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斌 《声屏世界》2006,(11):67-67
曾几何时,我们的广播电视台热衷于制作、播出证券节目,邀请一些所谓的股评专家、资深证券分析师,向股民“兜售”个股、点评行情,打着替人理财的幌子,利用广播电视媒体招摇撞骗,牟取暴利。在此过程中,受伤害的不仅是善良的股民,更是具有公信力的广播电视媒体。因此,整顿证券节目,捍卫股民权益,揪出股市“黑嘴”,还广播电视证券节目一个清白,刻不容缓。据一位多年从事证券咨询的灵通人士报料:内地一些证券咨询机构通过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做股评节目,私下以坐庄股票为诱饵拉客入会,赚得盆满钵满,而散户则血本无归。据说这些节目一般是由证券公…  相似文献   

2.
徐立生 《视听界》2004,(5):51-52
从2001年开始,准安人民广播电台、淮安电视台,联合党政有关部门,优势互补,互助共赢,已开办广播《行风热线》节目120多期,户外直播15期;电视党建栏目《走进现场》,播出60多档。这两个节目都已经成为当地的名牌节目。人民时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电视台以及省内多家媒体作了报道。《走进现场》被中组部评为“党建优秀栏目”。一批节目在全省广播电视节目评比中获一等奖,其中《粮食银行》还获得2002年度中国广播电视社教节目二等奖。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广播市场细分之后,树立品牌意识,以创新精神办好财经证券节目是经济电台走向专业化的一个重要课题。 西安经济台的财经证券节目开办已经7年了。在各种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西安经济台充分发挥广播优势,在节目品质上下功夫,在经营品牌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4.
广播业的发展与节目评估 广播业目前已经成为竞争激烈的市场。其市场化程度仍在不断的深入。广播业市场有三个基本要素:节目、听众和广告。广播业未来的竞争就是节目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听众的竞争。就是市场的竞争。广播业市场的三个要素中。节目是核心要素、关键要素。因为节目的质量决定了一家电台在广播媒体及其它媒体间的竞争地位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5.
茆晓明 《视听界》2005,(5):72-72
5月26日,2005年江苏省媒体经营与管理赴港培训班在香港理工大学开班。此次为期五天的培训让我们初步了解了香港广电媒体的经营之道,获益非浅。香港面积1,10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680万,该地主要的电台有三家:香港电台、商业电台和新城电台,广播节目十三套。香港电台是由香港特区政府拨款的公营电台,每年的政府拨款约有1亿港币。香港电台除了制作电视节目外,开办了七套广播节目,其中中文节目四套,英文节目三套。中文台的四套节目中除普通话广播外,第一台、第二台和第五台都是粤语广播。香港电台并没有走完全类型化广播的道路,除了英文第四台是古…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许多将新闻性和文学艺术性相结合的传播形式在不断涌现。据调查,纪实文学、纪实访谈和纪实情感类节目,已经成为各类媒体的重要体裁。从2000年至2005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送评的音乐专题节目,连续5届在中国广播文艺奖(中国政府奖)中获得了一等奖。这5套节目中有4套节目是以新闻元素为题材创作的音乐专题节目。这些节目的成功,也使广播文艺节目创作中的新闻元素.越来越多地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余虹 《视听界》2001,(2):52-52,51
到目前为止,中国有13000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从现在起到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时期,我国老年人口也将达到高峰,随着社会进入老龄化,各种媒体都竞相开办老年节目,设置老年专栏,2000年,江苏人民广播电台以老年听众为主要收听对象的《晚晴茶座》节目也应运而生,并且凸现出广播优势。  相似文献   

8.
广播证券节目主持人的业务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越 《视听纵横》2010,(5):79-80
新中国的证券市场已有了20年的发展历程,由此而产生的各类媒体(如报刊、电视)中的证券宣传、专题、节目也是铺天盖地,由于广播媒体具有转瞬即逝、不可储存的弱点,因而如何利用广播媒体的优势,将证券广播节目更好的服务于大众是每个致力于证券广播节目的新闻人,尤其是这类节目的主持人们所必须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1994年元旦,邯郸人民广播电台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在河北省南部首开直播节目,同时开办了“清晨热线”栏目。八年来,“清晨热线”栏目以她突出的成绩,在邯郸市创造了很多第一;在全市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体中的受众人数第一,老百姓与官员的参与率第一,对百姓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的反馈率和解决率第一,老百姓的赞誉次数第一,受到地方党委与政府主要领导的称赞,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名牌栏目。  相似文献   

10.
刘瑾鸿 《新闻记者》2004,(10):30-32
以散户为目标受众 和中国股市十多年的历史相比,中国的电视证券节目还比较年轻。从1999年开始,中央台和省市台纷纷开办了以股市的相关信息为主要报道内容的电视证券节目,如中央电视台开办的《中国证券》、《证券之夜》,北京台的《证券无限》、《证券无限周刊》等,还有福建东南台的《东南胜券》、山东台的《新财经》、贵州台的《博股通金》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经济大发展、全民理财需求高涨的历史机遇面前,广播证券节目具有并正在发挥着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优势。本文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栏目为例,对广播证券节目如何突出报道的即时性、实用性、多样性特点,实时报道、实时解读资本市场的最新变化,强化自我识别度,努力确立“证券话语中心”的地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姚红亮 《青年记者》2012,(30):66-67
媒体浏览类节目最早始于广播,195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称得上是中国新闻传播史上最早的读报节目。如今,这档节目中的"媒体早读"栏目,将读报引申为关注所有媒体,并将媒体编辑声音引入广播,采取让媒体编辑播报的  相似文献   

