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是视觉先行的时代,以影像为中心的视觉符号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青年创作者则是两岸影像产业发展的新兴力量。厦门大学两岸大学生影像联展承载着推进影像艺术发展、传播两岸三地文化、推动两岸交流的重要使命。本文聚焦于两岸大学生影像联展历届作品,探讨作品的制作特点、题材类型和美学特征,并思考两岸大学生影像联展的文化交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卓 《今传媒》2024,(2):79-82
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的纪录片创作日益活跃,纪录片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价值及其传播效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新世纪以来在国内外取得较好传播效果的西藏题材纪录片为研究对象,基于纪录片影像与美学视角,梳理了在跨文化传播中纪录片创作叙事表达的成功方法,总结了西藏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发展变化和艺术呈现特点,同时提出创作者应该继续以开放和新益求新的创作心态,更好地利用和发挥纪录片强大的传播优势,旨在为传承西藏民族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201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由影星成龙担任总导演并出演革命家黄兴的大型历史题材电影《辛亥革命》上映。除此之外,2011年以辛亥革命为题材的献礼片还有《鉴湖女侠》、《百年情书》、《辛亥风云》等。反映历史题材的影像并不是对历史的记载,而是以视觉的影像和影片的叙述来传达对历史的见解,众多辛亥革命题材的电影都是在用镜头语言传达创作者对那段历史的独特理解和不同角度的思想感悟。海报作为电影的视觉诠释,通过文字、  相似文献   

4.
汤雪 《现代视听》2012,(7):44-46
影像文化志就是用影像的语言记录文化,通过创作者的记录,探究人类社会和文化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影像文化志中的局内人和局外人的自我立场问题,提出应该采取局内人和局外人相结合的立场,利用影像来完成对文化的记录,从而达到客观真实记录和主观意识表达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景武 《视听》2022,(5):108-111
1928年至今,共有31部海南黎族题材纪录片问世,奠定了海南黎族纪录片影像志的基础.从近代考察影像时期、有组织地创作影像时期到影像志大发展时期,海南黎族纪录片影像志的题材不断拓展.受接受美学理念的影响,纪录片创作越来越尊重观众的审美选择和审美判断,实现了影像志审美的大变迁.  相似文献   

6.
赵晓 《中国编辑》2024,(5):75-80
古籍既是传统文化实体,又记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随着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影像的兴起,影视与古籍两种原本少有交集的文化类型呈现合抱形态。古籍影像编辑既是对“物”的影像描摹,又是对“文”的多重演绎,更是对“人”的时代叙事。新媒体短片《穿越时空的古籍》以挖掘、演绎与传播等编辑方式,观照了当代国人的文化自信心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影像的创新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从西部纪录片与少数民族婚约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着眼进行分析,认为西部文化为西部影像传媒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和题材,西部影像传媒也应该立足于反映和传播西部文化,利用纪录片这一有效的影像形式,打造特色、树立品牌,形成一条西部影像传媒快速发展的具有西部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8.
历史题材是文艺创作喜好的题材,影视艺术创作也不例外。当下历史题材纪录片与电视节目的火热,是一百多年以来历史影像书写发展的必然结果。审视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影像书写发展历程,可发现其在观念、媒介、方法三个方面都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
当前,影像资料已成为记录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纪录片创作者,应该有"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历史观,所拍摄的片子须能为后来研究者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
跟中央和省级媒体相比,县级电视台在制作历史题材节目的时候会遇到诸如影像资料匮乏、制作经费紧张等方面的困难。县级电视台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影像资料,巧妙使用一些跟历史题材相关的实物材料,努力尝试情景再现,妥善运用人物讲述,做好历史题材节目。  相似文献   

