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多元文化下的澳门认同与电子媒体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区域性的传媒,澳门传媒的发展受到诸如地域、语言、历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社会、文化和殖民史的多重作用下,回归后的澳门展现出的一种新的文化认同形态,即澳门认同,在媒体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被媒体影响。澳门认同与媒体塑造之间是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建立稳定的澳门认同环境有利于媒体的传播,同时也是保全澳门整体文化环境的有效方式。建立一个具有归属感的环境对促进澳门认同构建和大众传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出版传媒行业进一步向综合化、多元化和跨行业化的方向发展,受"互联网+"与媒介融合的影响,出版传媒行业对营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各大出版传媒公司的招聘信息则更能直接反映他们对人才需求的状况.研究这些招聘信息,能帮助我们了解人才要具备哪些素养,同时对高校培养人才以及人才自身努力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3.
所谓传媒,即现代社会对从事大众传播的媒体的通称,通常指报社、通讯社、广播、电视、出版社、杂志社以及影视音像制作机构、互联网传媒等。平面传媒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通常认为广义平面传媒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和图书,而狭义的仅指报刊和杂志行业。广告收入不仅是平面传媒的主要经济来源,它的经营状况更是体现平面传媒发展的最具指示意义的指标,被称为反映传媒经营好坏的“晴雨表”,通过对广告经营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发掘出平面传媒经营的特点和规律,还能分析出影响当前传媒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并且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以及解决对…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5,(24):25-28
澳门历史所演绎的独特视觉形象与文化是大航海时代东西文明碰撞的产物,也是中欧经济、社会交流深化的重要标志。从其借驻地澳门的城市建设,到文化艺术领域的宗教图像、绘画、工艺以及戏剧民俗,在叠加、多元的东西方视觉文明的冲突与融汇中,建构了澳门独特的视觉景观与时尚,奠定了现代城市与多元文化的发展的基础,也体现了视觉文化与形象在社会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1996,(1)
澳门及澳门的新闻传媒文文广本世纪最后一个月的20日就要回归祖国的澳门.其新闻传媒现状,引起中国内地报人及广大读者关心是很自然的事。澳门背靠珠江三角洲,东隔珠江口与得港相隔61公里,西与珠海币的湾仔、横琴岛隔水相对,北与珠海市的拱北接壤。澳门由澳门半岛...  相似文献   

6.
谢清果 《东南传播》2014,(11):25-27
两岸传媒业的发展,需要有对话交流的平台,在这个背景下,《两岸传媒》应运而生。《两岸传媒》创刊三年来,切实地承担起沟通两岸传媒的业界、学界以及民间与政府的独特作用,有助于为两岸传媒业发展建言献策,一定程度上充当了两岸共同媒介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力清 《出版参考》2005,(10S):31-31
据澳门媒体报道,以提供及分析澳门商业信息的中文杂志——《商讯》月刊创刊号于近Et在澳门和香港两地与读者见面。这是由澳门经营传媒多年的多媒体公司创办的一本中文杂志,填补了澳门长期以来缺乏中文商业和财经类期刊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媒产业经济景气度调查是由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中国传媒发展指数蓝皮书》课题组所首次创制的调研成果,它参照国际标准和方法,按照我国的实际情况编制。目前主要通过两个指标来反映:一是传媒经营景气指数:是根据传媒经营者对本媒体综合经营情况的判定与预期而编制的指数,用以综合反映媒体的经营与发展的状况。二是广告主信心指数,是根据媒体投放量最多的前20位行业的广告主对企业外部市场经济环境与宏观政策的总体看法、判定与预期而编制的指数,用以综合反映广告主基于宏观经济环境的感觉与信心对于媒体投放的判断。本篇是基于传媒经营者的景气调查所作出的报告。报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传媒经营者大于传媒业的现状评估;二是传媒经营者对2009年媒介景气度的预期。  相似文献   

9.
悦读快递     
《澳门艺术丛书》出版时间:2005年2月第1版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使得澳门文化内涵深厚,呈现出以中华文化为主、兼融葡萄牙文化的多元化色彩。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五周年,充分展示澳门文化艺术发展的历史及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系统梳理与深入探讨澳门独特文化现象的内涵,由澳门基金会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驻京办事处倡议,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学术力量,撰写了《澳门艺术丛书》这套极具特色的丛书。丛书共分五卷,分别为戏剧卷、舞蹈卷、美术卷、建筑卷和音乐卷。  相似文献   

