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73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近代”一词有两种含义,指时间或社会发展形态。中国史学界“近代”、“现代”说法的指称对象虽渐趋一致,但实际教学、科研中,二者相混,难以硬性规范。“近代”应明确为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史,其上限以鸦片战争为标志,但只具相对意义,近代史时段-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亦不能作僵化理解,应根据具体研究对象来确定研究的时空范围,淡化“上限”概念,拓展中国近代史研究视野,在理为 宏大的历史时空中考察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走向,将是中国近代史学科新的突破和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人生设计活动要遵循人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切合社会需要、满足环境许可、符合个人实际、保留发展空间、控制方案风险等基本原则,针对他们面临的重大人生问题进行,主要包括社会化活动、职业选择、知识结构、能力与非智力因素、人际交往、婚恋与家庭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利用废旧混凝土块经过破碎、分级并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形成的骨料,称为再生粗骨,基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的基础上,配制一组再生混凝土,强度设计值为C40替代率为50%,一共3个试块。在通过实验室自动加载装置进行加载试验。记录再生混凝土试块的极限抗压强度值。对替代率为50%的再生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和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再生骨料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值与天然骨料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值进行比较,替代率为50%的再生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比天然骨料混凝土的极限抗压强度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社会变革要求大学历史教育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文化引领,学习中国文化史课程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文化遗产,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开阔历史视野,增强理性意识,该课程对于当今文化创新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文化史教学应使学生明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唤起他们人生创造的激情。教师应努力探寻文化史教学与学生专业发展、学生生活的契合点,建构文化史学习与学生人生发展的联系,实现历史教育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魏源"师夷长技"论开启了近代思想界学习西方的历程,"师夷"主要集中于西方"船坚炮利"的先进军事科技,但并不限于"战船"、"火器"、"养兵练兵之法",还包括先进工业科技的引入,近代工业的建设,经济政策的调整等,"师夷"要求对传统教育内容、科举词章取士制度加以变通,并进而延伸出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憧憬."师夷长技"论广泛涉及到军事、经济、科技的现代化,并影响到此后早期现代化意识向教育、政治领域渗透.魏源的民族意识虽然还带有华夏中心观、文化主义的情节,但已显露出冲破"夷夏大防"、摒弃华夷之辨的理性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晚清企业经历了由政府官员、清政府有关部门特许核准创立,逐步过渡到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依法设立的演变过程,出现了政府主导发起创立、政府主导招商募集创立和私人招商募集创立企业等方式。相应地,企业创立原则亦由特许核准创立转变为根据有关章程、法规依法设立。  相似文献   
7.
晚清思想精英人士强调富国要以富民为基础 ,肯定了人们追求财富的牟利行为 ,呼吁政府放弃干预民间经济活动的传统政策 ,鼓励自由创办资本主义企业  相似文献   
8.
魏源"师夷长技"论开启了近代思想界学习西方的历程."师夷长技"论广泛涉及到军事、经济、科技的现代化,并影响到此后早期现代化意识向教育、政治领域渗透.魏源的民族意识虽然还带有华夏中心观、文化主义的情节,但已显露出冲破"夷夏大防"、"摒弃华夷之辨的理性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清末中日“间岛”交涉为个案,揭示了日本歪曲利用中朝界务遗留问题,策划“间岛”事件,制造领土纠纷,通过协调与列强的关系,谋求对华扩张的有利局面,以六案交涉向清政府发起外交总体战,迫使清政府对其让步,使其在东北南部地区的势力得以大为扩张。  相似文献   
10.
郭嵩焘通过对洋务活动的反思及对西方文明的探究,指出西方文明具有整体性,有本有末,并从政治、经济、教育等诸多领域探讨了西方各国强盛的根本.他的“本未”论显示出洋务思想向维新思想过渡的特色。郭嵩焘的“本末”观拓展了中国人的文化视野,他关于学习西方、标本兼治的论述,实质上是用“本”、“末”这对传统范畴,广泛地探讨了经济、教育、文化及制度等诸问题,在早期现代化求索过程中,在理论上作了创造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