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职教育园区的集聚模式主要有:市场推动模式、政府主导模式、混合作用模式:高职教育园区的集聚类型主要有:指向型集聚、经济型集聚、规划型集聚;高职教育园区集聚效益主要包括外部规模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效益、创新效益、竞争效益等:高职教育园区集聚效益主要受市场需求程度、政府支持力度、院校数量与规模、院校的办学能力、院校间的协同关系、院校间的共享能力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园区的集聚模式主要有:市场推动模式、政府主导模式、混合作用模式;高职教育园区的集聚类型主要有:指向型集聚、经济型集聚、规划型集聚;高职教育园区集聚效益主要包括外部规模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效益、创新效益、竞争效益等;高职教育园区集聚效益主要受市场需求程度、政府支持力度、院校数量与规模、院校的办学能力、院校间的协同关系、院校间的共享能力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园区集聚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市场需求程度、政府支持力度、院校数量与规模、院校的办学能力、院校间的协同关系、院校间的共享能力等。提高高职教育园区的集聚效益,打造国内一流高职教育园区,必须从政府、社会、企业、高职教育园区与高职院校等层面采取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4.
论高职教育园区的潜在经济效益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园区的潜在经济效益主要源于园区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联结经济;规模经济优势主要在于相同院校的互融,范围经济优势主要在于相异院校的互补,而联结经济优势则主要在于相近院校的互通。高职教育园区的潜在经济效益主要受院校数量与规模、院校的办学能力、院校间的相似程度、院校间的互赖关系、院校间的共享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高职教育园区规模经济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园区集群化办学模式具有规模经济的基本特征。高职教育园区的规模经济来源于规模扩大带来的平均共享成本下降,并伴生着经验曲线效应。高职教育园区的规模经济主要受院校数量与规模、院校的办学能力、院校的招生与就业、院校间的协同关系、院校间的共享能力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职教育园区范围经济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园区集群化办学模式具有范围经济的基本特征。高职教育园区的范围经济来源于分工与合作办学引致的教育资源的范围扩大。高职教育园区的范围经济主要受院校数量与类型、院校的办学能力、院校的学科专业覆盖面、院校间的相似程度、院校间的协同关系、院校间的共享能力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园区集群化办学模式具有联结经济效应的基本特征。高职教育园区的联结经济优势产生于具有高度相互依赖性的数个办学主体之间的互动活动中。高职教育园区的联结经济主要受院校数量、院校的办学能力、院校间的相似程度、院校间的互信合作关系、院校间的协同共享能力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的龙头城市,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和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在推进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的过程中理所当然也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中小企业的产业集聚基本上属于政府规划扶持的园区型产业集聚。本文分析了上海在推进中小企业产业集聚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元治理模式是指对高职院校、社会与政府等高职院校治理主体的治理形式、机制进行宏观安排,达到治理机制的优化配置。元治理模式可以通过强化高职院校、社会与政府间的责任和能力属性,避免高职院校、社会以及政府间治理方式的相互倾轧,实现三者间有效结合;同时,即使面对高职院校元治理失灵的困境,也可在认识上分清治理得失并进行反身性定位与定期重新评估,在实践上通过承认治理方式的多样性来规避治理失灵风险,并在可控的范围内建成普遍的价值观。提升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元治理策略有:推动高职院校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共振"、探索推进社会办学主体作用、强化政府统筹发展高职教育的法制责任等。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聚是一种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经济组织形式,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区域分工效益。现代印刷业是新兴都市产业,产业集聚是印刷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土地问题是制约印刷产业集聚发展的瓶颈,为加快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必须破解企业经营用地的瓶颈问题。结合城市工业总体布局规划和印刷企业发展现状,从行业趋势、地区差距和企业集中度等三个维度,分析总结郑州市在推动印刷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的努力与经验,提出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条,发挥企业集群优势,规划专业产业园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专业是高职院校具体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载体.如何设置专业,设置什么样的专业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结合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的实践.介绍一种适用于具有浓郁行业特色的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模式--"链化-集聚武"模式,对其内涵、意义、设置过程和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对其实施成效作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由集聚经济效应谈大学城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集聚经济的涵义,指出大学城的功能在于产生集聚经济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优化城市地域结构、促进资源共享和培养创新环境。为了避免集聚不经济现象,政府应加强其调控职能。  相似文献   

13.
质量与规模的失衡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问题,规模调适应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当务之急。以经济效益、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高职院校规模调适的依据,通过更新办学理念、确立调控目标、制订实施方案、确定实施载体等措施作为高职院校规模调适实现目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围绕为什么要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怎样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三个基本问题,论述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是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高水平院校,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应切实加强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建设,正确处理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关系,狠抓内涵,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由集聚经济效应谈大学城的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简要介绍了集聚经济的涵义,指出大学城的功能在于产生集聚经济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优化城市地域结构、促进资源共享和培养创新环境。为了避免集聚不经济现象,政府应加强其调控职能。  相似文献   

16.
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集聚刻不容缓.在借鉴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政府促进型、市场主导型和产业集聚推动型这三种人才集聚模式的基础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需求,建立系统的"三位一体"人才集聚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以现有金融集聚理论为基础,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和博弈论视角分析了中国金融集聚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中国金融集聚形成的动力机制可概括为两条路径:一是需求诱致的渐进式金融集聚形成机制;二是政府主导的强制性金融集聚形成机制.中国金融集聚的形成过程体现出一系列重要特征:即以需求诱致为基础的供给主导型特征;金融集聚的渐进式过程;金融集聚呈现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同时中国金融集聚又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且以国际资本和国际惯例为导向.由中国金融集聚的形成机制和特征分析表明,中国金融集聚的未来演进趋势将向着一条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引入市场规则的混合形成模式发展;同时金融集聚过程的需求诱致特征更为凸显;金融集聚的形成将更多体现为政府参与的多重博弈,区域金融发展竞争加剧的未来格局.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规模扩张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湖南高职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是:多方联动、多管齐下;选择"内涵与外延并举,数量与质量统一"的扩张模式;坚持战略性与适应性并行进行结构调整;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优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构筑高职院校规模发展的互补互动机制;创新高等职业院校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泉州产业集聚水平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泉州都市型产业发展应以地方政府导向为主导,逐步向以市场导向为主导的模式转变。据此,从产业政策、配套设施和产业链三个方面提出促进泉州都市型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商务旅游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务旅游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相依存与促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商务旅游与其他服务业在空间、产业层面上也是相融合与互动的。以上海市为例,商务旅游功能的优化和商务旅游产品的开发主要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商务旅游为核心产业的开发、以商务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开发、以商务旅游为基础配套功能的开发等三种途径和景区复合叠加型、商务活动伴生型、交通枢纽依托型、专业供给吸引型等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