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恩,是对自然、他人和社会给自己的帮助和恩惠的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它是人类精神生活中重要而永恒的主题。"实施感恩教育,培育感恩文化,让孩子有情感、有灵性、有爱心,敬畏生命,知耻知荣,知恩图报,是教育之本。"进才中学是一所由爱国台胞叶氏家族捐资兴建的现代化寄宿制学校,生活在美丽雅典园的进才人始终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学校积极实施感恩教育,不仅源于对教育本质和内涵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2.
独生子女初中学生群体不断增大,许多独生子女学生体谅不到父母、教师的辛劳,普遍缺乏爱心、良知、责任感,感恩意识缺失.感恩意识缺失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以及学校原因.感恩教育是一项社会工程,家庭、学校、社会要全力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让感恩教育走进生活.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要教育幼儿“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因此,幼儿园教育阶段需要积极开展感恩教育,培 养幼儿的综合品质。总之,生活在充满感恩和爱的环境里的孩子就更有爱心,责任心,就会知道感恩他人和感恩社会。  相似文献   

4.
感恩是增进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和睦的助长剂。学会懂得感恩,能化解心中的苦闷与烦恼,友谊情感也在感恩中得到升华。青少年更应懂得"知恩图报",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自己曾受到的恩惠,班主任更应以此为契机,教育青少年"知感恩,图回报"。  相似文献   

5.
一、“感恩父母”班级辅导活动的背景 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报德,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传统美德。但是我们发现,由于一直缺少感恩教育,目前许多大中小学生的感恩意识比较淡薄,不懂得感恩,不会说“谢谢”,没有感恩之心,令人忧虑。因此,我们认为加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传统的伦理观念中有许多知恩图报、礼尚往来的古训,但不知从何时起,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成为了社会的稀缺资源,人情冷漠、世态炎凉变成了社会风气的苍凉注脚。基于感恩意识淡化与缺失的现状,开展感恩教育,重塑中华民族仁爱礼义、知恩图报的文明形象,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独生子女初中学生群体不断增大,许多独生子女学生体谅不到父母、教师的辛劳,普遍缺乏爱心、良知、责任感,感恩意识缺失。感恩意识缺失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以及学校原因。感恩教育是一项社会工程,家庭、学校、社会要全力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让感恩教育走进生活。  相似文献   

8.
浅谈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在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认真搞好感恩教育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从教这么多年,我始终坚定地在学生的心田播撒感恩的种子。每当接手一届新的学生,我都会把德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放在教学生学会做人,也就是培养学生为大众服务的意识,培养学生有公德心、有爱心、有感恩之心、有社会责任感。"善小才能为大"。如果孩子不能对自己的父母知恩图报、自私自利,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会流失,教育就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感恩意识淡漠了,随着一味追求高分,我们的感恩教育淡化了、缺失了.不少孩子不知感恩父母、不知感恩老师、不知感恩他人,更不知感恩社会.目前迫切召唤着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感恩教育.生物学科由于是研究生命的科学,蕴  相似文献   

11.
正当今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过度溺爱,造就了许多自以为是、任性娇气的"小太阳"。他们缺乏责任感,不懂感恩,在物质享受上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人际关系上以"自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只知索爱,不知回报……"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做人"是为人师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校开展了系列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付出、学会关爱、学会做人。一、培育感恩文化,营造感恩教育环境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我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以来,乳源县科教系统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感恩主题教育活动。中华民族历来就有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而感谢父母则是感恩的重要表现之一。父母之恩,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恩情,也是最难以报答的恩情。  相似文献   

13.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感恩之心并非与生俱来,它需要教育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为此,我们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最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4.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感恩文化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在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召开的“两会”上,“感恩教育”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有政协委员建议将感恩教育纳入中小学教材。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在2012年将深入开展以“知恩感恩报恩、爱党爱国爱家”为主题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通过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人民、感恩父母、感恩故乡、感恩教师、感恩社会、感恩工作、感恩自然、感恩生命,在全区形成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风尚。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次将感恩教育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5.
2013年3月3日 晴 每个人从小到大,父母养育了我们,师长教育了我们,社会锻炼了我们,我们要如何回馈我们的父母、师长、神会大众呢?唯有感恩,有一颗感恩的心。身在福中要知福,身在福中要感恩。  相似文献   

16.
感恩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情感教育,良好的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生活习惯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种种原因.新时期的大学生普遍缺乏感恩意识,不懂得知恩图报,我们应该加强新时期大学生感恩教育.本文将从感恩教育内涵、现实意义、缺失原因、实施途径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袁娅玲 《考试周刊》2007,1(52):127-128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和人生态度,是做人的起码修养。感恩的心使人感动。新时期的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不懂知恩图报的事件经常见诸报端,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新时期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8.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感恩教育对贫困大学生的成人、成才和成功,对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高校对贫困生进行感恩教育应该坚持知、情、意、行的结合,坚持"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结合,坚持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面教育的结合,坚持助身与助心的结合,坚持对贫困学生的尊重、理解、宽容与人文关怀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赵云梅 《辽宁教育》2012,(16):65-66
古人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古以来,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如今,这种传统美德已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社会责任,成为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的道德准则,也是作为一个人的起码品德。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长期以来,由于父母毫无原则的溺爱,他们早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个性,对父母、长辈、老师以及周围人的付出,他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享受,不知回报,甚至责怪父母长辈做得不够好。试想,孩子若能学会感恩,常怀感恩之心,心境就  相似文献   

20.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能.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成功时,感恩理由可以找到很多;失败时,是有多方面的抱怨.殊不知,失败或不幸时更应该感恩生活.感恩,使我们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激发我们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让幼儿知道感恩是一种美德,人与人之间有颗感恩的心,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