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本身的生存状态,很难责怪他们不注意、不重视子女的教育。在他们一天劳累之后,确实无暇再顾及子女的学习。说句实话,对当今的教学要求他们本来就不甚了解,要他们督促辅导孩子的学习就更是一件难事。那么,怎样才能帮助这些孩子呢?  相似文献   

2.
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要让儿童在没有殴打,没有暴力,没有厌恶的气氛中,总之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这不正说明我们要让孩子感到生活和学习的快乐吗?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感到生活和学习的快乐呢?  相似文献   

3.
余晓 《今日教育》2007,(2):35-36
目前国际幼儿语言教育研究提倡“完整语言”教育,研究提出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会成为孩子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因此要培养儿童早期阅读的兴趣,就必须积极培养儿童学习语言的兴趣,这是实现早期阅读教育的首要前提。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时机培养儿童阅读的兴趣,激发儿童阅读的激情,让教师与儿童默契配合相得益彰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解决这个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民工大军浩浩荡荡地进入城市,他们的子女有的随行,但更多留在农村,一个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出现了。这些孩子虽有祖辈,代养人或教师照料,但他们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身心发展受到哪些影响?他们受教育的状况如何?怎样才能使他们得以健康成长?这一系列问题引起国内外有关人士的关注,也是引发本课题组开展调研的缘由。  相似文献   

5.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与小学教育相互衔接。”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要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充分准备,帮助儿童顺利地实现身心发展的过渡,缓解他们在过渡期的种种不适应。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是人生的重大转折。怎样才能使孩子顺利地从幼儿园的小朋友转变为小学生呢?我认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目前,早期阅读教学,即以儿童为主体的阅读活动(区别于老师朗读孩子倾听的传统阅读赏析活动),已经进入幼儿园集体教学环节。这在几年前还是颇有争议的话题。争议主要有以下几种声音:识字是阅读的先决条件,学龄前儿童不识字怎么能阅读?游戏是学龄前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阅读教学往往是枯燥的,孩子能愉快地学习阅读吗?在幼儿园教授阅读是不是一种提早开始的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7.
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汉字的重要工具。汉语拼音的教学是枯燥的,尤其对刚从幼儿园出来,进入小学一年级学习的孩子来说,学起来既枯燥又乏味。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汉语拼音呢?我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给他们创造乐学的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变枯燥为生动,变生动为具体,让学生在“乐”中学习汉语拼音。  相似文献   

8.
贫困山区城镇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既有心理因素,也有社会因素,但主要在于学校教育的不到位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在找准了孩子不良学习习惯成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内外兼治。要根据孩子的心理、年龄特点,为孩子创设积极的轻松的教育环境,采取孩子喜闻乐见的措施加以引导和培养,为他们成才助力。  相似文献   

9.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他们竭尽全力地在物质生活上保证子女的饮食营养,费尽心思地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这倒也无可厚非。但家长们往往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儿童的心理健康在其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有意识地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鲍智辉 《新疆教育》2012,(7):128-128
现代的孩子需要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行吗?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做到了吗?我们家长怎样才能让下一代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经常有家长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语文怎样学?”“作文怎样才能写好?”“我给孩子买了各种各样的作文书,可文章还是半页长,成绩仍是上不去。唉,真是愁死人!”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怎样才能诱发他们写作的欲望呢?  相似文献   

12.
现在很多家长从孩子一入学开始,就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学习,把孩子的双休日、节假日都安排的满满的。孩子多学点东西是好的,家长这个出发点也是好的,但孩子是不是喜欢这样呢?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感受,以至于孩子学得非常辛苦,甚至产生了不想学习的念头,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怎样才能真正培养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学生幸福指数"、"学生幸福感"成为今年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关键词。今天的孩子幸福吗?孩子,你感到幸福吗?孩子,怎样才能提高你的幸福感?我们的话题就是在这一系列的忧虑和思考中展开。我们说,教育不是万能的,它不能使学生不受他所生活的环境的影响,但教育必须保护孩子们心灵中巨大的、无可比拟的精神财富——欢乐和幸福。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我们面前的人是孩子,如果我们的孩子没有生活欢乐,在任何时候他都不会觉得仙鹤是蔚蓝色的。"教育的责任在哪里?教育的责任就在于珍惜并维护孩子享受欢乐和幸福的权利;教师的义务在哪里?教师的义务就在于帮助孩子提升感知幸福的能力。但是,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担忧成为实实在在的促进孩子幸福成长的行为,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倾情付出和实践努力!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但是,笔者在组织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时,却常发现孩子们没东西可画,画面不丰富,即使有构图、布局比较出色的作品,也只是范画的“复制品”。究其根源,美术教学的现状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提倡的“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促进儿童艺术活动中的感受、表现”的要求相去甚远。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创作?让孩子想画、敢画、会画?笔者认为应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逐步培养孩子的艺术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珊珊 《成才之路》2012,(11):99-I0016
最近有调查显示,88.6%的中国家长在孩子上学前教孩子识字、算数等知识,还有28.2%的家长让孩子学习外语,20.3%的家长让孩子学习小学课程。那么,国外的学龄前儿童受教育的情况如何呢?他们更注重怎样培养孩子呢?  相似文献   

16.
最近有调查显示,88.6%的中国家长在孩子上学前教孩子识字、算数等知识,还有28.2%的家长让孩子学习外语,20.3%的家长让孩子学习小学课程。由此可见,中国的过早教育情况非常严重。那么,国外的学龄前儿童受教育的情况如何呢?他们更注重怎样培养孩子呢?  相似文献   

17.
农村孩子是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中留守儿童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怎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关爱留守儿童,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已成为我们讨论的热点。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外  相似文献   

18.
最近有调查显示,88.6%的中国家长在孩子上学前教孩子识字、算数等,还有28.2%的家长让孩子学习外语,20.3%的家长让孩子学习小学课程。由此可见,中国的过早教育情况非常严重。那么,国外的学龄前儿童受教育的情况如何呢?他们更注重怎样培养孩子呢?  相似文献   

19.
学校里总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学习成绩差,不合群,上课无法专心听讲。作为教师,怎样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呢? “特殊心理儿童”一般是指心理上和一般儿童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由于某些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生理因素或教育方法不当等,这类孩子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与其他儿童不大一样,诸如自我意识强、不合群、不爱学习、不能遵守正常的学校、社会秩序等等。“特殊心理儿童”几乎从受教育起就伴随着呵斥、嘲笑、辱骂甚至体罚。因此,教师应当给他们以心灵的呵护。有了这种爱,教师的教育、品德、知…  相似文献   

20.
为人父母.身为教师,我们多多少少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教育孩子用什么样的方法效果好?怎样才能和孩子好好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