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010-2015年高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试题均分稳定,分值差异逐渐缩小;试题篇数适中,体裁多样,考查时代集中;试题形式多样,题型丰富。命题趋势从识记转向理解,从名家、名作、名句向非名家、非名作、非名句延伸,存在"钟摆现象"。建议加大改革力度,保持选做题型,做好难度调控,注意命题规范。  相似文献   

2.
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语文的重要考点,本文从分值分配、题型、考查的篇数和句数、体裁、作品年代、考查形式、作品出处、作者统计等方面,对2007~2012年新课程高考语文卷的名句名篇默写的命题特点进行分析,并对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注重阅读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结合近两年的高考试题,高考命题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考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价值的。特别融入"四层四翼",强化情境设计。情境是高考评价体系中的考查载体。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考查内容和"四翼"考査要求,是通过情境与情境活动两类载体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考语文注重通过情境化命题来考查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状况,在命题层面明确提出要以情境为载体考查考生综合能力。通过对高考语文2021-2022年全国甲卷试题进行分析发现,高考语文情境化命题的产生,主要基于高考评价体系变革的要求及科学构建语文核心素养、促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变革的需要。高考语文试题情境内容主要包含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学科认知情境。想要在任务情境中更好地体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需要加强课堂体验,提供多元情境;依托教材抓手,丰富情境设置;摒弃题海战术,拓宽阅读视野。  相似文献   

5.
焦文林  王胜 《语文知识》2003,(12):37-38
结合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和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特点,我们认为名句名篇默写的备考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把握趋势,回归教材考生复习名句名篇,首先要把握住命题趋势。从1991年至1999年共考查34个名句,  相似文献   

6.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高考语文的必考内容之一,为了科学有效地指导2014年高考名句名篇默写的备考工作,笔者对安徽省近五年来(2009年-2013年)的高考名句名篇默写试题进行了归纳整理,从不同角度对这些试题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其命题规律和命题特点,并提出了一些备考建议,供广大师生参考.  相似文献   

7.
“默写常见的名言名句”既是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的知识点,也是促使中学生熟知中华优秀文化和提升自身修养与审美情趣的方式之一.2014年全国18套高考语文名句名篇试题多出自经典文学作品,考查遵循了稳中求变的原则,以教材内容为主,取材集中,注重考查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不过,名言名句默写考查仍以机械记忆为主,要求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相对较少,考查传统文化知识点的文学常识题目也不多.在对语文卷名句名篇试题进行文本分析和特点总结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为了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名句名篇,教师应该鼓励他们扩大课外阅读广度,在学习中兼顾语句和语境,并在默写名言名句时加强汉字书写的规范性,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相似文献   

8.
任宝剑 《学语文》2011,(2):48-48
1.2011年安徽省高考说明的语文部分较去年是迈小步,不停步,稳中微变。从2006年开始,安徽高考语文自主命题已走过五年.在亮点频现.争议不断中渐趋成熟。今年的《考试说明》凸显“平稳”特色:突出大纲“以能力立意”。考查学习能力的层级不变;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考查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内容不变: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保持不变;但名句名篇的默写范围有变;试题形式稳中有变。  相似文献   

9.
高考评价体系是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导,在明确高考数学科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确定考查理性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探索、数学文化4类学科素养,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创新能力5种关键能力,提出具有学科特点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通过设置课程学习情境、探索创新情境、生活实践情境3类试题情境落实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高考评价体系对指导高考数学内容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综观2014年的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在命题形式上继续沿承了以往的命题顺序和结构模式,即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词鉴赏、名句默写、小说阅读、传记阅读、语言文字应用、作文等,继续保持了150分的总分值。在稳定形式的基础上作了适度微调,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基本应试能力。  相似文献   

11.
黄圣婴 《现代语文》2008,(5):124-125
从1992年起,高考开始进行默写考查,但到了1999年,在当时“减负”的大环境下,又取消了这种题型。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等的呼声中,自2002年语文高考又恢复了名句名篇默写的考查,目前已连续进行了六年。  相似文献   

