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2012年1月,学校成功申报立项“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项目,并被确定为“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联盟”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题组组长和协作组组长学校。课题实施以来,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在全体专家与骨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以课题研究引领课程体系改革,全面达成了任务目标,有效推进了学校示范建设。  相似文献   

2.
施苏苏 《成人教育》2022,(12):21-28
长三角区域社区教育课程的共建共享是区域的创新,也是国家的使命;是专向领域的联合,也是公共领域的共治。长三角地区得天独厚的经济保障基础、开放流动的社会环境、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以及多年来在社区教育课程方面的发展基础,为区域社区教育课程共建共享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无限可能。应通过区域“一体化”途径,坚持“均衡化”原则,不断追求“高质量”发展,促成长三角地区社区教育课程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3.
王子胤 《江苏教育》2022,(20):56-59
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抓手和提升保教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数字化课程资源库建设的过程中,基于园本化“X+”数字课程资源库的构成及重要意义,在自主建构阶段、共建共享阶段、反思重建阶段要探寻不同的建构路径,为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4.
以江西省八大高校为例,运用“5×1”系统模型分析当前我国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的现状,并提出优化政策环境,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重塑精品课程建设价值观,变“项目”意识为“共享”理念;健全精品课程建设组织体系,建立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培养精品课程团队的积极心理;优化课程网站建设,为资源共享提供无障碍服务等促进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课程建设作为小学深化中外人文交流的主要手段,肩负着提升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拓宽中外人文交流渠道的重要使命。“中外共建共享课程”是其重要探索之一。学校在“中外共建共享课程”的开发、实施中,尝试突破“主题选择”“课程资源征集与应用”“语言交互”“时空差异”等困难,积极探索中外线上课程实施环境条件与课堂实践策略,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水平,有效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现高质量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课程转型的本质在于数字化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职业教育课程数字化转型面临着课程建设理念“唯技术论”,遮蔽“人的存在”;课程内容被“标准化”,忽视“隐性课程”;课程实施“技术主导”,降低“教学质量”;课程知识碎片化,淡化“能力逻辑”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手段、课程形式等维度出发,提出职业教育课程数字化转型应坚持优先发展的理念,聚焦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坚持以职业能力为重点,以数字化技术助推经验课程延展;增强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数字化课程的质量;加快数智化教室建设,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字化课程生态圈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新时代,区域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因其突出的优异性,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实现提供了便利。然而,在其背后却有着不容忽视的困难。本文浅谈区域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利”与“难”,并对这两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希望为未来区域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策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张国民 《职教通讯》2015,(10):70-73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当前及今后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主要路径,鉴于以往资源建设中存在着共建共享共管难,资源的重复、离散、孤立、低水平建设等现象,以课程组的视角从实践维度论述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可优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和管理,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师资业务水平,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能。  相似文献   

9.
在民航大发展大背景下探索研究民航院校与民航企业长效合作的模式,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搭建网络对接平台,实现从课程共建共享,到资源共建共享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从而提高教学实效,创新培训、提高“双师”素质等促进校企合作的开展,达到共建共享最终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三农”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开展“三农”远程教育的组织机构有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广播电视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以及党委组织部门。本文首先分别分析了这些组织机构在“三农”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方面的现状,然后分析了这些组织机构之间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方面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最后主要分析了农广校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上海教育》2013,(3):76-77
【案例背景】 通过区校联动、共建共享课程资源的课程建设机制的建立,挖掘一批相对成熟的校本课程,建设一批区本课程,为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库。前期试点了一批学校课程,典型的如“儿童哲学”和“漫游星空”两门课程。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离不开政策支持、资源保障、评价引领和教研支撑。杭州市钱塘区通过共建共享育机制、共建共享布流程、共建共享务形态和共建共享布场域等措施,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的区域小学拓展型课程建设目标,我们借助项目驱动、学校自由组合、教师自愿参与和研训一体的方略,共同开发小学区域拓展型课程。一、依据区域特点,选取合适科目选择合适的科目开展活动是"共建"活动的关键,是实现"共享"的保证。首先,我们选择《围棋》《器乐》《笔情墨趣》《小小画动漫》等科目作为"共建"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研究立足于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分析区域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详细阐述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并以广州市“教育e时代”工程建设项目为例,介绍区域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实践应用,以期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德育活动课程是十二年一贯制学校落实“德育课程一体化”,以开放性的德育协同机制为依托,实现德育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一体化建构的重要载体之一。以研学旅行活动为例,通过对该活动的目标设计、内容建构和实施策略的一体化,形成各个学段“纵向衔接、层层递进,横向融合、三全育人”的德育活动课程共建共享一体化格局。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1月22日,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复审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管培俊司长出席并讲话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要求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没有高质量教师,就没有高质量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所谓“教师为本”,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教育改革发展,在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中的根本性作用。研究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加强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促进优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是当前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公开征集、评审推荐、组织立项开发和翻译引进等多种途径,建设一批观念新、质量高、实践效果好的优质课程资源。要严把课程资源质量关,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严格的、规范的评审、遴选和招投标机制.促进优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教育部已明确提出,今后未经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审定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7.
课程资源共享是当前基础教育领域普遍关注的热点,也是国家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基础教育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需要六个条件:要充分认识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的重要属性,要有大量真正优质的数字化课程资源,要有提供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的积极性,要有大量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的使用者,要使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实现共赢和使供需双方有一个理想、快捷和安全的共享平台与环境。课程资源实现共享的路径主要有数字化课程资源的科学分类、利益相关者分析、利益共同体构建、数字化共享平台建设和课程资源共享的软环境建设等等。  相似文献   

18.
李金萍 《甘肃教育》2023,(13):15-19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如何协同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要积极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增强协同效应。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高校必须紧紧抓住课程建设“主战场”,以课程为中心,围绕课程的分布、内容、方法和资源,构建课程分布“以一导多”、课程内容相互补充、课程方法相互促进、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课程联动机制,强化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打造全课程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袁琨 《江苏教育》2022,(95):10-12
江苏省宿迁中学坚持在日常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通过四维“融通”,即“思政+课程”“思政+环境”“思政+基地”和“思政+家庭”,形成同向同行、互融互通、共建共享的融通育人新样态。  相似文献   

20.
针对本科课程资源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集成化不高以及应用智能化不足,本文从技术的视角探讨了本科课程资源共建共享革新问题,提出了以“内容与形式分离、语法与语义结合”和“智能化应用”为代表的四种新模式,并基于语义Web等技术设计了一个共建共享实践方案,最后用两门课程分别展示了资源一致集成与搜索、资源主动服务的成功案例,证明了本模式和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