长篇小说《第七个十字架》正是一首人性与抗争的交响曲。西格斯以细腻的笔触和磅礴的视角塑造了第三帝国统治下的诸多女性形象,她们或隐忍自保,或舍身护义,或自觉抗争。本文采取文本内研究的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阐释人性在她们身上的沉沦、坚守、觉醒和绽放。  相似文献   

13.
自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问世以来,杜十娘已经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据此改编的戏曲、电影、电视作品不断出现。杜十娘成了追求美好爱情的化身,她的怒沉百宝被解释为爱情贞节、僭越、抗争或人格意识的觉醒等等。当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又一次走进文本,却看到了一个平凡而真实的杜十娘,她寻找的是人生的归属感而不是情投意合的爱情。  相似文献   

14.
杜十娘与辛瑶琴是冯梦龙在《三言》中塑造的两个女性文学形象,作者对这两个形象的角色把握倾注着自已的文学思想,个性情怀,因此在审美向度、贞节悖向、理范情维等方面均表现出作者对这两个文学形象既相同又相异的适度把握。  相似文献   

15.
最近,读到黑龙江省李双英先生的《传统文化中人物形象新视点——再析杜十娘》一文(载《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6年第12期)。文中李先生认为杜十娘的悲剧命运在抛开社会原因的前提下,更主要的应是性格悲剧。对此观点笔者完全赞同。但李先生对杜十娘性格悲剧的具体分析,笔者却不敢苟同。首先,李先生认为杜十娘没有告诉李甲自己有多少家身是不够真诚的,认为杜十娘对李甲没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描写了两个悲剧性的女性:曹七巧和爱米丽。曹七巧由于爱情悲剧走向精神裂变而不自觉;爱米丽孤傲、怪僻、由爱生恨走向自我的毁灭。她们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有着显著的差异,但作为女性,她们都在抗争中绽放,在人性的扭曲中枯萎,隐含着深刻的人性悲剧。  相似文献   

17.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一中国古代小说敢于直面人生,将生活中的悲剧无畏地呈示给人看。今天的读者无不对杜十娘这一悲剧形象扼首叹惋,对那个没有真情,铜臭味十足的社会痛心疾首。我们解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类怨而能怒的悲剧文学,探究杜十娘这一中国古代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悲剧形象,百宝箱这一意象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杜十娘这位中国古代风尘女子的独立人格的重新诠释与全新探索,揭示出这个人物背后所深藏的社会意蓝.通过对杜十娘人格特点的剖析,古今对照,作用于现实,为生活在中国当代社会中的女性提供对自我关照、自我生存方式、自我价值、自我生命意义实现的自省与反思的方法.本文的设计构想是,从人性、社会、文学这三个角度切入,对杜十娘的独立人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嘉尔曼》是梅里美的经典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充斥着文明与自然人性尖锐矛盾。本文意欲从自由人格、自然情感、社会地位等三个方面来展示文明桎梏下人性突围的斗争方式,并试图说明这种抗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东方的《红楼梦》与西方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同时产生于18世纪70年代。从此,贾宝玉与维特这两个悲剧形象,激荡着东西方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心灵。他们尽管显示差异,却走过几乎相同的抗争之路。在不断的失败中抗争,在不断的抗争中痛苦,在不断的痛苦中体现人生的力量、价值和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