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方程是由变量和表达式建立起来的等式,一些特定方程在求解有关物理问题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其中1/X=1/X1+1/X2就是典型一类。如初中物理中学过“并联电阻的总电阻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的结论,符合这一方程的特征。以电阻R替代公式变量X,即为求并联电阻的总电阻公式。这种由倒数之和关系建立起来的方程,本文中简称为“倒数和”方程。在高中物理知识中有大量满足“倒数和”方程的问题,只需抓住它们相似的条件特征,便能方便地运用这一规律,最为常见的是两项倒数和的方程,下面笔者以并联电阻电路为例,分析“倒数和方程”的特征条件,  相似文献   

2.
师:我们已初步认识什么是倒数和求倒数的方法。(注:对“1的倒数”和“0没有倒数”的新知识还没有教学)请同学们看这样一组数:16/9、38、1、0、3/4。你们最喜欢求哪个数的倒数?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倒数时.不少教师围绕“倒”字做文章.有的观察一幅正放和倒放的图画.有的让学生读“杏”“呆”等构字倒置的上下结构的字.有的让学生查字典解释“倒”字的含义.然后观察一组分子、分母相互倒置的分数.引入倒数。如此教学.浪费了不少宝贵的数学教学时间姑且不说.至多只是使学生过分关注了倒数的外部特征.而忽视了倒数的本质含义。倒数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引导学生建构倒数的意义.探寻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如何在倒数的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地达成教学目标.现提出如下教学设想.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4.
片断1引导自学教师在黑板上给出一些例子,如3×、×、×等,学生试做之后——师:在计算中,你们注意到有什么特别的现象?生:每题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师:这种现象在数学中可取个什么新名称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23页前6行。学生阅读课本,并与同桌交流后汇报。师:通过自学,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生:认识了“倒数”。师:请你们说说什么是“倒数”?学生复述教材中倒数的定义。师:请结合黑板上的例子具体说说,谁与谁是互为倒数?生:因为3×=1,所以3是的倒数,是3的倒数,3与互为倒数。师:说得真好。还有谁愿意用黑板…  相似文献   

5.
让教案暂停     
尹亚萍 《江苏教育》2000,(11):41-41
常听不少人说,“老师上课是演戏,剧本就是教案。戏演得是否精彩,关键要看剧本。”教案编写得再精细,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学“倒数的认识”,学生学习完“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一概念时,就有学生说“0没有倒数”,可这一知识点老师备课时安排在“求一个数的倒数”中学习;  相似文献   

6.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是倒数的意义。同学们应当如何理解“倒数的意义”呢?  相似文献   

7.
“倒数”概念是“分数乘法”的最后一个教学内容,是为学习“分数除法”作准备的。我在教学时,根据概念的形成规律和学生的认识特点,用游戏导入新课,以实际计算引入概念,并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议论、比较、归纳总结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同时通过各种练习形式,使学生把握倒数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8.
一、培养学生会阅读会学习 ,首先要会阅读。达尔文说过 ,“我所学过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 ,都是由自学得来的。”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不失时机引导鼓励学生自己读书 ,尝试解决问题 ,充分启动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 ,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实现自学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共同提高。如教学“倒数”,倒数虽是一个新概念 ,但内容较简单 ,语言叙述明了 ,放手让学生自学 ,一般都能够很快了解倒数的意义以及求倒数的方法 ,对于“0有没有倒数 ?”“1的倒数是几 ?”这样的问题 ,优生足可以一展风…  相似文献   

9.
犤教学内容犦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第九册第二单元“倒数的认识”的第一课时,第59页例题,练习十五第1—6题。犤教材分析犦“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倒数的认识”是分数的基本知识,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犤教学目标犦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2.能较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3.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4.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抽象概…  相似文献   

