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嗣同传>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活动家粱启超为好友"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所写的一篇人物传记.这篇传记对谭嗣同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进行了介绍和颂扬.文中叙述谭嗣同入京参与变法维新到血洒刑场的部分很是感人,并且其中详细记叙了谭嗣同与袁世凯的一段对话,这段话虽不长但写的人物却个性十足,读来使人感慨:仿佛百年前两人事关民族危亡的那番谈话就在读者眼前重现!  相似文献   

2.
学完高一"戊戌变法"后,学生对维新变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尤其对谭嗣同"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举印象深刻.但也有不少学生对谭嗣同选择赴死有激烈的争议,认为死得不值.  相似文献   

3.
谭嗣同的"尽变西法"观是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其变法思想较为全面、激进而又具体,表明谭嗣同这时的世界观的主要倾向已经资本主义化,试图用发展资本主义来挽救民族危机。"尽变西法"思想虽然还不够深刻和成熟,但总体来说,它是谭嗣同甲午战争后到其牺牲前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乃至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也有其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4.
"冲决网罗"是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激进派谭嗣同发出的时代最强音,它贯通了谭嗣同的革命人生和学术人生.本文结合谭嗣同的人生历程和其哲学著作《仁学》中对"冲决网罗"的理论阐述来说明其"冲决网罗"思想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完高一“戊戌变法”后,学生对维新变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尤其对谭嗣同“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举印象深刻。但也有不少学生对谭嗣同选择赴死有激烈的争议,认为死得不值。我想如果让他们进行辩论,可能会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增长,但很容易在“两选一”的思想方式中争个“你死我活”,在正确理解史学方法和形成有积极意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如果将辩论转为思考“谭嗣同为什么要留下来”?  相似文献   

6.
李永进 《课外阅读》2011,(6):221-221
在讲授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一课时,我讲到由于“戊戌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保守势力的利益,最终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软禁了光绪皇帝,并要追捕所有的维新党,谭嗣同不愿同康有为、梁启超一起出逃日本。正当我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谭嗣同的材料,准备对谭嗣同为改革而勇于献身的精神给予高度赞扬时,没想到,有不少同学对谭嗣同能走而不走,最后惨遭杀害,感到很不理解,甚至有几个学生说,“谭嗣同等着送死,真的好笨!”我一听很惊喜,因为我终于听到了学生发出的不同的声音。学习历史,最可贵的品质就是要敢于质疑,敢说出自己的不同观点,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不管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他们都反映出学生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认识。于是,我趁机反问学生:“谭嗣同为变法义无返顾的选择了死,而维新派的先驱康梁却逃往国外,大家怎样看待?谭嗣同真的那么笨吗?”学生争先恐后的表明自己的观点,此时,我还给学生补充了谭嗣同的一首名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并要求学生阅读“活动与探究”中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诗句。“老师,我认为谭嗣同真的好笨!”一个学生表明自己了观点。  相似文献   

7.
谣言终结者     
珍珠奶茶中的珍珠会造成肠梗阻?"有图有真相"——最近有一张真人胃部CT照片在社交网络上疯传,据说是由一位记者亲身试验,在喝下珍珠奶茶的半小时后,去医院给胃部做的CT。CT照上显示,这位记者的胃里布满密密麻麻的白点。据说,这些恐怖的白点就是珍珠奶茶中的"珍珠"!据说这些"珍珠"是用塑料做的,难以消化,甚至还引发了小肠梗阻。可能有不少淀粉都很喜欢喝珍珠奶茶,那么珍珠奶茶真的像上面说得那么可怕吗?  相似文献   

8.
碉堡了     
《初中生》2012,(34):17
正碉堡了碉堡了其实是"屌爆了"的同音词,意思是很牛,很厉害,厉害得无以复加。这一词汇据说最早来自百度魔兽贴吧的一个视频帖子,后来经微博、猫扑、人人、天涯等迅速传开。"碉堡了"的反义词为"弱爆了"。  相似文献   

9.
谭嗣同是我国晚清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其提出的平等思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在他的代表作《仁学》中,谭嗣同构建了“仁-通-平等”的人性平等与人权平等关系模式,主张消除人我之利害冲突,实现人人平等。谭嗣同的平等思想,受佛教平等观的影响至深:一方面,佛教的平等观为谭嗣同的平等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中国平等伦理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积极的借鉴;但另一方面,借用佛教的“众生平等”的思想来论证其平等观,也使他的思想中不可避免地带上很明显的唯心主义色彩,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阅读选择的材料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人物传记,适当了解人物传记中的常用官吏词汇,很有必要。一、官职用语1.荐举征:征召。例被征,适大病,不能行。(《谭嗣同》)举:举荐、推举。举孝廉不行。(《张衡传》)  相似文献   

