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历史"与"逻辑"两个视角梳理语境构成:"历史"语境侧重于建构语境内在、稳定的部分,"逻辑"语境则由静及动,侧重于外在、动态的部分。兼顾两者,从而全面把握语境构成。在此基础上,思考语境研究中的两个问题:一,将语境分为表达语境和接受语境是否合适;二,认知语境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认知角度讨论影响汉语"的"字结构中心语转指对象确立的语境因素,经研究发现:语外情景与语内情景均以呈现语言内或语言外"所指"对象形式,使"的"字结构的转指对象得以确定;短期记忆使"的"字结构中心语的补足存在时间差与距离差;受长期记忆影响,"的"字结构具有高规约性且中心语补足多维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谈晓明 《鄂州大学学报》2009,16(3):54-55,65
该文论述了“联合体教学”语境下的媒介语言的表现形式及特征.与“独体教学”语境下的媒介语言有着明显的区别。实践证明,“联合体教学”语境下的媒介语言与“独体教学”语境下的媒介语言相比,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一个典型译例,"操作视域"与"参数因子"理论概念框架内翻译活动主、客观互动性及其特征得以阐释;通过对不同译者主体辨"义"与析"意"及其语境"义一意"生成机制的推导程序的解析、论证和描写,以期建立一种语际转换语境"义一意"生成的认知模型。  相似文献   

5.
语境问题一直是语言学、语用学、哲学等所关注的问题。语境是普遍存在的,又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系统,与意义的生成是互生互存的。基于这个理念,文章尝试提出语境生成"三分说",即语境与意义的生成是通过语境建构、语境凸显与语境转换三个层面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语境问题是语言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对语境的认识追随着语言研究的理路而嬗变。在结构主义语言研究的范式中,语境研究主要聚焦于语言层次中的内部结构关系,主张语境的形式理性;功能语言研究范式彰显语言的社会文化功能,寻求语境的工具理性;认知语言学强调语言与认知的关系,使语境研究发生认知转向,企图探索语境的关系理性。词汇作为语言有机体中最丰富、最核心的要素,它的生成、演变及其使用只能在语境的基底上得到合理的解释,作为一个重要知识领域的词汇教学研究自然离不开对语境的认知阐释。从认知语境视角看,词汇教学是调动学习者的词汇相关知识和经验论域知识的过程,彰显认知主体对词汇存在的语境阐释和理解,因为词汇意义是无数语境条件下的使用、复现特征的强化和固化,最终源于认知主体之经验。  相似文献   

7.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属于认知语言学理论范畴,该理论强调在语境中理解语言。这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有益启示,我们可以依据关联理论来阐释翻译活动及翻译的本质特征。本文运用语境及关联理论分析翻译中的误译、"对等"与"非对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认知语境与语言哲学一些前沿问题进行探索,首先对认知语境和语言哲学的基本理念和主要流派进行阐释和比较,在这个基础上对认知语境和语言哲学两个主要领域进行分析,讨论认知语言学框架中的语境概念,然后着重分析语言哲学中的认知语境理论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有关"龙"与"dragon"互译的思考由来已久,而近年来,"龙"的英译问题再度受到关注。这一翻译问题并非单纯的语言问题,还更多地关乎"龙"和"dragon"在相互阐释中的概念重构和权力博弈问题。"龙"在中国语境中正在发生着语义演变,且与"dragon"正在展开权力话语之争。从跨文化阐释的角度看,颠覆"龙"与"dragon"对译关系,对汉语"龙"的对外翻译进行改译,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桓瑞 《考试周刊》2012,(76):81-82
语言学习的目的不单纯是增加知识,而是培养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地表达,准确地理解语言的语用能力。本文拟从日语“すみません”着手分析在不同的语境中其交际功能的不同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传统语境已经发展为认知语境,把人的认知能力与语境相结合,强调内化的语境对语言理解动态的推理作用。本文以认知语境为角度,探讨认知语境对由语法产生的语用隐性含义的阐释与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味觉作为人的基本感觉之一,常常被借用来表达情感或其他的抽象特征。虽然在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认知过程肯定不会完全相同,但在某些方面却总能表现出大量的共性。这些个性与共性在语言中均得以反映。基于此,通过俄汉词典释义的方法来研究味觉形容词中的"甜"与"苦",探究在俄汉两民族语言中对这两个词的隐喻认知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隐喻构成的双域性体现在隐喻概念系统从"源域"向"目标域"的投射,这是多个心智空间相互映射并形成最忠实于语言语境和社会语境的表达和阐释的概念复合过程。这个过程以概念隐喻理论、相互作用理论、概念复合理论为依据,受认知主体的认知能力、文化背景、语言语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语境"是语用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认知语用学认为"语境"主要是指认知语境,它包括语言使用涉及的情景知识(具体场合)、语言上下文知识(工作记忆)和背景知识(知识结构)三个语用范畴.  相似文献   

15.
"花园路径现象"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语言现象。近年来,许多学者从多个层面对"花园路径现象"展开研究和讨论。本文试图沿用关联理论,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探析该现象,旨在帮助人们在语言理解的处理过程中更为有效地理解有些歧义现象。话语解读可以在语境假设和认知效果等因素的相互调节下完成。  相似文献   

16.
"露八分"是不久前发现的一种古老的语言。其独特之处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尝试采用何兆雄提出的对语境因素的划分作为分析模式,对"露八分"进行了语用视角下的语境因素分析,以期对这种语言的深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1):35-36
认知语言学是一种新的语言研究方法,它以非客观现实主义为哲学基础,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言。框架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两大语义学之一,本文从框架理论角度,对汉语中的多义词"意思"在不同句子中语义的选择的认知过程进行阐释,以加深读者对"意思"语义在不同语境中的理解,并能够在框架理论的指导下灵活准确地理解更多的汉语多义词。  相似文献   

18.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备受学界关注的语言现象。本文拟从框架转换理论视角出发,以"认知语境"和"理想化认知模型"这两个概念为导向来对当下广为传播的网络流行语做一个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语言交际过程中语法的语用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在认知语境的参与下完成交际的心理认知的互动过程。文章在分析认知语境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对语法的三个层面进行了动态的语用研究,认为关联理论对语法语用过程起着动态的语用制约作用,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认知阐释力。  相似文献   

20.
伦敦功能语言学派代表人物弗斯曾经提出"每一个词语在新的语境下都是一个新词"。这句话揭示了语言学中语境的重要作用。在这一基础上,文章将结合语言哲学中的动态意义观来阐释这句话,它表明词语(短语,句子)的意义是依赖语境的,是动态变化的。文章将这一理解引入到翻译实践中,试图指导译者更好地进行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