11.
对于纪录片的创作者而言,影视文本的表达方式让所谓的"创作"依附于更多元素——声音和影像的构成都承载着创作者的表达诉求,纯文本则像纪录片的一个平面蓝本,当立体的高楼广厦随着创作的笔墨渐渐生发、成型,轰然耸立于人前,诉诸感官时,很难判断,最大的创作乐趣究竟来源于绘制蓝本,还是其后钢筋混凝土的累积搭建. 一、从卡恩的地球影像史料馆看"创作"历史的可能性 历史,作为一类题材,足可以让纪录片创作者徜徉游弋、尽情抒发.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出现是以"个人化"、"呈现真实"、"独立制片"等来标榜的。但是,这种"墙壁上的苍蝇"观察方式并不是完全客观的。在周浩导演的独立纪录片《龙哥》中,不仅让观众去反思了影片中创作者与被拍摄者的关系,以及创作者的介入对影片发展的影响,同时,导演周浩通过影片也在反思个人对事件影响的存在。本文通过导演和被拍摄者之间的关系、和摄像机之间的关系以及和影像之间的关系来探析独立纪录片在创作中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3.
陆晔 《新闻大学》2012,(2):80-85,135
影像都市特指以影像中介的城市,是作为实体都市空间的影像和都市的影像再现的相互建构.2010上海世博会作为临时性博物馆和超大型主题公园相结合的现代都市复杂景观,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和展馆内外普遍使用的影像技术,使其成为影像都市的特殊标本.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发现,影像都市的特征,经由建构与再现、观看与体验共同呈现,并通过其间的互动,参与都市意义的维系、协商、冲突、再造.基于技术的影像奇观,是都市的表征,也作为—个重要相面构成都市自身.由于影像自身的多义性和复杂性,使得参观者有可能以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经验做为参考框架,对都市的特征和内涵进行多元解读和反思.  相似文献   

14.
维和行动本身的跨域潜能和影像纪录的越界特征使得维和影像具有“走出国门”的跨文化潜质和需要,如若决定走出去,则不仅要对这一价值有所认知,同时需要决策者和创作者们准确把握当前维和纪录片在传播传统、语境和平台上所面临的瓶颈,并适机、适度进行心态和策略的转变,探索全球传播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近十几年来,台湾女性影像呈现出强劲的势头,特别是纪录片方面,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女性创作者和作品,在台湾本土、韩国、日本甚至是欧美都获得了较高的荣誉。但由于种种原因,台湾女性影像与大陆的联系还比较零散,相关的研究还处于生长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闪前是一种截断自然流程,让未来可见的现代影像语言。闪前能够产生知果索因的悬念效果,并通过对时序的“陌生化”加工,生成“作意好奇”的形式主义美感。闪前也意味着创作者直接或间接现身于情节世界中,进行评论干预,肯定并张扬了主体的价值。闪前组成的过去、现在、将来相互嵌入的复杂时间结构指向了一种晶体影像,并通过逼近时间的真貌,创造了一种虽具假定性但遵循了感知真实性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7.
张媛 《东南传播》2016,(12):124-125
影像文化志中"局内人"与"局外人"的关系,可谓剪不断、理还乱。本文试着从艺术生产过程中的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两个方面,从创作者和接受者两个视角,从《最后的山神》和《好死不如赖活着》两部优秀的纪录片来探讨两者的关系。通过详尽的阐述,让更多的影像工作者在纪录片的创作中能够做到真实的摄录,真心的表达,从而引发真诚的关注,使影像文化志真正做到专业性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8.
在国内纪录片创作过程中,数字技术的应用挑战着纪录片的传统观念。但一些纪录片成功地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已经被观众和业界逐渐接受和认可。特别在一些历史文献纪录片中,创作者用三维数字技术模拟场景,弥补了原始影像资料不足的缺憾,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增强了叙述的对应性,开创了纪录片创作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9.
纪录片有两个指向,对外指向人、社会和自然,对内指向创作者的内心。从这个意义上讲,叙事则是纪录片在用影像构建和表述世界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借助某种视觉媒介,如文字、影像、音像等,把一件或者很多  相似文献   

20.
影像设备普及、互联网发展、城镇化、传统文化保护、消费主义盛行等因素互相激荡,催生出形态各异和数量巨大的村落影像。影像构建的乡村景观看似个性鲜明、内容丰富,实际上没有消除刻板印象。碎片化的景观不仅聚合为乡村社会图景,也折射出记录者的愿景和消费文化背景下的观众心境。不同的村落影像在本质上都是城市人的想象,在影像记录时对现实有遮蔽,同时也通过遮蔽而实现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