12.
桑哲 《学语文》2014,(2):33-36
自2002年语文高考恢复对名句名篇的考查。至今已延续了12年。从全国范围来看,2007年、2009年、2010年、2013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总数均为18套;2008年多一份四川延考卷、一份汉语文卷.为20套;2011年、2012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总数均为17套。2007年~2013年,除2007年的浙江卷、2008年的汉语文卷没有对名句名篇默写进行专项考查外。我国高考语文试卷全部专项考查了名句名篇的默写。  相似文献   

13.
新高考名句默写已跳出了单纯的识记层级,融合了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层级的考查,原来简单的默写填空变成了精致的语言运用题,有时类似名句鉴赏,有时又像补写句子,情境多样,形式灵活。分析其题型特点,按照名句与题干语境间关系可以分为描述型默写和补写型默写两大类,如从所填名句间关系考查则又可分为连续式和间隔式两种。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高考复习中理清各种类型,举一反三,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4.
从近两年高考命题的实际来看,在对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考查中,以名句名篇为主,文学常识为辅,名句名篇是"重头戏"。大部分省市已经不直接设题考查文学常识,但对名句名篇的考查仍然作为考题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在"2011年江西省高考语文试题结构"中对这一考点又作了进一步的要求:"必修教材中要求背的一定要落实,选修中要求背的最好落实。"因此,考生对这一考点内容的复习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并为各国政府日益重视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如何在高考等统一考试中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进行客观准确的测试,已成为教育和考试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梳理语文核心素养中心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高考等大规模考试的特点,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高考考查内容目标的建构路径,主张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四翼"为考查路径、以整体化考试设计和情境化问题设计作为高考考查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高考语文卷中检测考生识记能力的稳定考点,题型基本以填空为主。对于这一考点,应明确两点认识:①突出"常见"。所谓"常见",一是知名度高,二是常被人们引用。由于目前教材规定中学生背诵的篇目有所增加,《教学大纲》为高考语文指定了40篇背诵诗文(10篇古文和30首诗词曲),这就是时有变化的考查形式背后不变的内容选择——名句名篇命题主要取材于此。②不忘"名篇"。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考生容易把"名句名篇"狭隘地理解为"名句",而忽视了课内"名篇"中其他的普通语句。事实上,近几年全国卷名句名篇默写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更注重名篇的完整段落乃至全篇的默写。  相似文献   

17.
高考物理命题对标《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体现"强化基础考查、优化情境设计、深化关键能力考查"的理念,引导高中物理教学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养达成。高三备考时,要以"巩固基础、完善体系、综合应用、提高能力"为主线,用好"思维可视化"策略完善知识结构,用好"发掘命题视角"策略优化思维方式,用好"化繁为简"策略突破新情境问题,用好"分类突破"策略精准应对各类题型。  相似文献   

18.
韩海涛 《考试》2003,(3):30-31
要求“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高考语文试卷中新增加的内容。通过对名句名篇的背诵考查,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精髓,熏陶渐染学生的思想情感,培养人文主义精神,增强语言感悟能力。作为高三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提高对名句名篇的识记理解,并且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分数呢?笔者在复习实践中,总结了“六要”方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家福 《现代语文》2002,(11):38-41,55
犤命题特点犦默写名句名篇是2002年高考语文重新恢复的一个考点。从2002年高考试题看,该题考查内容均为教材中中国古代诗文名篇中的名句,这些名句名篇均在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之内,不蔓不枝,不偏不怪,学生都非常熟悉。其考查方式是带有明确提示性、限制性的默写填空,题目的具体要求是“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且为三选二的宽松要求,这就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答题难度。应该说,这是一道得分比较容易的题目。但从2002年高考实际情况看,考生此题得分并不高,反映了考生知识积累方面的薄弱。犤解题指津犦解答此类…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基础教育众多学科中受非议最多的一门学科。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语文学科经历了两次声势较大的批判,对中学语文教学和语文评价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考语文命题也因此饱受争议。当前,对高考语文命题争论的核心是高考能否真正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本文从语文教育批评的角度审视了1998—2008年11年间高考语文命题在语文能力上的变化,以期窥探其得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