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定量评价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协调度对完善新一轮地质公园规划修编、指导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将耦合协调度理论引入地质公园这一微观研究领域,得到了如下成果:①分析了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的内涵和作用机理,在借鉴相关领域评价指标体系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多处世界级和国家级地质公园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实地考察,从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两大子系统构建了地质公园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子系统层和14个评价指标层,详细说明了每个指标选取的内涵和意义以及数据如何获取和测算;②为了更准确地评判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的交互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模型,构造了耦合协调发展系数评价模型,制定了耦合协调发展的类型划分和评判标准,将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划分为耦合与不耦合2个大类、6个小类和18个基本类型;③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对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的合理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地质公园耦合协调度评价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和合理性,耦合协调度研究为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与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2.
构建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度模型测评新疆及15个地州区域协调度。研究表明:2005—2012年新疆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由弱协调发展为协调良好。从时间维度来看,区域协调度呈现V型变化趋势;从空间维度来看,伊犁州基本协调,克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不协调,其余地州均为弱协调;从地区划分上看,北疆区域协调度最高,东疆次之,南疆最差。在耦合协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探讨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从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13个因素看,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比重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最大;从影响生态环境的12个因素看,三废排放量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基于以上研究,给出提高新疆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论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框架模型,构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6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态环境压力、状态和响应子系统耦合协调性进行探讨,并利用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协调发展度各因素影响的显著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从各省市看,耦合度除上海出现下降外,其余省市都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耦合类型主要处于磨合阶段和高度耦合阶段;协调发展度除上海和云南出现下降外,其余省市也都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协调发展等级主要集中在中度协调类。(2)从各区域看,协调发展总体上呈现“中部区域大于东部区域大于西部区域”的空间特征。(3)从区域整体看,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都波动上升;协调发展主要制约因素为生态环境响应和压力。论文研究不仅丰富了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理论,也拓展了研究对象,主要结论对于生态环境子系统间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从社会、经济、生态以及环境效益四方面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协调度模型,评价土地利用四个子系统效益及协调程度.研究表明,梧州市土地利用效益处于中低等状态,并呈现上升趋势;四个子系统处于高度协调,其协调度的变化波动大.  相似文献   

5.
以呼包鄂榆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经济-社会-人口-生态系统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研究表明,2007年~2016年呼包鄂榆城市群的综合发展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城市群及子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较低。呼包鄂榆城市群应着力促进经济与人口,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构建了我国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进行客观赋权,然后引入耦合协调发展的函数模型,测算了2014年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最后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度多处在拮抗时期,发展特点表现为生态环境逐渐被破坏,承载力变小;(2)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度基础处于勉强协调状态;(3)经济结构、经济效益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影响耦合协调度的突出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与经济间的协调发展,构建了生态环境与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建立耦合协调模型,对2006年~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构建我国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进行客观赋权,引入耦合协调发展的函数模型,测算2014年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度多处在拮抗时期,发展特点表现为生态环境逐渐被破坏,承载力变小;(2)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度基础处于勉强协调状态;(3)经济结构、经济效益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影响耦合协调度的突出因素。  相似文献   

