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淮南书局在江苏扬州,因而也有人称它为扬州书局。叶德辉讲:“迨乎中兴,曾文正先于江宁设金陵书局,于扬州设淮南书局。同时杭州、江苏、武昌继之”。曾国藩虽首先倡刻书,但金陵书局都不是在他手上成立的。有人说淮南书局是两淮盐运使方浚颐创办,从时间上看比较合理,经费上也有  相似文献   

2.
局本     
《津图学刊》2004,(3):60-60
局本指清代各省官书局所刻印的书本。清代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之后,以曾国藩创立的江南官书局为起端,先后有淮南书局、苏州书局、浙江书局、崇文书局、思贤书局、江西书局、存古书局、皇华书局、福州书局、广雅书局、云南书局、山西官书局等相继建立。这些官书局是清代以前历朝所没有的。在晚清的半个多世纪中,这些官书局刻印过不少书,还联合刻印过一些书,如五局合刻《二十四史》等。有些书校勘精审,刻印精良。像浙江官书局校刻的《二十二子》,金陵书局张文虎校刻的《史记》,就都很有名。局本  相似文献   

3.
金陵书局是清末创办最早而且是最负盛名的官书局。在各种相关文献的记载中,后人对它四十余年经营中刻书数量有不同的统计结果,对它与江南书局的关系也有不同的解释。本文是在对国家图书馆大量有关藏书翻检后写成的,从金陵书局初期的刻书情况,到总体刻书类别、版本特征、品种、数量等都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对江南书局刻书也做了统计,并谈了个人对两书局关系的初步理解。  相似文献   

4.
官书局是清中后期重要的地方官府出版机构,在中国出版史、文化传播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同光时期金陵、淮南、浙江、崇文、江苏五大地方官书局联合刊刻《二十四史》是晚清官书局的重要出版活动,本文在揭示五局合刻《二十四史》的历史背景、刻书缘起、各局之间具体分工的基础上,分析了五局合刻《二十四史》的版本特征及其成因,总结了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陵书局是晚清设立较早、影响较大的官书局,多有论者论述,但有些史实仍需辨析.本文结合相关地方志和有关文集、书信、日记等文献资料,以及《中国古籍总目》的著录和查考刻本,进一步论述了金陵书局的创设经历了由私到官、由临时到常设的过程,考察了金陵书局与聚珍书局的关系,进而重新审视曾国藩与李鸿章对金陵书局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鑫洁 《图书馆》2023,(5):108-114
集藏书家与刻书家于一身的曾国藩,其藏书偏好与刻书理念之间,有着莫大的关联。曾国藩藏书喜初印本,包括清代官刻初印本、清代大藏书家私刻初印本及套装书的初印单行本等。正是基于对初印本的热衷,以初印本为校刻底本是曾国藩刻书的首要原则。初印本颇为符合曾国藩“方肥清匀”的刻书审美,亦影响着金陵书局的刻书版式。而曾国藩的读书偏好亦是金陵书局选择刊刻书目的关键因素。作为金陵书局一把手的曾国藩,无论是在刻书版式的要求上,还是在刊刻书目的安排上,都对金陵书局有着直接的影响。金陵书局之所以颇有盛名,与曾国藩的藏刻书理念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清代末期,浙江官刊书以浙江书局刊书最多。浙江书局由浙江抚署建立,是官办的专业出版机构,所以又称之为浙江官书局。官书局的建立,是曾国藩首先提出来的。他在与太平军作战时,有感于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主张振兴儒家文化,重振道统。  相似文献   

8.
正19世纪中叶,清政府在各地设立书局,刊刻传统经典著作,试图传播正统的价值观念,重建清廷的统治权威。咸丰九年(1859年),胡林翼在湖北设立书局,刊刻《读史兵略》、《弟子箴言》等书,开晚清地方书局之先河。此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马新贻、左宗棠等地方大员在各地纷纷设立书局,如金陵书局、广雅书局、江西书局、浙江书局、正谊书局等,刊刻因战乱焚毁的经典书籍。这是他们为恢复地方名教、复兴地方文化事业的自觉行为,由此传统文化再次勃兴。然而,书局的运行、书籍的刊刻,均需要大量的费用,书局的经费成为地方官员关注的内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出版史上,清末各省官书局的出版活动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在同治中短短数年时间内,各地方政府纷纷组织人员,设局刊书,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不仅在清朝绝无仅有,在地方官刻的历史上也无先例。那么,官书局为什么会在几乎同一时间内迅速崛起,遍及全国各大城市呢?对此,《清史稿·艺文》记载:“曾国藩倡设金陵、苏州、扬州、杭州、武昌官书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中  相似文献   

10.
曹凤祥同志耗费多年心血,历经多年辛苦撰写的《曾国藩与金陵书局》三卷著作即将付梓.欣慰之际,书写序言,向读者朋友们推介. 因为研究《中国出版通史》的缘故,当初我和魏玉山同志参与了曹凤祥同志《曾国藩与金陵书局》这个选题定位的讨论.当时,唐浩明先生撰写的三卷本《曾国藩》历史传记小说已经风靡全国,甚至蜚声海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