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梁颐 《中国广播》2014,(5):56-59
本文借美国媒介环境学家保罗·莱文森的媒介理论,阐述了广播的历史和未来,探讨了广播"未来是否消亡"问题。认为广播将永远伴随人类存在,但广播接受和传播信息的终端硬件部分即收音机将趋向人性化发展,发展包含在和人类日常用品、人类生命、其他媒介硬件的融合共存中。  相似文献   
2.
梁颐 《新闻世界》2014,(10):191-192
新媒介技术的发展给宗教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各种媒体技术之间能量互补、互动带给传播者和受众的是时空压缩、折叠的灵活和随意性,为宗教传播提供了新的传播途径,为宗教的大范围传播提供了高效平台,使宗教传播者和接受者有了全新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感官体验。  相似文献   
3.
与媒介技术飞速发展相伴的是人类对媒介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除麦克卢汉持有著名的"媒介是人的延伸"论断外,媒介环境学家苏珊·朗格、刘易斯·芒福德、保罗·莱文森、德里克·德克霍夫等均有媒介延伸思想。他(她)们的思想中包含有"媒介是生命的延伸"、"媒介是媒介的延伸"、"媒介是世界的延伸"三个论断,这三个论断指出了未来媒介对人类三个方面的延伸趋势。未来大数据的意义在于分析、转化数据为这三个方面的延伸服务。媒介技术的历史和现实证明了媒介延伸理论所具有的指引未来意义。  相似文献   
4.
梁颐 《新闻世界》2013,(9):203-204
西方著名古典学家埃里克·哈弗洛克是媒介环境学多伦多学派第一代的代表人物,是被尼尔·波斯曼誉为和麦克卢汉、苏珊·朗格并列的伟大学者。他的代表作《柏拉图导论》体现了他的主要观点——希腊文化从口语到书面传统的转移对人类思想文化的形成有深刻的意义。他的理论给媒介环境学提供了营养,对媒介环境学的基本问题成形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发展实践中,二次创作短视频发展势头强劲,二次创作短视频的未来生存发展问题,及其可能带来的侵权问题、影响短视频传播生态系统平衡问题引人思考。以媒介技术为视角,主要结合传播学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伊丽莎白·爱森斯坦、尼尔·波斯曼、保罗·莱文森的思想分析,作为“聚宝盆”媒介,二次创作短视频符合媒介生存进化人性化趋势,符合前技术世界中人类习惯的传播模式,未来会继续生存发展;作为变革的动因,二次创作短视频引发侵权问题,带给社会、文化一定冲击,是媒介发展过程中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的正常现象,需要出台与之协调的新规制;作为多方恒温器,制定规制时应考虑将二次创作短视频的创作定位进行转换,以求实现短视频传播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梁颐 《新闻知识》2006,(2):78-80
我国的电视纪录片曾经倍受关注。1993年上海台《纪录片编辑室》和中央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的正式开播,可以看成是中国电视纪录片栏目化确立的标志性事件。之后,类似的电视纪录片栏目在全国各个省市台遍地开花,蔚为壮观。  相似文献   
7.
媒介技术在影响人类的同时,促使人们思考媒介技术与人性的关系.媒介环境学派领军人物刘易斯·芒福德和保罗·莱文森对这个问题都有独特角度出发的思考.芒福德认为媒介技术是生命生物意义上的延伸,从而将自然生命与媒介相连.技术可以有利于人性,也可以不利于人性,互联网技术的文化编码是如胜,有利于人性,是对生命的复兴.莱文森也将媒介技术与生命相连,将人性与媒介进化结合思考.芒福德和莱文森都对生物及其在环境中的存在规律给予重视.从媒介发展的角度讲,媒体不仅不能改变人性,还要依人性而改变,媒介作为人性主导的技术而存在.  相似文献   
8.
世界著名女学者苏珊·朗格集哲学家、符号学家、美学家、媒介环境学家于一身,她通过在思想上相互渗透和架构的著作贡献于媒介环境学的理论建设。朗格关注不同符号模式在人类思想情感建构中的作用,她关于推理性和表现性符号模式的符号分类理论有助于媒介环境学的思想基石的形成。朗格认为媒介遵循逻辑类推原理运作,她建立在符号逻辑理论基础上的"媒介"思想,给媒介环境学研究旨趣以符号学角度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对未来媒介特征的思考与媒介技术的持续发展共生,探讨媒介环境学者的相关理论对拓宽国内传播学研究视野适宜且有必要。媒介环境学派领军人物保罗.莱文森、马歇尔.麦克卢汉和刘易斯.芒福德均有关于未来媒介独特新颖的观点。莱文森主张媒介进化人性论和"新新媒介论",展望了新新媒介之后未来媒介的特征及外观;麦克卢汉预言未来于"喻言",持有"地球村"、"通感"、"四元律"和"冷热媒介"论;芒福德持"技术有机论",认为技术是生命的延伸、文化编码分别代表男性和女性的媒介技术在遵循生命伦理中和谐、平衡发展。探析三位著名学者的观点,分析了媒介未来形态的五种特征。  相似文献   
10.
梁颐 《新闻世界》2013,(7):330-332
【摘要】新媒体与赋权联系的研究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流行之后开始,但研究者们面对同样的问题得出的却是不同的结论。一种结论对互联网提高民众权力的能力给予肯定,进而是对更大程度的民主进步寄予了厚望。另一观点则对互联网提高民众权力的能力提出质疑。结合美国著名媒介环境学者保罗·莱文森提出的媒介进化小生境理论,本文认为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不是“软”或“硬”单极中的任何一极,技术是生态的,生态技术决定论是互联网赋权研究的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