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利平 《西江大学学报》2003,24(3):34-38,50
本文考察了明清时期(1368—1911)白银和铜钱这两种金属货币的比价变动情况及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明清时期白银和铜钱的比价一直是变动不居的,而中后期银钱比价波动尤为剧烈。从总体来看,明清时期一两白银所能兑换的铜钱数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白银和铜钱的数量及其本身的价值、海外贸易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银钱比价。市场上劣质铜钱的大量涌现则是导致银钱比价剧烈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前夕,银贵钱贱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以往以清政府定例银一两兑制钱一千为参照系数来说明鸦片战争前银钱比价的上涨幅度的提法是不妥当的,它忽略了银钱比价中市阶与例价的区别;银贵钱贱现象产生的时间也被人忽略。比较嘉、迈以来市场上银钱比例的变化,可以认为银贵钱贱开始于乾隆中期,而不是与鸦片走私贸易泛滥同时出现;这一货币经济现象产生于中国社会经济内部的发展变化,而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是鸦片走私贸易导致白银外流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间的重要文献林则徐《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是一篇很有写作特色的文章。它将钱票影响银钱比价之论作为论改进行驳斥,在驳论中引出影响银钱比价失衡的真正原因是白银外流的论点,顺势提出了为解决该问题而生治吸食的主张。但文章没有像一般驳论文那样至此结束,而是又层层设敌,逐一驳斥,从不同方面论证了该主张的正确与有效,使这一主张在批驳中逐步而又水到渠成般地完全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4.
清在统治中国的200 余年间实行的货币制度为银铜平行本位制,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银钱比价时有波动,表现为银贵钱贱和钱贵银贱  相似文献   

5.
货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币制的演变反映了不同时代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二: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材料二:“今天下自京师达四方,无虑皆用白银……而银遂踞其极重之势,一切中外公私咸收给焉。”——《春明梦余录》集市“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小至斗粟尺布”。——《五杂俎》卷三材料三:清代采取银钱并用的货币制度。百姓出卖劳动产品得到的是铜钱,按市场比价折合成白银向国家纳税。清中期以前,银钱比价基本稳定(1两白银=1000文铜钱)。鸦片战争前夕以及战后,银钱比价从1000文升到1600文,甚至更高,出现空前严重的银荒(银贵钱贱)。材料四:图一回答:(1)扼要说明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其出现的历史意义。(2)材料二反映了明朝社会经济的什么特点?(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银贵钱贱”现象出现的社会原因及产生的社会影响。(4)材料四中图二货币铸造于何年?从国体角度看,中华民国在当时的亚洲有何历史地位?(5)结合材料四中的图三“人民币”,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银元之战”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其结果如何?[参考答案](1)秦统一货币。意义: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相似文献   

6.
生息银两制度是由政府拨出一项专用资金,将其交予商人或者政府官员进行营运生息的制度.康熙朝是生息制度的初创期,雍正一朝迎来该制度的成熟和飞跃,到乾隆朝由于制度的腐化最终走向衰落,销声匿迹.三个阶段清代生息银两制度的用途、发商方式是迥然不同的.另外,生息制度对当铺、银钱比价具有调节作用且对市场通货膨胀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政治冷漠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定政治现象,对经济社会发展弊大于利。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受众主体,政治冷漠现象的存在对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建设及政治社会化进程有重要影响。当前,关于大学生的政治冷漠现象有了一定数量的研究,对政治冷漠的表现、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应对机制等方面都有较为丰富的探索,但总体来说,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实践与调研、深度与广度等方面仍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加强、改进和提升。  相似文献   

8.
清中后期,为了调控银钱并行的货币制度,通过银钱比价稳定财政收入,地方政府纷纷设立官银号.各省官银号因滥发纸币、管理混乱等痼疾,对当时的金融秩序造成严重破坏.中央政府要求各省对官银号进行整顿和改制,而地方当局也希望官银号改制银行后能发挥更重要的金融作用.改制过程中,各省官银号虽尝试向现代银行的转变,但官股仍占重要比例,商股从无到有,却无法起到更大作用,甚至被迫退出.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企图将各省银行改为中央银行分行,进行垂直管理,各省不甘财权旁落,拒绝中央要求,双方为此进行了多番博弈.官银号因改制不彻底,存在无法克服的弊病.但是,官银号向银行的过渡,却是走向现代金融机构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9.
铜钱趣题     
在“花之国”里,大宗买卖用的是金锭,上面印有日期和钱庄主人的名字。但是平时通用的货币是银钱和铜钱。普通银钱和铜钱的厚度是变化无常的,有时2000枚银钱叠在一起的厚度还不超过3  相似文献   

