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颐 《新闻知识》2006,(2):78-80
我国的电视纪录片曾经倍受关注。1993年上海台《纪录片编辑室》和中央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的正式开播,可以看成是中国电视纪录片栏目化确立的标志性事件。之后,类似的电视纪录片栏目在全国各个省市台遍地开花,蔚为壮观。  相似文献   

2.
《生活空间》初办时定位为生活服务性的栏目,显然与《东方之子》、《焦点时刻》(现在的《时空报道》)等版块格格不入,成为《东方时空》的弱项。为解决这块“心病”,《东方时空》的编导集体在短短时间内两次调整《生活空间》的制片人。陈虻便是在那时带着改造《生活空间》的重负,出任这个还未成形的栏目的第三任制片人。1983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陈虻,学的虽是光电工程专业,却对电视这行当情有独钟。1993年5月1日,定位为“综合性杂志性”节目的《东方时空》经过筹备后正式开播,《东方时空金曲榜》率先打响,紧接着《…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中国电视形态开始逐渐挣脱传统意识形态说教的桎梏,其主要表现形式便是一次旷日持久的纪录片运动。这一纪实运动的生命可以说就是对“真实”的追求。《生活空间》《新闻调查》(中央台),《纪录片编辑室》(上海台),《生活》《纪录》(浙江台)等栏目推出的纪录片作品以全新的视角、全新的手法、全新的理念吸引了广大的电视观众。看惯电视专题片连篇累牍的宣传与说教的中国观众,被电视纪录片的朴素纪实手法所震撼。  相似文献   

4.
从1993年2月1日上海电视台《纪录片编辑室》开播。同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以栏目形式推出的纪录片栏目《生活空间》,至今十多年的时间,电视纪录片已经由原来的节目化阶段迈入了栏目化阶段。栏日纪录片日益壮大,不断得到深化,已经逐渐成为中国电视媒体常规的栏目形式。纪录  相似文献   

5.
姚敏 《新闻天地》2002,(11):30-30
1993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新闻杂志类节目《东方时空》,其子栏目《生活空间》(后来又经过两次改版,形成了现在《百姓故事》栏目的叙事风格)把自己定位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可以说,这个栏目的出台,开创了中国电视纪录片栏目化生存的先河,是中国电视界探索适应中国电视观众的纪录片市场的有益尝试。其实,在中央电视台之前,上海电视台曾进行中国电视纪录片走向市场方面的探索。经过精心筹划,《纪录片编辑室》栏目在该台的黄金时段播出,由于存在节目来源、运作资金等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追寻──记《东方时空·生活生间》制片人陈虻沈欣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开播两年多以来,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关注和喜爱,收视率不断上升,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栏目。这个栏目中专门“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生活空间》,格外受到老百姓的青睐。不少观众...  相似文献   

7.
《新闻爱好者》2008,(4):54-55
1993年5月,央视《东方时空·生活空间》开播,开宗明义要构建一部由小人物构成的影像历史,来展示改革开放对小人物的影响。小人物题材的栏目纪录片自此成为电视传播特殊的节目形态,记录当代社会变革下在诸多矛盾和冲突中生存的  相似文献   

8.
新闻故事化在国外最早出现于美国的《60分钟》栏目,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子栏目《生活空间》首先把“讲故事”理念带入新闻报道,从而一改电视新闻在观众心目中单一、刻板的形象。这之后,用故事化的手法去表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理念在中国得到迅速普及。  相似文献   

9.
1989—2009年,电视纪录片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纪录片运动,而其中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的纪录片创作是引领这一潮流的一面旗帜。本论文通过对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纪录片从内容到形式转型的分析研究,剖析了这一时期纪录片美学形态及其特征的发展状况,总结了其理论依托及其所呈现出的审美特质,并概括出这一时期的纪录片美学形态及特征为走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以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为代表的纪实性栏目自开办至今,好评不断,给电视界乃至整个新闻界带来了一场静悄悄的却意义深远的革命。从表层看,它是一种纪实手法的运用;就深层次观照,它体现着一种平民化意识。“平民化”的特征一是取材视点上,把镜头对准平民的生活、生存空间,遵循平视生活的创作原则。以与老百姓平等的身份、从老百姓的视角,如实反映他们的生活、思想、情感,展示普通人的生存境遇,以平等和真切体现着对时代、生活、观众的尊重。《东方时空·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1.
电视作为一种传媒,一种文化形态,以其特有的魁力和其自身的兼容性,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形成了一种全民的电视文化形态。电视以其丰富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反映生活,为人民群众提供新闻、科学知识、文化娱乐等各种服务,其影响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了人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的梦想。电视作为一门形态艺术,在其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以最初的简单形态走向多元化的时代。 一、电视的“纪实”性 1992年随着《东方时空》栏目的出现,人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节目,那就是《生活空间》。它以纪录片形式,真…  相似文献   

