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志坚 《现代语文》2007,(8):110-111
我们知道,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情感。学生学习写作必须具体两个基小前提条件:一是写作知识的积累,二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基本过程是由积累到表达,由模仿到创作。我们的作文指导课就是要对学生学习写作进行临场指导,在写作内容方面要指导学生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在写作形式方面要指导学生解决好“怎么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学作文“写什么”的问题,我们准备分成三个步骤,首先要解决“必须写什么”的问题,就是要弄清题目的要求,准确审题;其次是要解决“可以写什么”的问题,就是要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的范围内筛选写作材料;再次是要解决“怎样找东西写”的问题,就是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去拓宽写作材料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程翔 《湖北教育》2003,(5):44-45
什么是作文个性化?简单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所谓自主,就是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不受过多的外部干扰。中小学写作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其内部的规律。学生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有条不紊地学习写作的有关知识,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写作的技能,一篇作文常常是在规定的时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一提到写作文,学生们就会头痛,不知道写些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写。那么,怎么才能解决学生的“不知写什么”和“不知怎么写”的问题,以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把中学作文教学搞上去呢?先谈解决前一个问题,即不知该写什么的问题。首先就要丰富学生的生活,指导他们积累生活中的材料。社会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库”,是源头活水。正如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所说:“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要扩大学生视野,培…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害怕作文由来已久,原因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道怎样写。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不妨从下述几个方面着手。1、认识作文本质作文是什么?作文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个字:意达。意,立意,写什么;达,表达,怎样写。学生作文就是学生写出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感  相似文献   

6.
没有写作材料是当代中学生写作的难题。无米难成炊,当前作文教学急于解决的事儿就是“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搜集作文材料的问题。新课标明确指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7.
一个好厨师,做得一手好菜,首先要解决的是做什么的问题,也就是选择什么样的食材,然后要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也就是用什么方法来加工处理这个食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某种角度来讲,选择合适的材料比怎么做还要重要。拿这个比喻运用到作文教学中也挺恰当。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两个目标: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写什么呢,写作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描绘所见所闻所想,表述自己的意思。怎么写呢,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去表达,做到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生活是纷乱繁杂的,怎样采摘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然后再选择恰当的体裁,运用一定的写作方法来表达?在这里,我想就"写什么"这个问题,说说自己教学中的做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根据本人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不谓呼有两个途径:写前指导;写后讲评。写前指导,是指作文课上学生动笔写之前的临场指导。大纲指出,作文指导的主要任务是“启发学生写作的愿望,理解题意,明确作文要求,展开思路,指导学生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概括起来讲,作文指导要解决“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为什么写”,就是要明确写作的目的;“写什么”,就是开拓思路,选择材料的问题;“怎样写”,就是解决布局谋篇,表达方法的问题。作文指导大致同绕这些问题来进行,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就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9.
耿立志 《广西教育》2012,(37):32-32
农村小学生写作文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可写的内容,二是不知道怎么写。前一个问题说明了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少,后一个问题说明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写作方法。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注重作文训练形式的多样性和综合性是解决农村小学生写作难的一个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为什么害怕写作文 ?冰心在《再寄小读者》一文中,针对学生写作的困难作过这样的精辟分析:“是不是有时提起笔来却觉得无话可说,有时眼前闪烁着景色的色彩、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呢……”“无话可说”是指没有生活的积累,“形容不出来”是指缺乏语言积累。笔者曾对我市 139名小学高年级学生作过一次作文心理的调查,调查的结果是; 139名学生中,“觉得没有材料写”的占 45.3%,“感到有材料写不出来”的占 41.7%,这充分说明学生“言之无物”、“有物不会言”是造成小学生害怕作文的主要心理障碍。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抓生…  相似文献   

11.
吴艳 《江西教育》2012,(Z6):106
小学写作教学本质上就是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写什么的问题,指作文的内容,使学生有话可说;二是怎么写的问题,指作文的表达形式,使学生有话会说。生活原本可以成为写作的好材料,学生因没留心体验而成为过眼烟云,没有认真思考而弃之不顾。  相似文献   

12.
三年级是学生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一提起写作文,不少学生就会叫苦连天:写什么呀?怎么写呀?是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造成这种现象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在平时不注重观察生活,感受不到生活中细微的感人事情,课外阅读面窄,不注重材料的积累。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开源活水,积累材料。写作的过程是动用语言文字对思想内容进行整理、加工的过程,是学生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表述,是学生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体现。可是许多学生在作文时感到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有东西可写,这样就抑制了学生的情感和写作热情。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自三年级开始打好写作基础呢?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入门写作主要有两大困难:一是“写什么”?(选取写作材料),二是“怎么写”?(写作方法与技巧)。作为入门应先解决第一个问题,然后才能讲究写作技巧,因为前者是基础,好比河水之源,如果没有源头,哪来涓涓细流,乃至涛涛长河呢?  相似文献   

14.
常听到同学们在作时感叹“没啥可写”,作后感叹“写不好作”。这两种感叹引发出两个问题,一是材料的积累,二是对材料的感悟。没有积累,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俗话说“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讲的就是积累。没有感悟的积累,就像断流的河床,无叶的乔木,枯涩单调,缺少生机。怎样积累和感悟呢?  相似文献   

15.
于艳梅 《语文天地》2012,(15):43-44
没有写作材料是当代中学生写作的难题。无米难成炊,当前作文教学急于解决的事儿就是"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搜集作文材料的问题。新课标明确指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6.
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语文教师也很困惑:为什么有那么多鲜活的材料,学生还是觉得没东西写?或者写的大多是陈旧、单一的内容呢?这就像是一个没有打通“任督二脉”的人在练武功,就是不见长进。如何打通学生写作的“任督二脉”呢?王生福老师的这节写作指导课给了我很大启发。一是“触景生情”。这里的“景”,我的理解是,不仅是“景”,还应有“境”。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学科三大板块(文言文、现代文和作文)的作业中,学生感觉最困难的就是作文,其原因就在于写不长。为什么会写不长呢?因为没有材料,缺少描写。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写作直到五年级毕业,整整四年的写作教学难道就没能使学生积累起能凑足五百字的写作材料吗?难道说这四年的写作教学就没能使学生学会描写吗?显然都不是!让我们看看学生是怎样说的:  相似文献   

18.
刘付华 《湖南教育》2005,(18):26-26
心理学研究表明,某一领域实际知识的积累,是产生对该领域的认识兴趣的基本条件。只有当某一领域的实际知识积累达到一定水平时,才会产生对该领域的兴趣。一窍不通,只会兴趣索然。据调查,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反映在写作时,或是“无话可说”,或是“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或是“缺乏文采”。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种好方法,即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累素材。1郾写日记积累。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每天把所见所闻所感如实地记录下来。日记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摘录,一种是记写。摘录,可摘名言、警句、典故、数据、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三学段习作要求‘能写简单地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在平常的作文训练中,我感觉很多学生是知道写什么,但却不知道怎么写,最大的毛病也就是内容空洞。那么应如何克服这个病症,使作文内容具体、丰富呢?我从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个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在积累了写作素材后,要善于"描写"。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学生腹中空空如也,拿什么去倾吐呢?无米之炊巧妇难为嘛。所以,要解决农村学生作文“难”,首先要改变他们“生活窄,见识少,读的少”的状况,并在改变过程中指导他们多积累。一是积累写作素材,二是积累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