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鹦鹉赋》作年,学界有建安三年(198)、四年(199)二说,通过梳理祢衡生平,考定《鹦鹉赋》作于建安二年(197)冬。  相似文献   

2.
才华横溢、颇有辩才的一代少年英才祢衡因为性格孤僻乖张而早逝,但他留给世人的一篇《鹦鹉赋》却名垂千古.堪称汉赋绝品。历史不会因为他的早逝而淡漠他。反而因《鹦鹉赋》和他身上所遗存的中国文人那股愤世嫉俗、落拓不羁之风而永远铭记,他真可谓是魏晋文坛昙花一现的生命奇葩。  相似文献   

3.
鸟兽类题材的作品最早可追溯至成书于春秋时代的《诗经》,发展到南朝梁代,萧统主持编纂的《文选》已将题材类型分为十五种,鸟兽类是其中一个重要门类。该门类着重收录了贾谊《鸟赋》、祢衡《鹦鹉赋》、张华《鹪鹩赋》、颜延之《赭白马赋》、鲍照《舞鹤赋》等五篇赋作。本文则追根溯源,从历史文献资料记载出发,以文本内容分析为基础,联系萧统文学思想及《文选》的总体选录标准,总结出《文选》鸟兽类赋的选文趋向。  相似文献   

4.
拟作现象历来不受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尤其是赋品的拟作。本文从祢衡的《鹦鹉赋》说起,以此来审视魏晋文士对其的模仿,并探究他们模拟创作的初衷以及当时文人特有的"英才情结"。  相似文献   

5.
祢衡(173—198)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临邑东北)人,东汉末期一位天才的辞赋家。他的作品传世甚少,郑樵《通志·艺文略》载有《处士祢衡集二卷》,久佚。今存《鲁夫子碑》、《颜夫子碑》、《吊张衡文》等,见《艺文类聚》及《太平御览》。代表作《鹦鹉赋》,见《昭明文选》一弥衡的代表作是《鹦鹉赋》,这篇脍炙人口的抒情小赋是在宴会席上一气呵成的。江夏太守黄祖的长子射为章陵太守,尤善待衡,射大会宾客,有人献上鹦  相似文献   

6.
酒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文人墨客之间的关系更是亲密无间。"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正是说明文人对酒的深切喜爱。文章在分析《历代赋汇》之所收酒赋的基础上,探究酒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自江淹《恨赋》、《别赋》被萧统收入《昭明文选》之后,遂作为江淹辞赋之代表作广为人知,其次第也多从《文选》编排,先《恨》后《别》,钱钟书先生更以为"《别赋》乃《恨赋》之附庸而蔚为大国者"。但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并结合江淹仕宦经历的考察,认为《别赋》先出《恨赋》后作的可能性更大。《别赋》所写并非简单地按类排比,而融入了江淹本人与亲友、家人辞别的感受;《恨赋》也不仅仅是代古人申恨,其中秦帝、赵王等人都寓有特定的指向;故《别赋》或作于江淹赴吴兴途中,《恨赋》当是江淹自吴兴返京口后所为,二赋之写作动机及命意均与江淹特定经历,尤其是江淹与建平王景素的关系密切相关。循此入手,不但可以对《别赋》为何而别,别者何人,《恨赋》为何而恨,恨者何事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而且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别》、《恨》二赋之写作特征及在江淹诗赋创作历程中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8.
赋体溯源     
《汉书.艺文怎》录载赋包括辞与赋,说明辞赋本属于一体。第一个以赋名篇的是荀卿,贾谊用荀卿“赋”之名,屈原辞之实,创汉初骚体赋,枚乘《七发》定汉赋体式。上溯屈、荀之辞赋,根于《易》,宗于《诗》。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遂初赋》为主足点,以《汉书·艺文志》与《两都赋序》辞赋理论之辨析为突破口,结合西汉末年社会思潮、学术隆替及文人心态的考察,探究西汉之际赋学流变之轨迹,及《遂初赋》在此演变中的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10.
刘浏 《天中学刊》2011,26(4):48-50
西汉辞赋大家扬雄关于"赋"的评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影响深远。但是"诗人之赋"涵义隐晦,引发了后人的诸多揣测。通过分析《史记》、《汉书》和扬雄本人作品中的"诗人"一词及《左传》中"赋"的用法,可知扬雄所谓"诗人"指《诗经》作者,"诗人之赋"即为《诗经》中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韩愈赋评     
韩愈贞元、元和两个时期的赋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上具有不同的特点.韩赋反映了封建社会在用人方面的失误和不公,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韩赋短小简要、构思新颖、语言精炼,突出体现了以文为赋的特征.韩赋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但抛弃了散体大赋的诸多长处,缺少鸿篇巨制,故在赋史上不可能产生太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一向被人称为“中国的卢梭”,相似的命运和遭遇、相近的精神个性和内在气质,吸引着郁达夫走近了卢梭。作为郁达夫最崇拜的外国作家,卢梭对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在郁达夫的创作中主要体现为大胆的自我暴露、“返回自然的皮及诗情画意的自然描写。  相似文献   

13.
意在探究赋体缘起,与小学家、纵横家、小说家及楚辞家之关系,证明赋体之形成及由复杂因素之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特肤病康是中药复方制剂 ,对于家畜皮肤的皮疹、溃疡、瘙痒、炎性渗出等具有良好疗效。现根据“新药研究指南”有关规定对其做了抗炎实验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药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司马相如的<美人赋>到蔡邕的<青衣赋>,汉代女性题材赋经历了类型化到个性化的演变过程,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汉代儒学盛衰变化的过程和赋家对汉赋地位思考演进的过程.这种思考促进了文学独立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16.
<高唐><神女>二赋为宋玉之作本无疑;然其"序"均非宋玉所撰,而是昭明或之前的某人摘相关著作的文字以为之.苏轼、王观国等人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故均责昭明以"玉日‘唯唯一以上为序,可谓责非其所当责;而持相反观点的何焯等家以<诠赋>仅就大赋说的"履端于唱序"说此,则昧于别矣,且未甚明此"序"异于彼"序".刘大白、陆侃如诸学者否定这二赋为宋玉所作,其失主要的仍缘未明此两赋"序"与所"序"者非出同一人之手所致.  相似文献   

17.
量词"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对量词“副”的研究,虽然揭示了名量词“副”某些方面的语义特征,但还不够完备,遗漏了一些用法。正因为这些分析都是举例性质的,故不能较全面的分析归纳。文章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调查研究了上千万字现当代的作家作品,共得到做量词用的“副”字987条,并在此基础上对量词“副”进行了对比、归纳和分析,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西汉散体赋和先秦隐语在本质特征上有相似性,它们都以"状物"为表达的目的和手段,从而可确认隐语为散体赋的正源,并以此作为探讨散体赋文体形成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闲情赋》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评价,最初昭明在编《文选》时没有选它,而在其编的《陶渊明集序》中却又进行高度评价,这非昭明之矛盾,而是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所致。  相似文献   

20.
疑问副词"复"是来源于表"又、更、再"义的频率副词"复",这是符合类化机制的。疑问句语境是频率副词"复"虚化为疑问副词的句法环境。疑问副词"复"开始表示询问语气,后来主观性增强,具有了反诘语气。由于语言的"择一原则"和优胜劣汰机制等原因,在竞争中"复"的疑问或反诘用法处于劣势,并逐步被"又、还"所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