9.
党晶晶  姚顺波  黄华 《资源科学》2013,35(10):1984-1990
县域生态环境系统、经济及社会系统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和系统理论,依据DPSIR概念框架构建了县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志丹县为实证对象,对其1997-2010年协调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 在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过程中,志丹县生态指数、经济指数及社会指数均迅速增加,且生态指数均不同程度高于经济指数和社会指数;植被恢复阶段生态、经济及社会指数增幅减缓并趋于稳定.协调度、发展度及协调-发展度均表现为相同的变化趋势,且协调度明显高于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总体而言,由于社会进步、经济结构的调整及植被恢复措施的实施,志丹县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者间的发展更为平衡、协调,是一种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但仍存在部分社会滞后、经济滞后或生态滞后,一定程度表明今后仍需注重生态环境、经济及社会系统三者间协调发展.最后,提出了志丹县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交互胁迫关系验证及其协调度测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乐华  高强 《资源科学》2012,34(1):173-184
随着人类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产业的规模化推进,海洋生态系统运行状况愈加恶劣。以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基本演变规律为出发点,综合生态足迹法、承载力模型和可持续发展度量法,在构建系统发展状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沿海11省市2000年-2009年海洋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发展状态的时空动态关系曲线进行拟合,基于交互胁迫论和非线性回归模型,证实了构成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三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的交互胁迫关系,并应用耦合模型对三个子系统的时空协调度进行测算,判别出沿海11省市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大多处于"S"型发展机制的拮抗或磨合阶段,且由于海洋生态子系统的恶化,部分省市协调类型为生态脆弱型,可持续发展态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1.
方世明  马静  易平  江承源 《资源科学》2014,36(5):1082-1088
ROS(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作为一种全新的规划分区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森林、河流等游憩资源规划分区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应用于地质公园研究中鲜有报道。本文在简要综述ROS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当前的管理体制和开发利用现状及其游客的游憩需求特征,将ROS理论应用到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中,筛选出"自然程度"、"社会感知"、"管理强度"3个评价指标,分析提出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游憩机会图谱,将其划分为原野保护区、半原野区、乡村区、半现代区4个游憩机会等级,并绘制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游憩机会图谱谱系图。以期为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新一轮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为ROS理论应用于地质公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晓  刘新平 《资源科学》2010,32(8):1538-1543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作为典型的农牧区,其农用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耦合关系。在明晰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内涵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度评价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发展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发现:1997年-2006年,塔里木河流域农用地生态子系统与经济社会子系统综合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但二者演化速度差异较大,反映出流域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内部胁迫—约束机制加强;通过耦合度的发展演变得知流域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在1997年-2001年、2002年-2004年、2005年-2006年三个时间段分别处于过度开发型、强烈开发型与协调型状态,耦合态势逐步好转,经历了由不协调到协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丁学谦  吴群  刘向南  谈林沂  王健 《资源科学》2022,44(11):2233-2246
统筹协调土地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碳排放的关系,对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构建“土地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碳排放”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06—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市3个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及耦合协调情况,并结合面板Tobit模型探究3个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2006—2019年中国“土地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碳排放”系统呈现“低发展水平、高耦合度、低协调度”的特点,3个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均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耦合度呈现曲折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总体上由失调衰退阶段向协调阶段转变。②3个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经济发达地区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相对更高,绝大多数城市的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等级,但耦合协调度没有达到协调发展阶段。③经济实力、外部制度环境和金融规模对3个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消费能力、环境规制、政府能力及金融效率则不利于3个系统的协调发展。研究丰富了“土地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碳排放”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内涵,对助推3个系统的协同发展演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辉  王亿文  张宗艳  高一公  张大伟 《资源科学》2021,43(12):2526-2537
黄河流域面临的水、能源和粮食问题非常突出,研究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发展有助于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本文首先分析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发展机理,构建相应的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08—2018年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并分析其时间和空间演变特征;最后,利用灰色预测GM(1, 1)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①2008—2018年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基本处于稳定的高水平耦合状态,2010年由初级协调转变为中级协调,2018年由中级协调转变为良好协调。②省区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宁夏仅为勉强协调,河南、陕西和甘肃为初级协调,山西、内蒙古、山东和青海为中级协调。③2019—2023年除陕西外,其余各省区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预计将呈缓慢上升的趋势。本文根据各省区的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魏敏  胡振华 《科研管理》2019,40(11):67-84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赋权,借助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模型,对湖南省2000-2015年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度动态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演变综合发展水平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前者明显快于后者,两系统时间性协调存在不均衡性;从结构功能看,两系统相互作用不明显,整体功能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从动态趋势看,两系统协调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但协调类型从城镇化滞后转变为产业结构滞后;各市协调发展度存在不均衡性,东部城市远高于中西部城市。  相似文献   

16.
魏敏  胡振华 《科研管理》2006,40(11):67-84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赋权,借助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模型,对湖南省2000-2015年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度动态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演变综合发展水平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前者明显快于后者,两系统时间性协调存在不均衡性;从结构功能看,两系统相互作用不明显,整体功能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从动态趋势看,两系统协调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协调发展度不断提高,但协调类型从城镇化滞后转变为产业结构滞后;各市协调发展度存在不均衡性,东部城市远高于中西部城市。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作用机理,构建了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区域创新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9—2014年,西安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处于陕西省首位,其他地市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较西安有较大的差距,且区域创新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整体耦合处于磨合阶段,耦合协调水平为中度协调耦合,区域差异明显;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由2009年的“一极两强”空间格局发展为2014年的“一极多强”空间格局,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增强。在经济社会新常态下,推动创新驱动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引入波特“钻石模型”构建中国区域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并解读两者复杂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区域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耦合作用强;区域高等教育超前、同步与滞后于科技创新发展情况共同存在;区域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程度不佳、整体水平偏低、区域差异显著,仅广东和江苏为良好协调发展类,尚未有区域达到优质协调发展类。最后,提出政府加强教育与科技资源统筹协调、促进企业与高校互动式发展等方面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构建了科技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耦合协调系统,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 从投入产出、实力效率角度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以 2012-2019年湖南省相关数据开展实证研究, 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两产业的创新协同度进行测度, 同时测算科技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七大子行业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当前科技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耦合协调达到“中级协调”区间,科技服务业实现快速提速滞后于高新技术产业;各子行业中, 科技服务业与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子系统耦合协调度达到“中级协调”区间,与其他子系统的协调度仍处于“初级协调”或“勉强协调”区间。  相似文献   

20.
陈玲  段尧清  王冰清 《情报科学》2020,38(1):162-168
【目的/意义】构建数字政府建设和政府开放数据的耦合模型及其评价体系,实证分析模型间的耦合协调 度,为推动我国数字政府建设与政府开放数据进程提供对策建议。【方法/过程】基于LDA模型分别提取数字政府 建设与政府开放数据的核心要素,构建二者之间的耦合模型及其评价体系;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函数,构建评价体 系的功效函数、耦合度函数、耦合协调度函数;实证分析评价体系的耦合值和耦合协调值,探讨我国数字政府建设 与政府开放数据之间的耦合协调性。【结果/结论】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和政府开放数据目前都处于发展阶段初期, 且政府开放数据发展水平高于数字政府建设;二者的耦合等级属于中度耦合水平和良性协调耦合,有待政府、公 众、企业等各方协同参与,共同促进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和政府开放数据的良性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