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础德 《百科知识》2004,(7):46-47
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一生在化学研究领域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推动了化学的发展,被人们称为19世纪前半叶世界最伟大的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最早采用字母作为化学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早期化学领域女性境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争取并获得科学研究权力的历程是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关注的焦点。本文选择女性化学家作为研究视角,对她们在20世纪早期参与化学研究活动的科学与社会背景以及所遭遇的挑战和抗争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化学留学生与院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院士制度已有半个多世纪 ,而占据化学家院士群体主导地位的是中国近代留学归国化学家。他们直接影响了中国化学的百年发展 ,在中国化学体制化进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化学是建立在原子分子学说上的一种实验科学。研究分子的行为和分子间的反应,对分子的认识和改造是化学科学的首要任务。在上世纪初,化学家从分析物质开始,定出物质组分,以求出所含的原子种类、数目和化学武。后来有机化学出现了同分异构体,化学家才知道分子的结构对认识分子的重要性。一百多年来发现了百万多个有机化合物。另一方面,化学家从研究分子的化学性质出发应用各种物理方法去改变分子形成了新的物理化学学科,也得出许多经验性的法则。但总的说来化学仍然是一种实验的科学。他缺少一个完整的理论,他不能说明为什么原子能结合成为分子,和化学键的成因。他的规律是经验性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科学体制化的系统性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近代化学有百年的历史,而体制化的历史不过50年。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始于欧美留学生在海外创建化学社团,中国最重要的化学社团——中国化学会是由清一色的近代留学生创办的,这是中国近代化学共同体形成的重要标志。留学生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化学教育的局面,建立了中国近代高等化学教育体系。中国近代化学留学生创建了中国近代化学研究体制,它意味着近代中国社会对化学家共同体及其活动和价值的正式承认。在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进程中,中国近代留学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科研成就,在高水平的国际学术刊物,包括《自然》、《科学》、《美国化学会会志》等上面发表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学术论文。化学学科院士是中国近代以来化学家社会角色的最高体现,而中国近代留学生是20世纪中国化学学科院士群体的中坚,为中国化学体制化的各个方面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学化学而不知道鲍林这个名字的人恐怕是不多的。美国化学家鲍林是第一个把量子力学应用于化学的科学家,正如爱因斯坦的工作把物理学带进了20世纪,鲍林的工作则把化学带进了20世纪。他们都属于科学家中的科学家。因为,如果说大多数诺贝尔奖获得者只是在某个专业领域有重大贡献的话,那么鲍林这类人却是带动整个学科走向飞跃式发展的巨人。  相似文献   

7.
物理学是人类不断认识自然界的重要科学基础,物理学的研究及其应用一直是、并将继续是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为应对21世纪各种挑战(如能源短缺、环境保护及大众健康等),物理学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20世纪初叶发生了以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为标志的物理学革命,前者使人类对宇宙存在的历史、时间和空间有了革命性的认识,产生了核能的利用;而后者使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20世纪后半叶,正是由于一批物理学家、化学家进入生物学研究领域,发现了D N A双螺旋结构,才导致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为人类从分子水…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由人工智能引发的科技浪潮中,化学科学研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推动化学研究范式的变革,文章提出了机器化学家云设施的建设方案。该系统通过收集多通道数据构建数据库、发展化学知识增强的科学大模型、建设机器人设施集群及搭建智能管理决策系统,践行科研新范式,大幅度提升科研效率,解决终端应用的科学问题。这一基础设施有望推动科研范式变革,在化学领域取得重大科学突破。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颁发的诺贝尔化学奖中,有一项科学发现被人称是一个“足球”。获取这项科学顶尖级成果奖的是美国化学家柯罗托夫和斯麦利,他们的卓越贡献是发现了碳的第三种同  相似文献   

10.
涂光炽,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国内外著名的矿床学、地球化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学部委员,地学部主任,国家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副总编,中英文版《地球化学》主编,美国地质学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的最后一个诺贝尔化学奖于2000年10月颁给了三位在导电聚合物的研究中获得杰出成就的化学家:美国的黑格、马克迪尔米德和日本的白川英树。共享这个荣誉的三位化学家不仅私交甚好,而且在这个领域的开拓初期曾经共同工作过。  相似文献   

12.
美国化学家鲍林是科学史上罕见的天才,做出了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曾经两次独享诺贝尔奖。他在晚年突然对医学萌发了兴趣,创建“正分子医学”,鼓吹每天服用大剂量(1克以上)的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基金》1993,7(4):301-301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中国化学学会主办的“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第34届学术大会”1993年8月15日—21日在北京召开。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中外化学家云集北京,就“化学——21世纪的中心科学”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恩斯特和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当选主席斯达伯等众多世界著名化学家出席了这次世界性学术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对本届学术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表示祝贺,并向各国科学家表示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4.
据《每日科学》网站7月7日报道,日本富山大学的化学家经过数年的努力,合成出一个近乎完全人造的DNA分子,其声称该成果意义重大而多无,将为基因疗法、纳米级计算机及此类高技术产业带来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5.
据《每日科学》网站7月7日报道,日本富山大学的化学家经过数年的努力,合成出一个近乎完全人造的DNA分子,其声称该成果意义重大而多元,将为基因疗法、纳米级计算机及此类高技术产业带来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6.
《发明与创新》2005,(9):26-26
在自然条件下将氮气转化为可用作化肥的氨一直是科学家的梦想。美国俄勒冈大学的化学家宣布找到一种新方法,使常温常压下用氮气合成氨成为可能。相关论文发表在7月27日的美国化学学会会刊上。  相似文献   

17.
化学课程中蕴含着大量的人文因素。文中主要讨论了五个方面:化学概念规律的建立体现着化学家对真善美的追求、化学的发展促进了哲学的发展、化学家自身常常就是充满人文精神的典范、化学实验蕴含着科学的研究方法、化学的成就及应用对人类精神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据《每日科学》网站7月7日报道,日本富山大学的化学家经过数年的努力,合成出一个近乎完全人造的DNA分子,其声称该成果意义重大而多元,将为基因疗法、纳米级计算机及此类高技术产业带来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9.
在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发展过程中,荷兰化学家范特霍夫无疑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人格魅力影响感召了一代又一代化学人。本文简要介绍了范特霍夫的成长经历、科学成就、性格特点和趣闻轶事,以期引导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适当关注化学史和化学家,并因此更好地激发起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习化学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美国反进化论运动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20世纪美国的社会性反进化论运动持续了近一个世纪,对美国社会公众和进化论教育产生了广泛影响.作者从分析美国新教徒的科学观入手,并在分析19世纪美国知识界对进化论的反应以及20世纪初基督教基要主义运动的产生背景的基础上指出,美国反进化论运动的产生是不同的科学观与多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冲突或落后地区愚昧无知者的反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