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教育   7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使未来高中数学课程体系体现新世纪的人才观、教育观 ,符合未来社会对数学教育的需求 ,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不同层次的人才 ,本文提出高中数学课程体系应当由不同的系列组成 ,除每一个学生所必学的基本课程外 ,还可安排选学课程满足那些对数学学习有特定需要的学生 ,满足学生整体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分类法是解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从不等式、几何图形、函数单调区间、排列组合、剩余类以及抽屉原则等多方面举例来说明它的应用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3.
黄翔  马复 《学科教育》2002,(11):26-30
本探讨了四方面的问题:数学学习心理研究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数学学习心理研究对数学课程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的第3、4章)的若干教学和评价建议.  相似文献   
5.
马复  孔凡哲 《学科教育》2001,(8):9-11,13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实验教材”(七年级&;#183;上)的基本特征,实施过程中的若干教学与评价建议,并对教材第1、2章中有关教学的问题作了一些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6.
2004年6月,15个国家新课程实验区举行了初中生数学学业考试,一共产生了12份试卷(有4个实验区共用一份试卷)。这是全国首次基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而进行的数学学业考试,其中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继续发扬的亮点,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地区的试卷仍然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而基于《标准》的命题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该如何应对?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分析和回应。实验区的绝大多数试卷有不少特点和新意,概括起来,有四个亮点:关注对数学核心内容的考查;关注对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突出试题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7.
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后,中考试题中就逐渐出现了探究性试题;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开始关注学生创新思维时,中考试题中就开始出现开放性试题;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时,中考试题中又逐渐出现了操作性试题、归纳性试题、问题串题型;当我们的教学关注数学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时,中考试题中又开始出现了具有现实背景的应用型试题……因此,在培养学生的高水平数学思维方面,El常教学与考试命题需要展开一种互动,而不是彼此等待对方出现“令人满意”的结果才出发。  相似文献   
8.
试论数学理解的两种类型——从R.斯根普的工作谈起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24  
数学学习中,理解无疑是首要的,学习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通常有2种含义迥然不同的数学理解模式。工具性理解和关系性理解。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关注的是工具性理解,但我们希望学生获得的却是关系性理解,这是为什么?有益于促进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教学可以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9.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主要是后天培养教育的结果。创新并不神秘 ,也并非高不可攀。基础教育理应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为更好地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面向 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本刊特邀了有关专家及部分知名中小学校长 ,就本专题展开探讨 ,以期有助于推动济南市创新教育的实  相似文献   
10.
自2004年首批国家试验区毕业生参加基于新课程的中考以来,到现在已经是第5个年头了,进入新课程中考的地区也已覆盖了全国各级试验区。在此背景之下,关于中考改革与日常教学实践之间如何实现良性互动,即教学实践如何促进中考改革,中考改革怎样才利于教学改革顺利进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非常关注的现实问题。2009年的中考命题工作即将开始,本文结合2008年各地中考试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期唤起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