11.
近来,发表了不少关于谭嗣同思想研究的论文。有一部分论文认为谭嗣同是唯物主义者,有的甚至称他为“在中国唯物论哲学的发展道路上占有显著地位的”“杰出的唯物论思想家”我认为这样的评价未必正确。本文想就谭嗣同的哲学路线即谭嗣同到底是唯物主义者或者是唯心主义者这个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请同志们指正。关于谭嗣同思想的全面阐述则不是本文的任务。(一)尽人皆知,判断一个哲学家的哲学路线的准绳,是哲学家们对哲学基本问题即思惟与存在、精神与自然  相似文献   

12.
乍一看"冰激凌"这个词,你是不是一下子就想到了夏天吃的那种凉凉的、五彩缤纷的东西呀?不过,你猜错了,"冰激凌"可是我们家里一只非常非常可爱的小仓鼠哦!"冰激凌"是老妈在淘宝网上购到的一只仓鼠,据说是老妈看着可爱就买下来了。"冰激凌"的确很可爱,全身雪白,脖颈处有几缕灰色的毛毛,眼睛很大很有神,嘴巴很小很可爱。当然,两颗大门牙也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3.
正谭嗣同是杰出的资产阶级维新志士,他对王船山著作等湖湘典籍的修读及其与浏阳欧阳中鹄、刘人熙、涂启先等湖湘学者的交往,使其深受湘学的影响。因此,谭嗣同是湖湘文化、湘学的产物,是湘学的杰出代表,同时他又弘扬了湘学,促进了湘学的近代转型。他的一生体现了湖湘文化的传统和精神,他的精神是湘学精神的体现。我认为,谭嗣同精神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1."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深切的爱国精神。甲午战争战败的消息传来,正在其父任所汉口的谭嗣同,极为悲痛,"当馈  相似文献   

14.
“通”——以通达、贯通、仁通求变通、运通、流通的思想,即维新变法的思想,而不是激进革命的思想——是谭嗣同《仁学》思想的精髓与主旨。希望有仁慈的君主、清明的君主专制政治、仁通平等的封建伦理道德、通达流畅的社会经济文化运行境界,才是谭嗣同仁学思想的实质。谭嗣同秉承湖湘,学派理学思想源流,希望朝廷存“仁心”,行“仁政”,从“匡扶社稷”的思想来分析,谭嗣同依然是一个“吁天”的传统士绅。  相似文献   

15.
在晋朝时期,有一个叫刘实的人,字子真,高唐(今山东省)人.曾任河南尹丞、太尉等职务.据说,少年时代,他家里很贫穷,靠卖给牛御寒用的"牛衣"来维持生活.  相似文献   

16.
中师《阅读与写作》第六册文言文单元节选了谭嗣同的《仁学》和梁启超的《谭嗣同传》。《仁学》节选中谭嗣同严厉地批判了“为君死节”的思想,并重申“继自今,即微吾说,吾知其必无死节者矣”。《谭嗣同传》中,梁启超则引用了谭嗣同的话,“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对此,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质疑:谭嗣同“以死酬圣主”算不算“为君死节呢”?他既然反对“为君死节”,为何还要“以死酬圣主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可以肯定的是谭嗣同并非“为君死节”,他的“以死酬圣主”有着更为深广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校园内有一棵老杨树,一搂粗,据说与学校同龄,所以很珍贵,用铁栅栏围起来,很像是一件古物.更奇的是这棵树居然有个名字叫"扶起",遒劲的大字是由省里一位著名书法家写的,上书"扶起"二字的牌子就立在树旁.  相似文献   

18.
谭嗣同曾参加过多次科举考试,均落榜。这种经历对他的人生经历和维新思想均有重要影响。谭嗣同与科举制度的关系,可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他的科举经历,二是他对八股文的认识和变革科举制度的想法,三是科举经历对谭嗣同人生经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谭嗣同的流血值得吗?——《谭嗣同》评价性阅读课堂实录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张德文老师:《谭嗣同》这篇课文,涉及到一场复杂的政治斗争。谭嗣同在戊戌变法运动中,属于激进派。变法失败后,面对清廷顽固守旧势力的反扑,谭嗣同本可以脱身,暂避一时,但他却选择了流血...  相似文献   

20.
吃石榴     
<正>吃水果,和其他饮食一样,据说很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情、品格甚至时运。这种说法很玄,我不能相信,可是不少伟人、名人言之凿凿,比如"辣椒革命论"什么的,似乎不无道理。不过我觉得,喜欢吃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