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9月的一天,小学三年级的丫头上了一节让她印象深刻的品德与社会课(品社课)。丫头认为品社课老师"很开放,干什么事都要认真干完"。这一节品社课老师要讲的是"权利与义务"。品社老师首先让"一日班长"(丫头所在班级的班长是轮流当,每人一天)对同学们今天的表现进行总结。这一天的"一日班长"是位女生。班长总结完之后,同学们纷纷表态,男生觉得她的记录有偏向,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实施至今,从学生对《品社》课的轻视态度,从教师进行《品社》教学的低效现状,都引发我们教育者的深思:《品社》课究竟该何去何从?《品社》课怎样才能走近学生?《品社》课如何真正使学生的知行统一?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德育理论"给了我们很大的  相似文献   

3.
<正>在学生眼里,品社课可上可不上,无所谓。在老师眼里,品社课是兼课,照本宣科,上完即可。这样的课堂老师不喜欢,学生更是没有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社课的兴趣,提高教师品社课的教学效果,使品社课成为学  相似文献   

4.
小学品社课教学是学生道德情操培养的主要手段,小学品社课教学更是其他课程的基础,如果我们把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视为智商的培养,那么品社课则是情商的熏陶。因此在这个层面上,小学品社课教学十分重要。品社课若想达到锻炼学生情操的目的,就必须要创新,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都力求新颖,这样才能使小学品社课不至于成为学生的“作业课”“自习课”,下面对小学品社课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离不开知情意行统一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及体验学习,促进了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统一协调发展,提高品社课教学的实效。以"激趣、体验、延伸"为主的品社课课堂教学三步曲,是符合品社课教学新理念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班可是学校里出了名的"疯狂班",只要老师不在,即使是一秒钟,全班也会疯狂"沸腾"……这次上品社课,有人把铅笔头吸在鼻子上。充当"超人",有人到处乱扔那白色的、无辜的小纸团;更有甚者在大声说话,真是干什么的都有,两位纪律班长到处巡视,无济于事,根本就管不住这锅沸腾的水。突然,一位同学喊肚子痛,品社老师听  相似文献   

7.
我们班可是学校里出了名的"疯狂班",只要老师不在,即使是一秒钟,全班也会疯狂"沸腾"……这次上品社课,有人把铅笔头吸在鼻子上。充当"超人",有人到处乱扔那白色的、无辜的小纸团;更有甚者在大声说话,真是干什么的都有,两位纪律班长到处巡视,无济于事,根本就管不住这锅沸腾的水。突然,一位同学喊肚子痛,品社老师听  相似文献   

8.
小学品社课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载体,品社课的教学需要执教者积极地探索创新,否则将会停留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常识课或以说教为主的思品课的传统层面上,难以充分发挥品社课特具的综合性素质教育功能,实现其教学目标。因此,品社课教学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活用教材,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践活动、巧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精心创造,着意求新,努力使学生发展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实施至今,从学生对《品社》课的轻视态度,从教师进行《品社》教学的低效现状,都引发我们教育者的深思:《品社》课究竟该何去何从?《品社》课怎样才能走近学生?《品社》课如何真正使学生的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0.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在江苏省如火如荼地推广,它的活动模式有别于传统的教育教学,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活动模式最有价值之处就在于这探究的过程,所有的孩子都能或多或少地得到锻炼。那么,参考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模式设计的品社教学,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笔者做了一次有趣的尝试,借"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之力,开展品社日常教学工作,上了一堂六年级下册品社课——《从世界看中国》。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其他学科,小学品社课是一门非常需要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巩固所学,提升修养的课程。因此,品社课的教学成效要看课外。这里的"课外"指的是用课外的事例、课外的实践来促进教学,达到目标。  相似文献   

12.
实话实说     
本学期,我除了任教五(3)班的数学外,还兼任了五(1)和五(3)班的品社课.在品社课上,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实话实说"的活动.活动中,我发现两班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3.
小学开设的品社和品生课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是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将提升学生品德素质的品社和品生课与小学语文的教学有机融合起来,这一方法对提升学生素质涵养、语文知识的学习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学周刊C版》2016,(25):142-143
正如孔孟提到的礼义廉耻,品德是当今社会的一张名片,有品德之人才能成就大业。长久以来,我国教育要求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很明显品德教育应该是第一位的,但如今小学的品社课越来越少的受到学生的重视,如何增强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效果成为了小学教学中的重要难题。下面本文将通过对当今小学品社课出现窘境的原因进行分析,浅要阐述应对如此窘境应采取的教学策略,为我国小学品社课的教学效果的提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立德树人"要求我们既要以德育为先,还要以人为本,学校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一名教师要通过课程这个有效载体,使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一些认识和感受。一、品社课不能脱离学生生活,要体现课程的开放性品社课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尽量减少纸上谈兵,要多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和反映学生需要的内容,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生活的认识、体验  相似文献   

16.
仔细翻阅高年级《品德与社会》(以下简称品社)的课本,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有着大量的社会知识,以丰富学生的阅历,拓宽他们的视野,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必要的基础。但品社这门学科又有其必然的特殊性,课程标准是这样定义《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由此可见,《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品德性是这门学科的灵魂。当然,品社教材中的社会知识,不论是教材中出现的历史、文学、地理知识等等,都隐含着一定的道德规范,承载着道德教育的重任。历史赋予我们善与恶的辨识与选择,文学闪烁着人性深  相似文献   

17.
只有注重评价才能促进教与学的反馈和激励作用,把个体的成长和进步放在首要位置上,才增强品社学科对儿童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品社课是非常有趣和轻松的,除课程内容本身吸引学生外,还有另一大原因使得品社课深得孩子们的喜爱,那就是不用考试。没有了“考试”这一让学生深感压力的评价模式,孩子们自然学习起来轻松愉悦。但作为一名品社教师,是不是因为不用考试,就可以忽略对品社学科的评价呢?  相似文献   

18.
建设全民族的道德素质,是国家实现富强的根本基础。道德的培养,要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开始,也要从他发育的初始阶段开始,因此,小学生的品社课就显得极其重要,而道德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处,开展品社课的教育,就必须将品社课的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机融合起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小学品社课生活化也是新课程目标下的教学方式的改革,也象征着教育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9.
开放式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及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巨大的作用。可是纵观我们的传统思品课教学,有多少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自由地呼吸"呢?思品教学实效性的滑坡直接危及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影响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思品教学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经过本学期的研究与探讨,在品社课程实施中,如何引领学生在品社学科中自主学习这一问题,我有如下感悟:1.利用课前调查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品社教材是面向全市学生编制的,其中提供的学习资料不可能满足所有地区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因此通过课前调查弥补教材学习资料的不足,尤为重要。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