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潮流新品     
★Senz空气动力学雨伞这款取名为“Senz”的别致雨伞,是世界上第一款不会在风雨中翻折的雨伞。它在设计中加入了空气动力学概念,外形上摒弃了常见的圆形对称伞面造型,转而采用了  相似文献   

2.
《陕西档案》2012,(3):45-45
我们都用过雨伞——那么有谁能回答出现有结构雨伞存在的问题?好吧,可能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但是对设计师Ahnll-Mo等人而言,其实现有雨伞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在使用雨伞之后,当我们要收纳它们时,总是被雨水打湿的那面朝外,这会很不方便,比如说,你可能会因此而把身上的衣服弄湿……  相似文献   

3.
上班途中突然下大雨,你走入便利店打算买一把雨伞"应急",眼前有五款雨伞,你会选购哪一款呢?选"立体款式"自恋度:25%选立体雨伞的你,自恋程度极低,属于自视平凡型。你对自己的外形没信心,认为自己相貌普通,促使你特别喜欢打扮,期望修饰自己的缺点,将优点发挥出来,所以你  相似文献   

4.
一个读书人,一个做学问的人,当他在一个时期一直关注某一个问题的时候,他往往会把所有遇到的资料、资源、场景等等,都往他所关注的这个问题上拉靠,他从这些资料、资源、场景中寻求有关这一问题的营养与供给,又根据在这个问题上已参悟出的有关结论来解释、分析这些资料、资源、场景.  相似文献   

5.
酷图秀     
岁一二、娜纂聋绪逻澎夔攀备淡)‘礴麟擎l矍淄麟雏鬓鬓羹饭 奥奥奥奥奥奥一奥迪? 敞蓬双座酷车 见到美女妈妈的表情 看看我的食指二头肌 看看人家的皮鞋,真是比刁 大小区别 翼 美人鱼见到猫的结果 那天我用口香糖把老板的车粘住了 这绝对够你使了 想吃人的鞋 经常保持一个动作的结果 雨伞的另一用处 ,O酷图秀  相似文献   

6.
潮流架     
《陕西档案》2012,(3):45
从百叶窗到晾衣架:Blindry伟大的鲁迅写出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而不那么伟大的设计师KimBobin等人,则创作出了从百叶窗到晾衣架的方便设计——Blindry:这是一个为小户型设计的多功能用具,平时可以变作窗户的格子,需要的时候翻转过来就能变成晾衣架。可能唯一的不足在于,设计图中是朝屋子里面翻转,而屋子里又能有多少阳光呢?也许朝屋子外翻转会更好。干燥面朝外的雨伞:Inverted Umbrella我们都用过雨伞——那么有谁能回答出现有结构雨伞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衙役呆得不行。刚刚说过的事,转眼就会忘个一干二净。有一天,上司叫他押解一个犯罪的和尚回府,临行时,他怕误了大事,仔细地将人与物查对了一番,便把和尚、自己和所带的东西编成了两句顺口溜。一边走,一边唠叨:“包袱雨伞枷,文书和尚我”.那和尚见衙役如此痴呆,便假装饥渴难忍,要与他喝酒后再行,呆衙役本来嘴馋,求之不得,于是将和尚的枷打开,和尚则趁劝酒之机,将衙役灌得酩酊大醉,然后把衙役的头剃个精光,又把法衣与枷给他戴上,便溜之乎也.呆衙役酒醒以后,查看了周围的东西:包袱、雨伞有,再摸自己的身上,法衣和枷也在,但见缺一个人,开始是惊呼和尚哪里去了,继而又摸自己的头,发现是光秃秃的,便说:和尚在,可我  相似文献   

8.
新闻事件回放2005年8月8日下午,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海边,在台风“麦莎”的肆虐下,海面上20多米高的巨浪一排排呼啸着扑向岸边。突然岸边有一个女青年被巨浪卷进大海。就在人们慌乱后退时,只见一个男青年纵身跳入巨浪中奋力游向落水者。凭借海浪的力量,他一下抓住落水者,这时一排巨浪把小伙子抛向岸边,却把女青年再次抛向大海。听到同伴喊叫,才知道这个小伙子叫魏青刚。此时人们看见落水女青年距海边约20米,魏青刚第二次又跳进海里,始终未发现落水女青年,他的体力已严重透支,岸上民警将他拉上岸。正当人们焦急的时候,一个巨浪将女青年打向岸…  相似文献   

9.
潮流新品     
《中国新闻周刊》2013,(21):94-94
1百科全书相机 这款为儿童设计的相机,灵感来自放大镜。它由可折叠的把手和超大触控屏组成,把手用来控制开关及拍照,而屏幕捕捉到的动植物,则可通过内置的百科全书显示相关信息。遇到有危险的动植物时,它还会示警,提醒小朋友避开。  相似文献   