12.
1985年底,纪录片大师尤里斯·伊文斯来中国访问,在一次座谈会上谈到中国纪录片时,他坦率地说:“中国纪录片的主要缺陷是‘少个性、少创新,风格雷同’”.事隔十几年,中国电视有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近两三年来,电视竞争日益激烈,风格独特、内容鲜明、极具特色的一些好节目、好栏目不断涌现.ITh年7月1日,中央电视台推出《生活》栏目,以清新的充满朝气和现代节奏的崭新形态出现在电视观众面前,赢得了一片喝采声。《生活》栏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栏目形态的成功,其栏目形态大致由两部分组成即:栏目外在包装形态与栏目内在…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中国电视形态开始逐渐挣脱传统意识形态说教的桎梏,其主要表现方式便是一次旷日持久的纪录片活动。这一纪实运动的生命可以说就是对“真实”的不懈追求。《生活空间》《见证》(中央台),《纪录片编辑室》(上海台),《纪录》(浙江台)等栏目推出的纪录片作品以纪实的理念、平民的视角、纪录的手法吸引了广大的电视观众。然而,对纪实理念的反思可以是各不相同的,在不少电视纪录片创作看来,纪实等于用摄像机镜头记录生活片段,他们极力崇尚避免主观介入。于是,我们可以在许多电视纪录片特别是民间DV作品中看到,纪实被简单地…  相似文献   

14.
每天早上,拧开电视,千万别误了《东方时空》。尤其别误了看其中的《生活空间》栏目,这已成为许多人生活的惯例。而且看完了总免不了会去想,去回味,以致上班后还与同事叨叨:今天《生活空间》里拍的那个人哪……《生活空间》何来如此魅力,在如今媒介林立,怪招迭起,变幻纷呈的社会生活中赢得一片赞誉。  相似文献   

15.
数一数全国各地每年召开的纪录片研讨会,查一查各种广电业务杂志刊登的有关纪录片的论文,算一算各家电视台为纪录片投入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再点一点纪录片获得的奖励和荣誉,电视圈内的人都知道,纪录片被厚爱了。纪录片是火过一些日子。上世纪末,因为《望长城》《东方时空》《生活空间》,许多观众都惊呼“这种节目好看”,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不知道这类节目还有一个专业名词叫“纪录片”,  相似文献   

16.
所谓亲近性新闻,也就是“关于每日生活(Everyday Life)”的记录。它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报道大众在寻找生活的意义与目的时,他们的行为、动机、情感、信念、态度、忧伤、希望、恐惧和成就,亦即在“平凡人生中寻找不平凡”。从20世纪70年代起,关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报道经常在美国报纸头版和广播、电视节目中出现,并且受到了受众的关注和青睐。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也开始了这一方面的努力和尝试。先是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子栏目“生活空间”推出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反响甚佳。而后凤凰卫视首创说新闻的播报方式,更让普通观众  相似文献   

17.
张良君 《新闻知识》2008,30(5):83-84
"电视新闻故事化"一词在当今新闻界可谓是耳熟能详,这一理念在国外最早出现于美国CBS的《60分钟》栏目,我国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子栏目《生活空间》首先引入了"讲故事"的报道理念,随后用故事化的手法表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理念在中国电视界迅速普及。  相似文献   

18.
在中央电视台近年的收视率调查中,《东方时空》一直保持30%以上的收视率,成为仅次于《新闻联播》而位居第二的名牌栏目.《东方时空》的成功在于它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使众多社会优秀人才加盟其中.5年前,《东方时空》一改中央电视台传统的从高校毕业生中大批接受期待端铁饭碗的新人做法,率先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才.时至今日,栏目的工作人员已经由5年前的10几人壮大到了100多人,但其中拥有中央电视台正式编制的却只有20人.容纳“打工族”最多的是以“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而闻名遐迩的《东方时空·生活空间》栏目.在报酬方面,《东方时空》对招聘人员和台内正式职工一视同仁,收入  相似文献   

19.
谭天 《视听界》2006,(3):69-71
1993年11月8日早上,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播出《牡丹江畔的老人》,在节目结束时打出这样的标板:“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从而诞生了一个贴近观众走近百姓的短纪录片栏目。近年来,重庆卫视一档电视剧栏目《雾都夜话》悄然崛起,同样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获得不俗的收视率,尤其是在西部11个省会城市拔得头筹。在数十个卫星频道争奇斗妍的中国荧屏,缺少大制作,讲着方言的《雾都夜话》是以什么来吸引眼球呢?原有的影视理论无法解释它。或许,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和传播理念,看看它于中国电视,到底改变了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东方时空·百姓故事》作为人类纪录短片,以具有典型意义的普通人或普通人具有典型意味的生活时段为记录对象,在表现普通个体或轻松的苦乐哀愁、或凝重的沉痛酸涩中,以情抓人,以人物内在的意义引人深思,展现普通人的“现在”,记录历史。记录者的生命体验与被记录者的生命历程在“客观”记录中涵润浸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过程。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气氛中,在表意融铸于纪实的风格中,体味普通人生的“生存画卷”,倾情于生活,感悟于生话,又有一种生活的超越。 纪录片中的“情”,包括被记录人的情感历程和通过创作者创造性处理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