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着火了!”     
一天,"娃娃家"里孩子们正玩得起劲:"妈妈"在烧饭、"爸爸"在哄"宝宝",家里还来了一位"客人"。突然,从"娃娃家"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我闻声望去,只见"客人"一边跳一边向外喊:"着火啦,着火啦!"里面的"爸爸"和"妈妈"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更名为"汉语",彰显了"汉语"特色,将给人们正确认识中学语文课程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定位问题带来契机,把"语文"更改为"汉语",名正而言顺,有利于正确看待"淡化语法"的问题,从而确立语法知识在中学语文课程中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孺子牛",典出《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女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杜预注:"孺子,荼也。(齐)景公尝衔绳为牛,使荼牵之,荼顿地,故折其齿。"齐景公让儿子用绳子牵着,被称为"孺子牛",后成为典故,古人多用来指溺爱小孩的人。本来如此明白的事情,后人却在理解此词时偏离了本义。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把"孺子牛"解释为"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单是从词义引申看,差距也  相似文献   

4.
餐馆"、"餐厅"的"餐",很多人都简写为""。对此,语言文字工作者曾子以纠正,令人遗憾的是,直至今日,把"餐"简写成""的现象仍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恐怕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曾独成一字(后多作构字的义符),另有其音和义。《汉语大词典》:",同'歹1'"'。"歹"字,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只列出一个词条"歹:dai坏(人、事)"。但追根溯源,"歹"字并非只表示一个词。《汉语大词典》把"歹"字列成三个词条:"歹1"、"歹2"、"歹3",各有其读音及意义。如"歹2",音dai,词义是:坏。这在现代汉语中仍使用,如前所述,修订本…  相似文献   

5.
"注·提"模式在汉语教学,尤其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具有极深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主要从宏观上介绍目前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注·提"模式在应用于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之前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泰方言位于汉语方言官话和非官话交界处,方言过渡性特征明显。动词后附成分在该地区有两种,"叨"和"啊",二者语音形式不同,来源也不同。"啊"来自于"附着"义的"著(着)",表现出与吴语的渊源;"叨"来自于"到",来源与周边方言不同,与南通成陆史有关。  相似文献   

7.
完成体的意义比较宽泛,有的表示动作、行为、事件成为"现实",有的表示状态发生了变化。原州区回族汉语方言中,表示完成的体貌助词是"咧",相当于普通话的完成体助词"了",本文将对原州区回族汉语方言中的表"完成"的体貌助词"咧"做一描写。  相似文献   

8.
<正>"譬喻"之"譬",依《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义为"比喻""比方"。所以"譬喻"即为"比喻"。《修辞学发凡》在"积极修辞一"中说"譬喻,现在一般称为比喻",《修辞学》中说"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可见,"比喻"和"譬喻"无甚差别,只是称呼不同。"讽喻",《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解释为"修辞方式,用说故事等方式说明事物的道理。"《修辞学发凡》在"积极修辞二"认为"讽喻是造出一个故事来寄托讽  相似文献   

9.
调查发现河北方言保存了近代汉语中语气助词"着"的一些用法,还有一些有特点的用法。根据所表语气的不同,我们将语气助词"着"分为表祈使的语气助词"着",表疑问的语气助词"着"和表假设的语气助词"着"三类,其中表祈使的语气助词"着"可以表示命令、嘱咐、威胁、警告等不同语气,有的在表祈使语气的同时兼表先行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代小说中的"没口""没口子",作状语,形容忙不迭地(说)。《汉语大词典》释"没口""没口子"为"满口",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1.
夏邑方言语气词“来”的用法很丰富,既可以表示动作的完成、进行,状态的持续等事态变化。也可以表示强调等情态语气。本文通过历史探源和方言比较,论证了该方言语气词‘‘来’’并非其他语气词的变读.而是动词“来”的语法化,是近代汉语语气词“来”的继承和发展。同时,考察了该方言中合成语气词··子来,,跨层语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草马”的“草”为何指家禽、家畜的“雌性”?曾良先生认为是“草”通“槽”。本文以为“草”指雌性,是由于“草”在性质、特征上,与“雌性”有诸多相似的缘故,它源于词义的引申。  相似文献   

13.
考察“野”字的形义结构、野与“社”以及“桑林”的关系、文献资料中的野合与民俗材料中的野合等 ,从而揭示野与野合伴随时代演进而发生的历史嬗变 ,并进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奥秘  相似文献   

14.
从释义片面、举例失当和文意训释几个方面分析论证了《辞源》和《汉语大词典》对“何其”一词解释的错误,阐述了现代辞书解释词义不能把词语的文意训释作为词语义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跩"这个词,自从有了"显摆、炫耀"乃至"洒脱、快乐、霸气"的词义后,一直被人们误解和误用:一是误解为方言词——其实它的使用已远远超出了方言的范畴;二是其字形常常被人们误写作"拽"。其实,"显摆,炫耀"的新义是由"跩"的本义"(走路)摇摆"引申而来的。"拽"字不具有"显摆、炫耀"的词义。  相似文献   

16.
在黄冈方言中,“着”可附在时间词或动词短语之后,构成具有动词性的“着”字结构,相当于“等到……以后再……”或“等到……再说”。成都方言“哆”字结构与黄冈方言“着”字结构性质相同,二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哆”、“着”都不是“再说”衍生出来的;关于“着”的来源,杨永龙(2002)所说较为可信。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是"这个词的词性产生了很大的争议。在汉语教学实践中,汉语判断动词"是"在维吾尔语中没有具体的词与它对应,只能根据语义和语境把"是"翻译出来。拟就对汉语"是"的发展演变及其为判断动词时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关系作一探讨,以便在教学中能准确理解使用。  相似文献   

18.
对“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中“舍”字的解释历来有较大分歧,而且这些分歧意见已经写进了教科书的不同版本之中,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对前人的解释提出质疑,认为该句是一个有歧义结构的句子,存在着不同层次分析的可能性。通过考察古代文献的言语实际以及本文的语境意义,并结合该句的歧义结构的层次分析,认为“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一句是直接受前面疑问代词“何”的修饰,“舍”在本句中的词汇意义就是其基本义“放弃”。  相似文献   

19.
王力<古代汉语>把<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一文中出现的词语"凑?注释为"轻薄的样子",而王伯祥<史记选>则注为"自得貌".文章从多个角度证明了训"沾沾"为"自得貌"是确解.  相似文献   

20.
从语法功能、表达意义两个方面来看,“一个”主要是充当句子的定语,也可以充当其他成分,并且意义在逐渐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