10.
听完劲苓老师的“倒数的认识”一课,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我看来,“倒数的认识”压根儿没有什么好讲的。她怎么就能讲得津津有味?准确地说。不是她讲得津津有味,而是她组织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并且,她还乐此不疲12004年,她讲过“倒数”这节研究课,我评析过,公开发表过。时隔7年,她又上出了完全不同的升级换代版的“倒数”。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倒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对一些实例的探究,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意义,并在合作探究中掌握求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2.经历倒数意义的概括过程,提高观察、比较、概括和归纳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合作探究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概括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问题1.谈话理解“互为”。让一名学生(甲)说出自己的好朋友是谁…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倒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对一些实例的探究,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意义,在合作探究中掌握求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2.经历倒数意义的概括过程,提高观察、比较、概括和归纳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合作探究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概括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问题1.谈话理解“互为”。让一名学生(甲)说出自己的好朋友是谁(乙)。…  相似文献   

13.
师: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这里的“两个数”可能是什么数?“互为倒数”又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14.
师:我们已初步认识什么是倒数和求倒数的方法。(注:对“1的倒数”和“0没有倒数”的新知识还没有教学)请同学们看这样一组数:169、38、1、0、43。你们最喜欢求哪个数的倒数?生1:我最喜欢求43的倒数,因为43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可得出它的倒数。生2:我喜欢求1的倒数。因为1=11,分子、分母调换位置还是11,1的倒数是1。生3:我也喜欢求1的倒数,因为1×1=1,1的倒数是1。师:说得对!1的倒数是1。你们最不喜欢求哪个数的倒数?生4:我最不喜欢求0的倒数。因为0=01,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变成01,0不能作分母,0好像不该有倒数。生5:我也不喜欢求0的倒数。…  相似文献   

15.
教学“倒数”,常采用“教师举例—揭示意义—学生读背”的接受式学习,后来也曾改为“教师举例—学生发现—概括总结”的发现式学习,而实际教学效果都不差,但总是觉得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如今课程改革,我在教学倒数的意义时,通过开门见山地揭示课题“倒数的意义”,并让学生  相似文献   

16.
程勇 《四川教育》2010,(4):28-28
案例一: 在教学“倒数”时.教师组织学生把数学书、文具盒、直尺、钢笔等物体倒过来的实践活动,体验“倒”的含义后,出示2/5、4/7、5/9等分数,让学生把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倒过来.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揭示倒数的概念。学生学得很轻松.课堂显得比较热烈.可是.在练习中,学生对于倒数的理解和运用正确率却不高.很多学生对分数的倒数问题不大,但对小数的倒数却无从下手,因为“它们的上下两部分不能倒过来”,甚至还出现了8的倒数是8,0的倒数还是0,因为8和0的上下倒过来还是一样等等错误。  相似文献   

17.
五年制数学课本第九册第17页,对求倒数的法则规定为:“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为了运用这一法则,课本中所举的例题是:“例3写出3/5、2/7的倒数。3/5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是5/3;7/2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是2/7;所以3/5的倒数是5/3,7/2的倒数是2/7;”从以上例题和求倒数的法则以及倒数的字面意思可以看出,无论是自然数,还是分数,它们的倒数唯一。  相似文献   

18.
教学“倒数”这一概念时,为使学生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倒数”概念,首先让学生计算下例各题:3×1/3 3/8×8/3 2/5×5/2 3/4×4/3 1/12×12 5×1/5在计算的基础上,让学生回答几个算式的乘积是几,引导学生观察几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从而总结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什么叫互为倒数,结合计算题的实例说明谁和谁互为倒数,谁是谁的倒数。这样学生对倒数的意义就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为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可引导学生解答下列问题:①1的倒数是几?②0有没有  相似文献   

19.
杨旋 《教育文汇》2011,(3):37-37
一个曾经的“学刚生”,一个英语成绩曾在班级倒数的“学困生”,考上了省示范高中,其中英语获得了142分的好成绩。她叫王莉,我是她的英语老师兼班主任。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位数学老师对“a除以b,等于a乘b的倒数”这道判断题的对错出现了争议。有的老师认为这道判断题是错误的,因为“0”是不能作除数的,所以这里的除数“b”应该注明“0除外”这一要求;也有老师认为这道判断题是正确的,既然“0”是不能作除数的,那么这里的“b”就一定不能为“0”,所以这里也就无需再用“0除外”这一要求进行说明。然而,最终的标准答案还是倾向了前者,因为教材中的“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就注明了“0除外”这一要求,即“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