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尽管国内外著作权法都对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的合理使用进行规制,但是由于技术保护措施的利用、微量许可交易模式的兴起和权利的滥用,又使得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合理使用陷入困境。只有对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专门法条和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间接适用的合理使用法条进行修改,才能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赢得空间。  相似文献   

2.
"信息网络传播权"对信息资源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出现,分析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对数字图书馆馆藏作品采集、图书馆服务的制约,提出了图书馆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信息网络传播权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版权法赋予版权人一项新的权利——信息网络传播权,却没有明确规定对版权人的网络传播作品的权利予以限制。数字图书馆建设受到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制约,面对“海量作品”的“海量授权许可”,使其陷入一种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现阶段数字图书馆的主体性质仍为社会公益事业,应该得到较为宽泛的例外。  相似文献   

4.
网络环境下的作品复制权与数字图书馆的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品数字化是作品的一种使用方式,从保护著作人权利的立场出发,作品的数字化转换当然属于权利人的专有权利,属于法律性质的作品复制。数字图书馆是把作品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加以储存,并对读者提供服务。数字图书馆在建设和服务过程中对涉及的作品信息采集、作品数字化、作品信息网络传播、作品数据库等方面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应当予以充分的认识和尊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陈兴良诉中国数图公司一案的分析,得出数字图书馆将作品数字化应根据其性质和使用目的。适用合理使用、法定许可或授权许可的法律制度。修改后的著作权法新增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应是数字图书馆予以关注的权利。法院首创的“接触说”可作为今后判定数字图书馆是否侵权的法理依据。为避免侵权,数字图书馆可以采用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和数字版权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的法定许可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数字图书馆现有的版权使用方式中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探讨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法定许可制度存在的必要性.然后借鉴版权补偿金制度的思想,构建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法定许可制度的一个蓝图,并且设计了数字图书馆负有的义务和相关的配套管理制度,使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的法定许可制度更加具有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实施为图书馆使用和传播数字作品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它没有承认数字图书馆的法律地位,对数字图书馆在信息获取、信息服务及资源共享等方面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面对我国现行法律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矛盾冲突,图书馆界应深入研究我国的法律法规,并积极投入到法律条文的修订中去。  相似文献   

8.
适用于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的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了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立法模式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的类型,剖析图书馆的业务与网络传播的关系,将可适用于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按照不同的标准分别划分为两大类型:从信息网络传播权立法模式来看,可以分为适用于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以及以承载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功能的若干项著作权专有使用权例外所构成的、可适用于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从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的适用主体来看,可以分为适用主体为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以及适用主体为网络信息提供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例外。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阐述数字图书馆运行中涉及到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基础上,论述了数字图书馆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规定下,应合理地规避权利人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并提出一些有效的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数字时代的邻接权制度,讨论了数字图书馆邻接权人主体地位的确立依据,分析了《著作权法》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对著作权限制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条款,认为现有法规条款还不能够满足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需要,还有必要确立数字图书馆应享有的相应信息网络传播邻接权,并论证了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邻接权的权限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