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校园戏剧表演的基础 如果把文化知识比作学生的“物质财富”,那课外活动就可以看作“精神财富”。积极健康的学生生活,应该“物质”、“精神”共建设,学生既要学好文化知识,也要参加课外活动。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各校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的组织体育活动,有的开展诗歌朗诵,有的学习乐器演奏,有的进行绘画学习……这些活动很好地调剂了学生的文化学习。  相似文献   

2.
提高公民素质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然而,当前青少年的素质现状却令人堪忧。如有的学生把考试作弊视为“有招数”、“机智灵敏”,并向他人津津乐道;有的学生把说脏话自诩为“能说会道”而得意;有的学生把造谣诽谤他人看作是“最开心、最有意思”的事而幸灾乐祸;有的学生把顶撞或辱骂老师视为“有个性,有棱角,不平庸”;有的学生把撒  相似文献   

3.
“学生”这个词,几乎天天听、天天说、天天用,那么,“学生”这个词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对教师工作有什么要求?不同的人看法不同。有的人把学生看作天真烂漫的儿童,不同的只是来到了学校;有的人把学生只看作是没有长大的、需要成人悉心呵护的孩子,等等。这些理解虽不能说大错特错,却不准确、不全面。通常,我们并不特别区分“儿童”、“孩子”、“学生”这几个词。谈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通常以儿童的年龄特点来替代,如“儿童生性好动、好奇”,“低年级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很短”;当表示对学生的亲切态度时,常把学生称作“孩子”,如好多老师会说:“…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许多学者和教师对学生班集体作好、中、差分类,将思想道德品质差和学习差的学生均视为“差生”,但对“差生”的界定并没有科学的标准。因此,有的教师把违法、犯罪的学生视为“差生”;有的教师把调皮、不听话的学生视为“差生”;有的教师把学习成绩一贯差的学生看作“差生”。我们认为,“差生”标准模糊,不确切、不科学,只会伤害一些学生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5.
想象要新,但不是要刻意追求与众不同。有这样一个想象作文训练材料,是让学生对“砖头”进行想象,有的说可以垫脚,有的说可以当凳子坐,有的说可以打人,也有的说可以打狗,当然不少学生也说到了可以砌墙。老师对“砌墙说”无疑表示了否定,  相似文献   

6.
伍、“工具”范畴的语形标记和“用”一定的语义范畴在表达上常常伴有一个特定的语词形式。人们习惯于把这个语词形式叫做相应语义范畴的“标”(marker)。汉语的语义范畴虽也借助某些“标”来显示,但更多的则是依赖于不同语义范畴的搭配和排列。我们曾把“用”看作“工具”范畴的语形标记,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语形标记是很不规整的。首先,有的“工具”范畴使用,有的则没有使用这种标记;其次,可以看作“工具”范畴语形标记的除“用”外,还有“拿”“以”“使(用)”等,而且“用”不仅可以看作“工具”的语形标记,它还经常在表示“时间”“材  相似文献   

7.
《政治课教学》2003,(7):43-43
近一段时间以来,保护公民财产权的宪法规范问题成为法学界的热点问题,《北京日报·理论周刊》5月26日刊文对此进行了介绍。一种意见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有财产的保护与公共财产的保护同等重要,既然《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那么,“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也应该写进宪法。一种意见认为,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写进《宪法》是不适当的,即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也只是规定保护私有财产权,而没有说它是神圣不可侵犯。国家在必要时,可以对私有财产进行征用,并给予合理的补偿。如果把私有财…  相似文献   

8.
现象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把教育惩戒纳入了法治轨道。对此,有的教师认为,可以名正言顺地对学生进行“惩戒”了;有的家长则担忧这会成为体罚学生的借口。学校该如何以“法”惩戒呢?评析1教育惩戒以“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实际上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从人的成长规律看,一个人在成长中难免犯错误,如果只强调赏识和鼓励,甚至毫无保留地过分鼓励,并不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初中学生作文“走题”不是个别现象,之所以“走题”是他们对题目要求缺乏理解,因此,必须加强审题训练。下面试举几种审题训练方法。 一、对所学过的课文标题进行分析比较。课文题目有的表明了记叙或说明的对象、范围,如《藤野先生》《济南的冬天》《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有的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或提出论点,如《鞠躬尽瘁》《人民的勤务员》《反对自由主义》;有的提示了文章的线索,如《七根火柴》《背影》等。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课文题目所规定的范围和重点,可以使学生理解文章标题与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从而提高对作文命题的分析、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0.
旰飞 《学科教育》2013,(6):52-57
“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方式,在当前获得了人们愈来愈多的重视。“治理”理念倡导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治理权利的共享,引导教师与学生通过协商、对话、合作以及公民伙伴关系等方式积极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管理,从而扩大和提升学校的公共利益,培育学生的更为健全的公民品质。因此,学校“治理”与公民教育之间所形成的是一种有机联结的关系,学校组织的治理型建构可以为公民教育提供坚实的生活基础和制度保障,而公民教育则可以通过唤醒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治理意识,提升他们的治理意愿和治理能力,从而推动学校治理的发展。基于“治理”理念而建构起来的公民教育,不再是灌输式、概念式的公民教育,而是一种主体性、实践性的公民教育,它可以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使学生成长为治理型的公民。  相似文献   

