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在比利时,常听到孩子们说“我还没有攒够钱,不能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的钱要等到商品降价时才能用”之类的话,因为他们知道,父母在给零花钱方面是决不会迁就他们的。在比利时,通常从8岁开始,孩子们每周就能从家长那里得到零花钱了,但金额不多,多是几枚硬币。孩子们要想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必须一点一滴地慢慢积攒。虽然每个家庭给孩子零用钱的标准不一,但家长们培养孩子节俭意识的原则是一致的,即不会给孩子额外的“补贴”,他们必须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零花钱。当然如果孩子攒的钱还不够,而他又确实想尽快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可以先向…  相似文献   

2.
在家里,许多父母从孩子生下来开始,就用自己成人的意志去规划孩子的未来,在孩子说第一句话时就向其灌输成人化的语言,这就好比将植物进行人为造景,生生地用铁丝使其改变原来的生长方向一样,忽略了孩子作为个体的独特气质的培养。在学校,不少教师习惯了具体的东西,拿教材当目的,满足于完成传统的教育任务,认为学生记住弄懂就完事儿。这种教育并未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像盖房子一样,并未教会学生怎样找材料、怎样盖房子,仅仅教会他们认识这是砖,那是瓦。让我们来看看日本的孩子们吧。日本的孩子们早晨上学家长不送,居住相邻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我们总以为自己是搞教育的,常在家长面前侃侃而谈。其实,在和家长的交谈中,你会慢慢发现我们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并且越来越懂得教育了。静下心来,我发现我从家长那儿学到了很多。孩子们的家长通常比我们年长,孩子们的爷爷奶奶对于生活,更是经验丰富。在和他们的交谈中,我逐渐懂得了很多生活小常识,如:怎样关心过敏体质的幼儿,不能给有哮喘的孩子晒被子,哪些东西孩子不能吃,孩子碰伤了怎么办……我们从家长那儿了解的信息越多,我们对孩子的保育工作就做得越细致。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和孩子生活、玩耍的过程中,他们都…  相似文献   

4.
“六一”节就要到了。过去,为了让孩子排出好节目,教师会精心选择表演内容、演员和服装。设计队形、动作,让孩子们来排练,孩子们始终是在被动地接受。现在。我们是这样做的:让孩子说出自己想演的内容和角色:和孩子一起讨论,确定节目和分配角色:让孩子尝试为自己设计制作服装道具,为自己设计动作造型……孩子们有了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的空间和机会后,他们的兴趣始终很浓,活动的主动性也增强了。与过去相比,我们感到自己在整个过程中关注的点不同了:过去我们想的是如何排好节目。关注的是结果。现在我们意识到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表现方式。因此就更加关注孩子在过程中能否主动参与,孩子有没有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活动来源 开学不久,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对各种各样的标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们总会在一起去认识、讨论发现标志,而孟紫艺带来的一本标志的书更是引起了全班的关注,一下课,孩子们就围在一起,说着自己对标志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幼儿园观摩到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在上一个活动环节结束之前,老师向孩子们提出这样一个要求:“希望每个人找到能拿在手里的两件东西,这两件东西最好不要完全一样,下一次活动时我们要用。”孩子们开始寻找,有的孩子找得快一些,有的孩子找得慢一些,有的孩子到活动开始时还没有决定到底拿什么。有的孩子看到别人拿了一块积木和一支铅笔,也马上找了类似的东西。有的孩子看到别人拿的东西和自己的一样,马上把原来的东西放回原处,再去找与众不同的东西。这个活动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幼儿主动学习的气氛。那些平时不爱说话、不太主动的孩子也拿到了东西。孩子们一直不明白老师到底要让他们干什么,因而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7.
钱芬 《早期教育》2001,(7):32-32
围绕幼儿生活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在帮助幼儿形成自我保护的生活素质方面,主要做了三件事:1.教育孩子树立安全意识。孩子缺乏生活经验,好奇心强,不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有时偏偏喜欢做一些危险的尝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采用电视、图片、故事等形式向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知道哪些东西是危险的,会伤害身体,并教会他们认识一些安全标志和紧急情况下拨打的救援电话。例如:针对幼儿中鼻子易出血的现象,我们进行了“保护鼻子”的教学活动,教师用形象的语言和活动的教具,讲清了鼻粘膜在鼻孔里的作用,让幼儿了解抠鼻孔、鼻子强烈碰撞引起鼻出血的道理。如请曾被玻璃扎破手的幼儿谈谈自己受伤后的感觉。当孩子们昕到同伴的痛苦经历时,自然而然地懂得了尖利、危险的东西是不能玩的。  相似文献   