13.
陆小青 《视听界》2005,(4):i001-i001
一、当前证券类节目处境低迷近十五年来,我国电视财经证券类节目迅速扩张,从中央台到省级电视台纷纷开办了财经证券类节目。各省级电视台自办的证券类节目,一般都是“行情 股评”,提供的信息“通用性”太强,不能把每天发生在股市的重大事件内幕披露给观众,难怪有些股民形容这类  相似文献   

14.
很多地方台都开办了自己的证券节目,原因无非这么几个:一是股民的数量较大,而且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意识的普及,这个群体还会继续上升:二是这个群体收视稳定,出于对信息渴求.他们儿乎每天都会准时的守在电视旁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办广播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事:电台开办几年了,我们到底拥有哪些固定的或半固定的听众群,胸中无数;一个节目开办几年了,常常收不到几封听众来信;一则广播播出几个月了,一个咨询电话也没打进来!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做过多少听众调查和研究呢?我们的节目定位准确吗?我们的广告诉求点打动了消费吗?搞广播,不能对听众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而要把调查、了解听众市场作为一项经常  相似文献   

16.
随着广播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广播的主要元素一节目、听众、广告也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媒体在市场上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用高质量的节目吸引受众和争夺广告份额。节目质量决定着电台在广播媒体市场的地位和竞争实力。因此,近年来,对广播节目质量的评估越来越为各广播电台所重视。而如何建立严谨、规范又便于操作的节目评估体系也成为各台的重点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高颖 《声屏世界》2004,(3):32-33
法制话题是近几年的热点题材,各种媒体基本都开办了法制节目,内容形式也是百花齐放。利用广播即时、互动、直接这一优势,开办“法律服务热线”节目,邀请法律专家走进直播间,接听热线,回复来信,即时解答听众提出的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而又不知道该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各种法律问题,可以说是电台扬长避短、增强服务性、提高节目吸  相似文献   

18.
对于广播媒体而言,打造品牌节目需要从节目定位、主持人素养和营销理念等多个方面来加以经营和运作。下面以温州经济生活广播的品牌节目《大铭的快乐时间》为例,谈谈这三者如何有机结合,相互作用,为打造广播品牌节目奠定基石。节目定位既要准还要“狠”鲜明准确的定位是广播节目塑造品牌形象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它的成功与否直接体现了广播节目的舆论导向能力和收听率。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以来,数字传播技术发展迅猛,在给广播媒体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催逼广播媒体不断与新媒体融合,演绎出丰富多彩的新型节目形态。然而我们发现,在形形色色的节目创新中,许多电台的广播评论非但没能进步,反而有被弱化和边缘化的倾向。一些电台以增进平等意识为由,干脆取消了评论节目,他们主观地认为评论就是自上而下的训示;一些电台虽勉强开办评论节目,但操作中要么以述代评,要么办成了报刊杂文的有声版,具有广播特点的优秀评论如风毛麟角。这使得广播媒体的旗帜正在失去应有的色彩。而许多年轻的广播人对评论的界定、特征、采写的要求所知甚少,难以驾驭,更让人对广播评论的前景忧心忡忡。其实,新时期各种媒体、各类节目都面临淡化“宣教味”的问题,评论难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拿出观点独特、思维领先、形式新颖的评论,更显难能可贵。举凡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媒体,除了快捷的信息发布,日积月累的思想传播,评论更是其积累公信力的秘诀。针对上述情况,《中国广播》杂志从200r7年第2期开始,利用一年时间,开设《君昌话评论》专栏,邀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部主任、高级编辑张君昌先生就广播评论节目的采制规范作出讲解。张先生曾长期主持广播节目评奖工作,他将以历年获奖评论为蓝本,点评优秀作品的采制规范和精妙之处。这既是一次对全国广播评论创优历程的回顾,又将是一次在新形势下对广播知识的普及。我们想以此带动广播评论创作的再度升温。  相似文献   

20.
《百姓30分》是经济频道为体现频道专业化、探索节目创新,于2004年3月1日开办的一档资讯节目,是全国省级电台第一家民生新闻专栏。节目开播两年来,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7000多件,独特的新闻视角和个性化的话语方式既赢得了新闻界专家的认可。又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色,收听率和满意度一直在河北广播市场名列前茅,已经发展成为河北电台“叫好又叫座”的一档名牌栏目。 3月7日,经济频道在石家庄举办了《百姓30分》开播两周年座谈会。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河北大学、省广电协会等领导专家和听众代表40多人参加座谈会,总结《百姓30分》节目的成功经验,并对《百姓30分》节目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本期特摘编部分专家、学者及听众的发言,供大家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