10.
段义严 《兰台世界》2006,(1X):11-11
说起案卷封皮的“病”,作为梢案实际工作,大家或许都有感触。在整理装订件的时候,总是要把一张较大的牛皮纸(封皮)对折一下,做成封面(皮)和封底来包装件。折叠倒是很容易,然而做成美观实用的封面和封底倒不是一件易事。因为卷内件数量多少不一,在卷皮大小固定不变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卷皮包裹不住卷内件而导致件溢出卷皮之外的现象。这样必然会影响案卷的整齐美观,也不利于卷内件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潮流新品     
《中国新闻周刊》2014,(42):94-94
水井辘轳灯 如何用有趣好玩的方式调节台灯的亮度与色度,这盏水井辘轳灯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设计范例:摇动把手,灯泡便会在下半部磨砂或着色的玻璃“水井”中上升或下降,仿佛打水一般。 超便携打印机 超小体积,仅0.48kg,Brother A4幅面便携式打印机PJ673真正做到随时随地打印。PJ673可与移动终端进行无线打印,且每分钟打印6张,即使连续多张打印也丝毫没有压力。后期成本只需热敏纸,是您办公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12.
愈老愈美丽     
我在十七八岁的时候,曾经在心里立下誓言:我只活到30岁,想想30岁后,容颜渐老,思维迟钝,行动笨拙,鲜活水嫩的青春,忽拉一下便消失殆尽,活着还有什么劲儿啊?后来年龄渐长,才发现自己当初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可笑。是的,人都怕老,尤其是女人。但是,有一些  相似文献   

13.
随笔     
不知为何,写随笔时的心情比写作文时的心情要轻松得多,可能写随笔没有什么心理负担,是因为不怕失分吧。因此我说,随笔仿佛一湾栖息的小港。当学习一天累了的时候,便会拿起笔在这里抒发情感,调节大脑。随笔仿佛是心灵的天堂,当心境处于低落时,便会在随笔本上抒写哀乐,随后又释然,心里的结也自然开了,心灵又升华到另一个境界。随笔仿佛沙漠中的一泓清泉。当无趣的时候,拿起随笔本翻上一翻,心里便会多一些湿润,多一些遐想,多一些欢快的音符。抒写随笔的时候,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指导老师:何冠军随笔…  相似文献   

14.
《陕西档案》2013,(6):57-57
这是来自设计师SeeYewSiang的设计,一套可重复使用的折叠餐具。简单且不失功能性。它只有A4纸大小,看上去就像是一本合上的立体书。但是需要的时候,将之打开,就能自动展开一只碗来,碗的两边。则是一把平板勺子和一把平板叉子。OK!一套餐具宣告诞生!不过,手感一般……  相似文献   

15.
一九五七年反右斗争前夕,正值党提倡大鸣大放的时候,发生过一件轰动全国的事件,即所谓“左叶事件”。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一九五七年四月十七日,伏罗希洛夫由我国领导人陪同参观农业展览会。由当时农业部部长助理左叶担任向导,并负责维持秩序。那天去的人多,去的记者也多,因此在采访、摄影中发生了拥挤现象。左叶感到紧张,有点急躁了,恰恰在这个时候,摄影师韩德福拉了他一下,要他闪开些以便拍照。左叶当即发了火,问:“你要干什么?”韩答:“我要干工作!”左接着说:“是你的工作重要还是我的工作重要?再挤就让你们滚出去!”。这种在外事场合、国宾面前发生的争吵,造成了不良影响。事后,中国青年报一位在场参加采访的记  相似文献   

16.
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出版体制叶再生“出版”作为一门科学,有着它本身的规律,它会循着其本身的规律而发展。譬如社会上只要存在着一批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存在着紧张工作后需要消闲读物来调节身心的人,就会有《七侠五义》一类消遣小说的市场。这个市场的大小,...  相似文献   

17.
茅盾二题     
遗憾是一种心态,是老实人还能正视现实的心情流露,或者是未必老实的人,无法回避铁的事实时无奈的心情流露。如果是后一种人,如果事实尚能回避一下,哪怕鸵鸟似的回避,他就会毫无遗憾地把事情说得非常完美。  相似文献   

18.
一叠报纸放在一起,读者看什么、不看什么,都是由读者自己选择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很形象地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也说过类似的一段话:“不管作者的才智有多杰出,不管传播的信息有多重要,也不管印刷工人的技术有多高明,没有人阅读的印刷品只不过是一堆废纸和不值钱的油墨罢了。  相似文献   

19.
每天上班经过外滩,常见到有几个在马路上买镀黄的饰品,如果有往来行人路有兴趣或好奇地张望一下,原先在挑拣的“顾客”就会啧啧称好,一方面推荐一方面忙不迭地掏钱包,表示要买的决心。卖主的要价是项链每根30元,两根50元,那热心“顾客”就会拉观望的行人,两人各花25元共同买两条。一旦生意做成,行人买后离去,热心“顾客”兜了一圈又回到老地方,把她“买”的那根项链还给卖主。上海人把她们称作为“撬边”。“撬边”的有男、女、老、少,他们受雇于老板,成为推销假冒伪劣商品的“帮凶”。最近看到报刊上有关“有偿新闻”的文章,我忽然想到了“撬边记者”。凡是属于报刊、电台向被报道对象  相似文献   

20.
《电子出版》2005,(6):47-48
小 E 是记者,经常需要到处采访和了差,多半时间花在了等车、坐车或者坐飞机上。有的时候,小 E 也会把写好的稿件打出一份来,带在路上修改。有的时候灵感一来,干脆就在车上或者在飞机上写稿,回来后再把写好的稿件输入电脑,或对照着修改稿来改写电子稿件。这样的事情做多,小 E 就感觉很烦,就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