8.
意外的收获     
刘巧珍 《宁夏教育》2005,(11):62-63
五年前,师范毕业,第一次站在三尺讲台上,面对五(1)班的33个孩子时,我的心激动得快要跳出来。记得毕业时,恩师曾说过,要想让孩子们喜欢,最重要的是第一印象,必须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于是,为了这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我就用尽量生动的语气给孩子们讲了那个已经试着讲过多次的智力题:“有一种东西,是我们自己的,别人却一直在用,猜一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孩子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吃的东西精致了,玩的东西也多了。可我们发现孩子们在身心方面出现的问题也多了,如容易生病、挑食、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善于与人沟通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让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我园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和特点开展了“通过感觉统合训练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研究,旨在探索出一条通过感觉统合训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新思路来。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0.
闪光点     
沈婕 《学前教育》2004,(12):7-7
在引导孩子活动时对孩子说“请你教教我”让我对“尊重儿童”有了新的认识。尊重的根本是平等,我们应该把幼儿和自己放在同一个位置,从同一个起点上和幼儿一起去学习和发现,不断地检讨自己,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孩子的信任。孩子们和成人一样,渴望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别人的肯定,所以,我们应该时时检讨自己,是否把学习的兴趣还给了孩子,是否真正和孩子成了朋友,是否真正地尊重了孩子。  相似文献   

11.
浅论儿童早期绘画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涂鸦和率真的写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绘画除了表面所能表达的意思之外,还有许多深层的内涵。它们是儿童发展水平和技能的显示。儿童画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成人不仅应充分了解儿童是如何作画的,而且应深入理解儿童为什么要这样画,并在美术教育中尊重儿童画的特点与发展规律,给予儿童充分表现和创造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美术教育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多元智能的角度探讨幼儿美术教育与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并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对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教师行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行的建议与要求。多元智能理论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美术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的思考,更是依据时代的要求,鼓励幼儿自由创造、培养其主体性、发展其创造性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3.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揭示了复调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复调小说理论史上一个创造性的发展.以此理论分析《名利场》这本小说中主人公、读者和作者之间以及自身的对话,不仅使作品本身折射出丰富的思想内涵,也使得我们对该作品中复调存在的可能性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幼儿美术创造力是幼儿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基于兴趣的更高层次创造性思维的审美体现,兴趣和思维进展水平是对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发展的评判标准。因此,培养幼儿美术创造力的基本途径应当包括依据幼儿年龄和个性特点针对性的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不同绘画形式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以及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来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等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大国,其灿烂的艺术文化、丰富的艺术气息影响着整个国家,艺术教育也一贯受到各方的重视。俄罗斯学前艺术教育作为培养儿童艺术素养的重要阶段,对其教育目标及表现形式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俄罗斯学前艺术教育对儿童的思维、个性、情感及道德等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自我控制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期是自我控制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宁波市江北区中心幼儿园在分析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及活动,运用三方面策略:学习交往技能,抑制情感冲动;树立行为目标,抵制外来诱惑;联合家庭教育,延迟物质满足,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对规则的内化,帮助他们主动地调节自我,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较好地促进了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迁 《幼儿教育》2012,(15):12-15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与艺术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相互包含对方的因素。游戏与艺术的天然联系使得通过游戏化的艺术教育活动来促进幼儿艺术能力发展成为幼儿艺术教育的应然追求。游戏化的幼儿艺术教育活动是指教师通过设置或营造特定的氛围与情境。使幼儿能自愿依照一定的规则,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体验与表现艺术,从而形成一定艺术能力的艺术教育活动。依据幼儿的审美心理发展特点,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联觉、体验、情境和形式转换等游戏化的艺术教育活动策略。  相似文献   

18.
The development of enquiry into language this century has implications for pedagogy. This development concerns the transition from viewing language as a transparent medium, identifying an external objective reality, to a view in which language constitutes reality as we understand it. The paper begins by outlining some contemporary theoretical developments concerning the ‘productive’ or material nature of discourse. The paper shows how particular curriculum practices in art can be viewed as discursive sites which perpetuate particular discourses in which the pupil as art practitioner is produced. By focusing upon drawing practices the paper shows that the notion of ‘ability’ does not refer to some absolute skill possessed by pupils, but to particular ideological interpretations through which ability is conferred. However, such interpretations do provide us with stable forms which allow us to act as if they were absolute. Such interpretational states reveal the circular structure of interpretational practices such as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The paper shows how the reflexive nature of hermeneutic analysis can be helpful in providing a suitable space for reflection when such interpretational states break down during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art. By analysing a series of pupil's drawings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our interpretational discourses identify the pupil's ability and constitute the pupil as a subject in the ait curriculum. The paper forms part of a larger body of work in which the author is exploring how different practices in the art curriculum constitute discursive fields within which pupils as subjects are produced.  相似文献   

19.
心理压力、心理挫折、心理恐惧都是幼儿艺术活动中常见的反常心理。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幼儿自身的因素,更有整个幼儿艺术教育的影响。为此,幼儿艺术活动要满足幼儿的审美心理需要,教师要让幼儿产生学习艺术技法的需要,教师在幼儿艺术活动中要把握好时间和空间调节。  相似文献   

20.
音乐对于儿童的作用是任何艺术形式都无法替代的,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游戏中学习音乐,以便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儿童的智慧和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