11.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根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学习的行为习惯。一、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内容1.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质疑提问是创新的开始,而好奇、质疑正是儿童的天性。例如,教学“乘法估算”时,21×48可以看作20×50进行估算,一位学生质疑提问:“48看作50后,21×50也可以口算,为什么一定要两个数都看作整十数呢?”问题的提出引起学生争论,最后在质疑提问中得出了估算根据需要,只要方法合理、方便都行。课堂…  相似文献   

12.
高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 ,我们抓住对一些实验方法上的改进 ,在教学中通过“破、读、看、找、创”五个环节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 ,仔细观察实验 ,积极思维联想 ,大胆创新实践 ,有力促进了物理实验的教学 ,对培养学生的兴趣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 “五环节”实验教学的基本程序1 .1 破除学生思维上的定势消除学生认为做实验必须按书本规定的方法 ,一成不变的思维框框。向学生指出同一实验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不同的器材和装置进行 ,课本中的实验 ,有的实验原理不够完善 ;有的操作麻烦 ,有…  相似文献   

13.
听过许多老师上的看图说话课、看图作文课、看图学文课,无不提及观察顺序问题。有的老师要求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有的老师要求学生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观察;还有的老师要求学生按“先人物后景物”的顺序观察,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于是乎,学生就:老老实实地按老师规定的顺序去观察。所以学生  相似文献   

14.
近段时间以来,在一些学校和班级出现了“罚款教育”:有的学校对班级实行百分制考核,学生要按所扣分数向学校交罚款;有的班级订立长达百余条“班规”,学生要视“犯规”情况向学校缴纳数额不等的罚款;有的教师甚至建议那些屡“罚”难“改”的学生选择“包月”的“罚款套餐”,缴纳“套餐”费之后,就可以不再按次罚款。“罚款教育”初露端倪乃至花样翻新、“升级换代”,撩起了当前部分学校教育苍白而乏力的面纱。  相似文献   

15.
公民素养是指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由公民知识、公民意识、公民技能、公民行为四个具有内在的知行合一关联的要素构成。对我国9个省份的17所高职院校的1821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综合剖析高职学生公民素养的现实样态后,发现高职学生公民素养呈现出公民知识的“累积”与“碎片”并存、公民意识存在“强认同”与“弱体验”反差、公民行为的“他律”与“自律”偏在、公民技能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结构失衡等特点。优化高职学生公民素养,应以公民素养四维要素为经,以高职学生公民素养现实样态为纬,采取“零存整取”方式,重构校园体验文化,创设公共参与渠道,甄选多样化活动,等等。  相似文献   

16.
有的同志把习作例文看作“葫芦”,把作文看作是“画瓢”。让学生机械地模仿;有的同志看到了这种“依葫芦画瓢”的弊病,干脆丢开习作例文,自己去创一条作文教改的新路。我以为,都不够妥当。沿着习作例文铺设的路走,循序渐进地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早已尝到了甜头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学生对于习作例文的模仿,应该是创造性的模仿。习作例文对于学  相似文献   

17.
一、开设公民学课程。公民学是美国中小学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这门课通过生动具体的内容使学生对国情有一个全面、扼要的了解,目的是使学生确立“我们是美国公民”的思想,教育学生懂得如何成为美国社会制度下的好公民。在这里,“好公民”的含义是“爱美国,爱美国的社会制度,遵守美国的法律,履行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义务”。二、高度重视历史教育。历史教育是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美国历史虽然短暂,但是美国人却格外珍视自己的历史,并以此作为维系整个国家和人民的纽带。美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程,通过…  相似文献   

18.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多识一点字,快识一点字,可以加快小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进程,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现行统编六年制教材规定了各年级的识字量,确定了一、二年级的识字量是1700,并提出了“认识”和“掌握”两种不同要求,从全国范围内考虑,这种安排是恰当的。但是,城乡有差别,各类学校有差异,有的地区、有的学校完不成规定的识字任务,有的地区、有的学校的学生感到吃不饱,尤其是城市小学,由于识字量的不足,削弱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影响了阅读和写作的早期训练,同时也会给教材中的课文选编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9.
文摘集锦     
排除心理障碍 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畏惧心理的起因 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教师方面的;二是学生自身的。有些教师的师德有问题。例如,有的教师对学生不循循善诱,而是动辄批评;有的教师个性固执,学生提不得不同意见;有的教师由于某种原因,对学生有成见。为此,师生之间便逐步变成了猫和鼠的关系。学生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对教师尊重不够。例如,有的学生对教师缺少理解,误认为教师对他有偏见;有的学生对教师的正确教育看作是对他的岐视,甚至看作是教师同他过不去;有的学生自以为是,对教师的好意相劝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总认为是教师在挑他的刺。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我经常有这样的困惑:有的班主任很受学生的欢迎,而有的班主任和学生关系比较紧张,甚至和学生产生了对立的情绪。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呢?通过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想成为学生喜欢的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班主任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爱好和才能。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无限的时空都感兴趣,他们“什么都想知道”,并认为“老师什么都知道”。因此,只有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学生才会把班主任既看作自己的导师,又看作自己的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