10.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根据当前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最近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对走向新世纪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校既是国家各方面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又是对社会思想文化能够产生重要影响的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生着重要的影响,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大体可以概括为八个方…  相似文献   

11.
晚清私铸与政治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铸的泛滥是与政治腐败相互影响的。私铸现象的严重,这与官钱铸局的腐败,地方政府的腐败有莫大的关联。晚清更是如此,政治上的腐败因素一直对私铸的泛滥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局私"的普遍化、官铜的流失、胥吏的包庇、官查不严等等。  相似文献   

12.
清前期为平抑市场上铜钱价格,清政府采取如下措施:一,增加铸币量.二,增加铸铜的主要原料供应;购铜资金主要动用关税、芦、盐课税;而购铜行为又屡经变化.康熙开海后还购洋铜以弥补滇铜不足.三,处理阻碍铜钱流通中的私铸及毁钱制器等问题.随着市场铜钱量的增加,到乾隆中期以后,已改变了钱贵银贱的局面.此后,清朝政府的重心已不是平抑钱价,而改为平抑银价了.  相似文献   

13.
东北婚俗文化在清末民初这样一个急剧变动的年代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主要表现在婚姻生活、婚姻礼仪等方面,即出现文明婚俗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变迁在推动东北婚俗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不安定因素,但无疑都为东北近现代婚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美洲白银与早期中国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殖民地时期西属美洲生产了大约 1 0万至 1 3万吨的白银 ;其中向美洲以外地区输出了大约 80 %以上 ,这些白银的近一半流入了中国 ;白银之所以流入中国因为当时中国存在巨大的贸易顺差 ,白银作为货币可以平衡贸易 ,同时 ,从白银与黄金的世界比价看 ,白银的价格在中国大大高于欧洲 ,作为特殊商品的白银可以被从欧洲贱买而到中国贵卖 ,从中套利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对早期近代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但明朝的灭亡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衰落也同当时中国白银输入的减少甚至外流有直接的关系。可以说 ,美洲的白银生产与中国早期近代的经济发展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5.
清末,由于殖民势力的入侵,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趋尖锐,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的巨大变化已超过了旧有法律调整的范畴,迫使清政府决定修订《大清律例》。  相似文献   

16.
清末股份制企业的政企关系逐渐由政企合一模式向政企分离模式转变,但政府并未彻底放弃以行政权力干预企业经济活动的做法,传统的政府干预经济政策具有很大惯性,使清政府总是试图依靠政治权力直接约束资本主义企业,封建专制政治体制阻碍了政企关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以中国为主要贸易对象的东西方白银贸易迅速发展;中国币制发生重大变革;中国铜钱广泛流通于日本等东亚地区;清朝取代明朝成为朝贡体制的核心。该时期政治、经济、币制的变动对日本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日本近世以金、银、钱为主要币种的货币制度的建立,从而奠定了日本近代货币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广西本土人才萌生于汉,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明清时期广西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人才的成长,一批广西人才在全国斩露头角。但是明清时期广西人才在地理分布上很不平衡,在空间上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从明代到清代,桂北的人才优势地位由于桂东人才的崛起而逐渐削弱,原先曾是人才空白地带的桂西也出产了大量人才,广西人才的分布呈现出由点的集聚向面上铺开的趋势。明清时期广西人才分布的这一地理演变是广西政治、经济、教育格局演变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新近出版的《许宝蘅日记》堪称反映清末民初北京政治和社会风俗的资料宝库。许宝蘅清末任职军机处、承宣厅,民国初年又任总统府、国务院秘书,长期活动于政治中枢,对袁世凯在光绪帝、慈禧太后去世、辛亥清室让位、民初获取大总统职位的活动均有记载。在新旧政权交替的过渡时期,许氏身为幕职人员,敬业为公,谨慎忍耐,顾全大局,因而很受袁世凯的信任。民初官场黑暗,许宝蘅始终能有一个狭小的生存空间,多少与"项城旧人"的特殊身份有关。日记中对袁氏活动的零星记载,除了披露内幕和细节,也可对今人了解鼎革之际政治演化过程有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洋务运动标志着晚清和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那么,清末“新政”则是晚清和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继续。它把洋务运动已经开启的中国军事、文教和经济近代化进程推向深入,同时在政治近代化方面又取得历史性突破,客观上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然而,晚清统治者政治上的保守却使其随晚清政权的倒台遽然终止,晚清近代化进程的继续因之夭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