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概述功能翻译理论在西方翻译界兴起.功能派提倡的功能目的翻译论旨在于翻译应该基于以译文和译文读者的反应来进行翻译,而不是依据传统理论中的翻译应以原文和原文读者的反应进行.可以说,目的论摆脱了传统翻译理论,从另一个新的角度来进行翻译研究.现对德国功能学派的目的论,包括目的论的产生与发展、目的论法则、翻译原则、核心内容以及目的论产生的贡献进行简要的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本文介绍了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内容,指出目的法则是指导整个翻译行为的最高法则.并进一步在翻译目的论的框架下,分析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担当的重要角色,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的问题,突出了译者在翻译行为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功能目的论角度,通过实例分析旅游资料翻译的得失优劣.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文本的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而且是衡量其翻译质量的重要标准.本文首先引入目的论理论框架,逐步探讨功能目的论在指导旅游文本翻译时的适用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翻译目的论是一种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译者理解原文的主观体验过程和找寻准确语言进行表达的客观描述过程,是突破客观界定,使译者能够自如运用主观思维,并使译文更具风格特色的先驱产物.本文依据翻译目的论,以中国各城市官方宣传资料为例,以翻译目的论的翻译原则为指导,旨在阐释翻译目的论对旅游翻译的指导功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的电影业蓬勃发展,特别从西方国家引入的电影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喜爱.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已经成为翻译领域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目的论是功能目的论的核心理论,认为一切翻译活动都是由于其目的所决定的.本文首先阐述了功能目的论的理论知识,再通过目的论分析一些电影片名翻译的案例,得出片名的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行为活动,还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意义,并总结出恰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引进版畅销书日益成为我国图书市场的重要力量,为读者汲取他国新思想提供了便捷途径。在近年来的图书榜单上,非虚构类畅销书所占的比例不断攀升,探讨这类图书的翻译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翻译目的论视角下,通过分析非虚构类畅销书《向前一步》和《最好的告别》的原文及译文,归纳出相应的翻译策略,讨论翻译目的论对于非虚构类引进版畅销书的翻译所具有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论的提出正迎合了广告翻译的特殊性的需求。本文通过对目的论的介绍,目的论在广告翻译中的体现,及在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的方法和策略的论述,进一步证明目的论与广告翻译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和西方国家要进行商品和服务的双向交流,英语广告修辞的汉译在此过程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该文从广告语的定义及功能出发,在分析翻译目的论概论及翻译目的论三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英语广告修辞的翻译策略,即,以翻译目的论为基础以归化为基本策略合理使用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从目的论谈广告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的核心理论.本文以目的论理论为依据,从广告翻译的特征和它的目的性入手,探讨其对广告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翻译"目的论"是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功能派学者提出来的,翻译目的论的核心概念可以被概括为,翻译行为目的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这一理论认为以翻译目的为导向,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是翻译的最高法则.这一理论产生并广泛应用于翻译的各个领域,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该文从目的论出发,研究翻译原则、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在美剧《权力的游戏》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和具体体现,以期对字幕翻译工作有所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论自提出以来,翻译界对其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目的论不适合文学翻译.但本文批判了这种观点,并运用目的论比较分析<红楼梦>两个全英译本书名的翻译.提出杨译、霍译的选择绝非偶然,而是考虑了其各自译本所要达到的相应目的.  相似文献   

12.
翻译目的论理论认为,翻译中的最高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目标文本的翻译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也不同,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介绍了翻译目的论,然后根据严复所翻译的《天演论》,对其进行目的论分析,分析其翻译的目的,以及在翻译过程中目的论指导下所使用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孙卫东 《天中学刊》2007,22(5):77-78
解构主义研究方法下的目的论以功能翻译理论为依据,强调根据译文的预期功能来决定翻译方法.提出了删减法和改译法,着重讨论了目的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吕春敏 《考试周刊》2012,(27):20-20
随着功能翻译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功能翻译理论成为了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翻译理论学派之一。以汉斯.弗米尔为代表人物的目的论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因此,目的论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作者以弗米尔的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对于《尖尖的枞树之乡》的翻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目的论翻译理论,研究了目的论的形成意义,分析了目的论在服装品牌翻译的实际作用和意义。重点探讨了服装商标名称的翻译,旨在找出其翻译的一般及特殊方法,指出了由于传统的翻译方法无法完全解决服装名称的特殊性,因此需要运用功能主义目的论作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杨静雅  周晓曼 《海外英语》2013,(23):178-179
目的论由德国的费密尔(HJ.Vermeer)20世纪70年代所提出。在目的论视角下,翻译过程中首先要遵循的就是"目的法则",因为翻译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为了实现不同的翻译目的和翻译功能,译者在译文中所采用的翻译手段和方法会有不同。根据目的论,霍克斯和杨宪益在翻译《红楼梦》这一著作时,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手法,满足了不同读者群的需求,从而成功的达到了各自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7.
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为广告翻译策略的研究开启了新的视角.本文以翻译目的论的原理为理论框架,从广告翻译的目的性出发,结合跨文化交际的实际情况,提出广告翻译可灵活运用直译、意译、创造性翻译、补译及浓缩性翻译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翻译目的论是一种新的西方翻译理论,它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种.目的论的出现标志着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转向,即由原来的以语言学理论及侧重形式的理论为主的翻译理论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理论.本文旨在讨论目的论的主要观点,并通过例子强调:翻译策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译文潜在的功能及目的.  相似文献   

19.
莫红利 《考试周刊》2011,(65):29-31
本文在目的论的框架内.根据旅游宾馆介绍翻译的要求和目的.运用Nord的翻译失误分析模式着重剖析旅游宾馆介绍翻译中语用类、文化类和语言类的翻译失误,分析了失误的原因.并据此指出在翻译中译者要重视培养三种意识:读者意识、文化意识、语篇意识。  相似文献   

20.
翻译目的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由德国学者费米尔提出的一个重要翻译理论.本文将以汉英广告翻译与旅游翻译为例.探讨翻译目的论在应用文本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