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正值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颁发100周年,本文就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设立、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百年走势及特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作用与意义,从多视角系统深入地总结分析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百年辉煌及给人们的借鉴与启迪,仅撰此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2.
李光丽  段兴民 《预测》2005,24(5):76-80
我国未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科学家缺乏自由,包括选题、学术研究、科研管理等方面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是世界公认的最高科学奖项。一个国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次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地位、实力和形象,也是一个国家科学成就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研究历届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的成长经历,可以为我国培养杰出科研人才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复旦大学董美珍博士在2002年第2期<自然辩证法通讯>上发表了<百年诺贝尔的遗憾--她们为什么没有获奖?>一文,认为性别原因导致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颁奖对女科学家的疏漏.笔者却认为,她们之所以没有获奖并非完全是由于性别原因;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总体上具有公正性和权威性,可以超越性别的限制;科学奖励和承认基本遵循普遍性原则,并不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我们要避免带有先入之见的研究和分析,审慎地对待科学活动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问题,客观、公正地评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相似文献   

5.
《百科知识》2012,(22):1
正事件诺贝尔奖已不只一次与中国人结缘,然而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国籍的科研工作者却至今毫无斩获。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史的经济大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在科技领域,中国与世界领先国家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  相似文献   

6.
编者絮语     
诺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迄今,已经走过100个年头。百年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者的研究项目,对世界科学的进步、人类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期刊发特稿《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百年回顾与展望》,以飨读者。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五”计划建议,这是顺应时代进步要求的体现。本期的“专家论坛”栏目,我们刊载了赵营波同志的文章《用新的方式编制、审议“十五”规划》,文章以大协调学的研  相似文献   

7.
艾凉琼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0):229-232
从近三年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科研成果来看,科研合作在同一个实验室的紧密型合作为主要科研合作形式之一,以性情融合为基础,兴趣一致或知识能力互补等构成了科研主体的合作动机,互相启发、互相帮助的合作氛围增强了科研主体的创新能力,是一些科学家获得诺奖成果的原因之一。为此,要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需要从政策、管理上提倡科研合作,为科研合作创造良好条件,让科研合作多一些自主性,少一些"人为"性。  相似文献   

8.
<正>三大自然科学奖尘埃落定,但人们对它们的关注仍在持续发酵。三大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价值何在?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10月5日至7日,2015年度诺贝尔三大自然科学奖项逐一揭晓。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人类对抗寄生虫疾病的斗争找到了新方法。中微子领域研究第四次获得诺贝尔物理  相似文献   

9.
赵晋平  单谷  刘绮霞 《科研管理》2020,41(10):125-133
在中国科技的巨大进步为世界有目共睹的同时,如何培养世界级学者成为困扰我国科学界的重要课题。世界级学者的培养和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邻国日本频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本文通过分析日本政府的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动向,并聚焦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的科研管理机制和所资助的战略型基础研究的案例,得出了有助于世界级学者脱颖而出的科研经费制度、伯乐型评审专家和具有鉴别人才和技术能力的专业型科研管理人员的存在、跟踪式服务等因素对于日本频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起着不可或缺作用的结论。本文提出,今后我国除了制定明确的世界级人才培养战略目标之外,需要加大设置战略型基础研究项目的力度,尝试导入伯乐型项目负责人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对基础研究项目实施弹性化、跟踪式管理,打造能挖掘高潜力人才和技术的专业化科研管理人员队伍。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科技的巨大进步为世界有目共睹的同时,如何培养世界级学者成为困扰我国科学界的重要课题。世界级学者的培养和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邻国日本频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本文通过分析日本政府的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动向,并聚焦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的科研管理机制和所资助的战略型基础研究的案例,得出了有助于世界级学者脱颖而出的科研经费制度、伯乐型评审专家和具有鉴别人才和技术能力的专业型科研管理人员的存在、跟踪式服务等因素对于日本频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起着不可或缺作用的结论。本文提出,今后我国除了制定明确的世界级人才培养战略目标之外,需要加大设置战略型基础研究项目的力度,尝试导入伯乐型项目负责人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对基础研究项目实施弹性化、跟踪式管理,打造能挖掘高潜力人才和技术的专业化科研管理人员队伍。  相似文献   

11.
诺贝尔奖金是根据著名的瑞典科学家兼企业家阿·诺贝尔的遗嘱而建立的,其中三项自然科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经被全世界公认为最高科学成就的象征。此外还设有文学奖和和平奖,1969年以后瑞典政府又增设了经济学奖。在世界各国和各种国际组织颁发的数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2014年诺贝尔物理奖的科研过程和遇到的相关科研难题,进行了科技情报分析并结合TRIZ矛盾矩阵进行解题分析,并通过科研思路的难点的初级问题和产业终极问题进行科研思路解题的具体步骤,从而解释了诺贝尔2014物理奖的科研成功的科学思路选择的合理性,同时跟综该科研成功后的相关领域的文献量的变化和升迁情况和专利分布,并进行该技术发展进化特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在科学界影响巨大。作者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例,着重对获奖者取得获奖成就的年龄进行分析,并评价了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区”和“第二创造区”,提出了有关年轻科学家培养工作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据统计,从20世纪初至今,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颁发给与分析仪器发明发展直接相关的实验项目达27项之多,在全部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中,物理学科的占68.4%,化学学科的占74.6%,生物医学学科的占90%都直接与实验有关或本身就是实验项目成果,而所有的科学实验都必须借助于先进的  相似文献   

15.
在今年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9位科学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小人物”、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同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田中耕一一样,中村修二1994年研制出蓝色发光二极管时,还是日本一家小公司的普通技术员.  相似文献   

16.
在今年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9位科学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小人物”、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同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田中耕一一样,中村修二1994年研制出蓝色发光二极管时,还是日本一家小公司的普通技术员。  相似文献   

17.
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X光的发现者伦琴。诺贝尔科学奖所奖励的原始性创新科技,对整个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100年来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奖名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20世纪科学发展历程的缩影。 从1901年至1999年,获诺贝尔自然科学三大奖(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的项目中,最主要是重大的科学发现,占58.7%;重大的理论突破占22.8%;重大  相似文献   

18.
《发明与革新》2011,(12):9-15
核心提示:科学是严肃的、严谨的、深奥的、神奇的,正如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颁奖。2011年10月,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陆续揭晓。最先公布的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美国、法国、加拿大三位科学家获得,他们因在免疫学方面的发现而荣获此项桂冠。其中一半的奖金归于布鲁斯·博伊特勒和朱尔斯·霍夫曼,  相似文献   

19.
云舒 《今日科苑》2005,(11):18-20
倍受全世界人民为之瞩目的2005年度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评选已揭晓。这些自然科学家以超凡的智慧,呕心沥血地致力于科学研究,他们的科研成果既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福音,也推动了世界生产力的篷勃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诺贝尔奖自设立以来,受到整个科学界的瞩目,特别是其在自然科学领域设立的三个奖项,更是成为人类科技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诺贝尔奖各评审委员会一直采用同行评议制度,这种同行评议制度建立在高质量的评议人、严格的评审制度基础之上.但由于其高度的保密性,若干年来诺贝尔奖同行评议制度的运行机制一直并不为人所知.着重介绍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同行评议制度,并对比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制度,揭示其对我国同行评议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