10.
本文深入论述了我国近年互联网出版业发展的基本状况,阐明了互联网出版的独特优势和传媒功能,探讨了互联网出版存在的问题,指明了互联网出版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强调健全法规、完善政策、强力发展是推进我国互联网出版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也与未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provides 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Korean archival practice and introduces historical changes in archival traditions over the course of Korean history. This will identify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Korean archival practice, which are based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hanges that have happened in Korean history, in terms of Confucianism, Modernization, Colonization, and Westernization.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eras shaped archival traditions in Korea in different way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ideologies. By identifying archival practices in history and connecting them with social and political ideologie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archival practice actively interacts with ideological and social needs within its historical context. For this, the paper presents: (1) an overview of traditional compilation between the fifteenth and nineteenth centuries; (2) a discuss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efforts in the Joseon administration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3) 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introduction of colonial archival practice under Japanese occupation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and (4) a review of post-colonial archival practice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monstrate the use and importance of examining dissertations listed in scholarly journals, while focusing on a critical period of French doctoral education in historical studies. French dissertations in history were bibliometrically examined from Revue historique, a mainstream history journal published in France. Prior to 1984, there existed three separate doctoral degrees in Franc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humanities. Data from 1976 to 1990 were profiled reflecting critical changes to the French doctoral process as it underwent a period of doctoral reform. The period 1983–1990 is examined critically for its significance with respect to transformation and changes in degree structure, subdisciplinary evolution and periodization. Journals listing dissertations can be examined for their disciplinary indicators. Understanding these changes in gray literature is critical for researchers using French doctoral dissertations in historical studies.  相似文献   

13.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federal depository libraries and the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GPO) have acted as partners to provide permanent access to government information in tangible media. These partnerships have evolved in the last few years. Built on a century of tradition, new partnerships offer permanent access to electronic files of federal agencies published in nontangible media. This article describes one partnership to store and provide access to the electronic files of agencies that have ceased operation. As the only Web contact for an agency, unique challenges arose when historical publications were frequently requested. Digitized historical publications, bibliographies, and an agency history enhance services for researchers.  相似文献   

14.
章程类书院文献,其著录载体灵活,内容丰富、多样,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特色,而且具有极高的教育史、经济史、社会史等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近30种中文学术期刊(包括港台地区)遴选出在问题意识、研究视角、论证方法等方面较为创新的新闻学研究原创文章,并从媒介转型、新闻从业者研究、新闻与社会记忆研究、技术视角下的中国新闻业、作为公民与用户的受众、新闻基础理论研究、报刊史与近代政治以及新闻学科建设与反思等八个话题对相关文献加以回顾。研究发现,2019年中国的新闻学研究主要呈现为四个特征:一是围绕新闻行业生态变革的重要研究议题涉及面较广,比较亮眼的研究是以新的理论视角观照中国语境下的本土实践;二是对中国新闻从业者与新闻受众的不少研究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学取向,阶层特征、群体分化、角色冲突以及管辖权成为主要的概念切入点;三是新闻理论研究兼顾对经典新闻理念的反思与新兴新闻实践及其理论化现状的引介;四是报刊史研究注重在专门史与近代政治史的脉络和问题框架中组织材料与观点,试图开拓研究视野从而避免内卷化的学术意图比较明确。  相似文献   

16.
晚唐李涪深谙礼制并拥有"周礼库"之美誉,《刊误》便是其针对当时礼制沦丧所著之书。文章对李涪生平事迹与《刊误》一书版本进行考释,分析其史料价值,认为此书不仅史源近真、反映现实,又能补史之阙,是如今学界研究唐代礼制及社会习俗不可多得的史料来源。  相似文献   

17.
2019年中国正式进入5G时代,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与传媒发变革时代的发展交相辉映,涌现出一大批新闻传播史研究成果。综观2019年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体现出以下特点:新中国70年、“五四”运动100年,周年性反思特征明显;报刊报人仍是研究重心,报刊阅读史成果涌现;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持续升温;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亮点突出;新闻图史研究继续受到关注;2019年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在坚守与创新中,研究的外延不断拓展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眼于微档案的特点和普遍性,分析微档案在建构社会记忆过程中延续历史、刻画细节、彰显活力、拓展深度的能力,并从挖掘信息、把握时机、利用传媒等方面思考微档案建构社会记忆的途径,旨在表明“微档案”在建构立体多元的社会记忆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国外高校网上校史信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高校的网上校史信息,除了通过一些常规栏目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历史概貌,还有丰富多彩的专题,介绍学校的各种特色活动和学校在重大社会变化中的历史功绩。不拘一格的发布方式,便捷的数据浏览、检索和下载功能,重视校史信息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范围广泛、内容深入的网上校史信息资源,传达了以读者为本位的展示理念,这些特点对国内高校网上校史馆的建设均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