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品”的原有词义非常简单。《辞海》(1999年版)对“人品”的解释只有一个义项:人的品质,品格。《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将其释作:1.人的品质:~高尚;2.(口)人的仪表:~出众。后者虽然多出了一个义项。但第二个义项并不常用.现代汉语口语中也很少用,多见于古白话中。  相似文献   

2.
“人品”的原有词义非常简单。《辞海》(1999年版)对“人品”的解释只包含一个义项:人的品质,品格。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词《菩萨蛮.大柏地》下片第二句:一“弹洞前村壁”中的“洞”,《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毛泽东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都解释为“射穿”。周振甫、臧克家著的《毛泽东诗词讲解掀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版)解释为“洞穿”。这些解释为众多毛泽东诗词集、鉴赏文章认同,只有少数同时列出了另一说法作为参考,即将“弹洞”相连,解释为“弹孔”。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必修②)选入了先秦散名篇《烛之武退秦师》一。中有这样一句话:“秦伯说,与郑人盟。”(着重号为笔所加,下同)课本对其中的“说”注释为:“说”通“悦”。《教师教学用书》将“秦伯说”译为“秦伯很高兴”。类似这种译法很多,例如:《古观止全译》(杨金鼎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年9月版1译为“秦伯很高兴”;[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丛炜莉 《学语文》2006,(1):33-33
潘岳是西晋义坛的翘楚.刘师培先生说:“六朝论西晋文学者,必以潘陆为首。”(《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潘岳的一生,署作颇多,但最有争议的是《闲居赋》。元好问《论诗绝句》云:“心面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是说潘岳矫情造作,在赋中掩盖了他热衷仕选、烈颇卑膝的直实想法。以至后人大多沿袭元氏的看法,以潘岳之卑劣人品来否定其作品,认为《闲居赋》是人品与文品分离的典型,这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6.
张先《木兰花》(“龙头舴艋吴儿竟”)词有云:“已放笙歌池院(一作苑)静。”其中的“放”,在现在通行的宋词选注本中,有的认为相当于今语“放假”、“放学”的“放”,有的训作“停止”。如,俞平伯先生《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注“放”云:“古代歌舞杂戏,呼唤他们来时,叫‘勾队’;遣他们去时,叫‘放队’,略如现在放假放学的‘放’。”唐圭璋等先生《唐宋词选注》(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胡云翼先生《宋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吴熊和先生主编《唐宋词精华》(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并注云:“放:停止。”  相似文献   

7.
李荣军 《现代语文》2006,(1):110-110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必修本2003年6月第1版)《勾践灭吴》中有这样的句子:“国之孺子之游者。”《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译为“看到流浪无归的孩子”,此处将“游”译为“流浪无归”,笔者认为这种翻译不妥,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2003年12月第1版)和人教课标版语文必修五(2006年11月第2版)所选的《说“木叶”》中倒数第二小段均有这样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9.
针对湖北省2008年高考作文,《三峡商报》6月8目第5版推出“高考作文大家写”专栏,刊登该报社“特邀高中生、公务员等”所写“高考作文”四篇:《爱在举手投足之间》、《举手投足间反映个人品质》(高中生写)、《举手投足间折射人性光辉》、《爱在举手投足之间(引标,笔者注)呵护身心健康经营精神家园》(公务员等写)。  相似文献   

10.
《咬文嚼字》2012年第4期《又见“夯货”》中,有一个“无独有偶”用例。为说明问题,恕笔者详引原文: 曾陪十岁的女儿看张纪中版《西游记》……只听悟空劈头骂道:“你这夯(hang)货!”……  相似文献   

11.
先看几个摘自报刊的文题:①陆俊吹“倒”泰达老总张义峰(作者:周舟《武汉晚报》2010年10月10日26版)②台州名嘴涉嫌挪用巨款被查(引题)夏一跳“吓一跳”一跳身亡(正题)(《楚天金报》2010年12月11日18版)  相似文献   

12.
1.《晋书》卷十二《天文志中》(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351页):“魏明帝太和四年十一月壬戌,太白犯岁星。占曰:‘太白犯五星,有大兵。’”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第287页)“登陆”的释义是:“①渡过海洋或江河登上陆地”,“②比喻商品打入某地市场”。词典的释义不够全面.它不能涵盖以下例子“登陆”的意思.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人教社《历史》必修3(2007年版)第45页“历史纵横”说《红楼梦》“1842年,就有了英译本”,其实早在1830年,《红楼梦》就有了第一个英译本。赵长江、付天军《(红楼梦)英译与中国文化传递》(《河北学刊》2009年第2期)指出,“《红楼梦》的英译工作始于1830年.至1986年结束”.“发轫期从1830年至1846年,出现了两个有关《红楼梦》英译的片断。第一个是1830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德庇士的翻译,他译了《红楼梦》第三回中评贾宝玉的两首《西江月》词,译文的标题是《Chinese Po—etry》,刊登在英国皇家亚细亚学会会刊”。  相似文献   

15.
2001年7月,国家颁布并实施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教育部于2005年启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历经七年打磨,于2011年12月28日正式印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与《实验稿》相比,(2011年版》除了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核心概念”等方面有了具体改变以外,“内容标准”更是有了较多的变化.以下将详述第三学段“内容标准”的主要变化.  相似文献   

16.
肖科见 《语文学习》2011,(11):73-74
“匪夷所思”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成语。《现代汉语词典》释其义为“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常理所能想象的(夷:平常)”。据此,有人认为,既然“匪夷所思”中已有了“人”.那么再说“令人匪夷所思”就不能成立,这是成语“使用不恰当”。(见《语文学习》2011年第5期《“匪夷所思”误用原因分析》)真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7.
由于各省、市选用教材的不同,《考试大纲》有“课程标准试验版”和“大纲版”两种版本.就2010年的《数学考试大纲》(课程标准试验版)来说,整体结构上没有变化.但由于不少省、市的高考都是独立命题,因而这些省、市又要依据《考试大纲》制定出本省、市相应的《考试说明》,而对于《考试说明》,不同省、市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我们在进行高考复习时,应加强对《考纲》,尤其是独立命题省、市《考试说明》的研究,以更准确地把握高考复习的工作.如天津数学卷的《考试说明》(文、理科)较去年都有一些变化.(理科)考试内容和要求巾增加了一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1)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相似文献   

18.
常用的汉语词典都把“当下”一词确定为副词,其语义及用法也一目了然。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当下”意为“就在那个时刻:立刻”。例如:“我一听这话,当下就愣住了。”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1版)中,“当下”表示“就在当时”。例如:“主任当下作出了决定。”  相似文献   

19.
《生物学教学》2009,34(3):69-69
本刊接到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编委会通知:“贵刊《生物学教学》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第五版)之教育类‘核心期刊’。”特此通知。  相似文献   

20.
蔡正学 《现代语文》2008,(5):109-109
人教社2004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4(必修),沿用了该社1990年版高中第六册语文(必修)所选的课文《张衡传》,同时也一仍其旧,原封不动地沿用了该文“治威严”的一个可疑注释:“治理严厉。治,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