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文星 《培训与研究》2009,26(11):128-129
翻译活动不仅仅是语码之间的简单转换,而且必须充分考虑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不可译性是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语言的不可译性和文化的不可译性。本文结合实例探讨文化不可译性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一直是翻译界关注的话题。本文以卡特福特提出的语言和文化的不可译性论中文化的不可译性为基点,以《宁波——这方水土这方人》中英对照本为分析文本,旨在从语音、词汇、句子及语篇层面来举例分析,说明文化的不可译性并提出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使文化的不可译性逐渐向可译性方向转化,以便促进和加强中西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龚腾龙 《考试周刊》2011,(41):28-29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互相转换,它对传播一个民族的文化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可译性只是相对的,而不可译性却是绝对的。本文从语言的不可译性和文化的不可译性两方面论述了翻译中的不可译性,以及语言的杂化与不可译性的关系和影响。翻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源语信息的流失。我们不能把翻译的功能看得过高,同时也要不断加强文字能力去努力呈现原文的风貌。  相似文献   

4.
不可译性是指由于源语和目标语存在差异,源语所表达的内容在目标语中找不到相应的对等表达,从而导致翻译困难或无法翻译的现象。不可译现象在翻译中经常存在,目前已有不少研究,但专门针对情景喜剧幽默不可译性的研究不多。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角度,以情景喜剧《老友记》为例,探讨情景喜剧中英语幽默汉译的不可译性及其造成的翻译的幽默缺失,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了造成英语幽默不可译性的原因,并试图提出一些补偿策略,降低由此造成的幽默缺失。  相似文献   

5.
冯一洁 《考试周刊》2012,(73):23-24
语言之间的共同点远远超过不同点。所以语际翻译是可能的。语言之间存在的可译性成为翻译的理论基础。但是,这并不排除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本文通过事例着重分析了翻译的可译性为什么有限度.并且分析了不可译的情况及其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6.
试论英汉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中,原语与译入语之间由于源流截然不同,在化背景和生活环境方面,有根本的差异,所以有些语言字不能用另一种语言字准确完整地把它再现出来。译入语本身缺乏相应的表达方式,这是相对不可译性产生的根源,或译入语缺乏对等的表达形式,这是绝对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本就两种不可译性分别予以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7.
可译性和不可译性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需要从理论层面加以深化。同构理论解释了文化和语言是如何保证或阻碍跨语际交流的。文章也介绍了一些在英汉翻译中经常采用的把不可译变成可译的技巧和策略,这些技巧和策略就是翻译中的变通。  相似文献   

8.
郭凤伟 《职业技术》2006,(12):226-227
中西方文化由于各民族之间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产生了巨大的差异。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在进行语际转换时造成了不可译现象。但由于思维的同构性,语法的相似性及文化间的融合性,中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内仍具有可译性,通过陌生化翻译方法,不但完整地翻译了异域文化,更使读者耳目一新,了解并最终接受异域文化。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功能看可译性问题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语言的认知表达功能决定了语言之间的总体可译性,语言的文化功能决定了语言之间的相对不可译性,而语言的美学功能决定了语言之间的绝对不可译性。本文从《红楼梦》选段再看可译性的语言功能观,认为翻译中可译性是相对的,翻译可译性有天生的限度。  相似文献   

10.
翻译的不可译性和可译性赵云龙,刘慧玲翻译中遇到不可译性的问题是常有的事。翻译是搞语言文字的转换工作,所谓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也完全是针对语言文宇而言的。世界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共同特征形成了翻译中的可译性,而各区域民族因地理条件和文明程度等方面的调异形成了语...  相似文献   

11.
郭凤伟 《职业技术》2006,(6):226-227
中西方文化由于各民族之间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产生了巨大的差异.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在进行语际转换时造成了不可译现象.但由于思维的同构性,语法的相似性及文化间的融合性,中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内仍具有可译性,通过陌生化翻译方法,不但完整地翻译了异域文化,更使读者耳目一新,了解并最终接受异域文化.  相似文献   

12.
黄亚丽 《现代英语》2023,(22):45-48
翻译中一个长久探讨的话题就是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问题。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对翻译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了文化维度上的不可译性。文章以三个《论语》的英译本为例,分析了中国古典典籍在文化维度上的可译性问题,希望能对文化典籍的翻译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译入语语境是原语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移植到译语以后新的生存环境。译入语语境对翻译起着明显的制约作用。其具体表现为对原语语言和文化信息的阻塞和过滤,导致翻译中不可译现象、文化信息丢失、文化信息调整等现象的产生。正是译入语语境对翻译的这些制约作用.导致了各种翻译技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诗歌翻译的不可译性一直深受语言学家和翻译家们的关注。对于不可译的处理,译界许多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以及相应的翻译策略。作为翻译策略的一种新取向,创造性翻译(creative translation),简称创译(transcreation)特有的文本再造功能可以帮助解决源语和目的语文化差异导致的不可译。  相似文献   

15.
由于语言的局限性以及不同国家之间语言和文化的不同,翻译当中存在着不可译性。本文将结合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中的不可译性现象进行讨论,从而总结出不可译情况出现的部分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中西方文化由于各民族之间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产生了巨大的差异。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在进行语际转换时也必然会产生障碍,造成了不可译现象,但由于文化间的趋同融合性,中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内仍具有可译性,通过陌生化翻译方法,不但完整地翻译了异域文化,更使读者耳目一新,了解并最终接受异域文化。  相似文献   

17.
王斌 《海外英语》2013,(13):142-144
由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都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翻译中便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可译的现象。根据英国语言学家、翻译学家卡特福德在其著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对不可译性的分类,主要从语言上的不可译性和文化上的不可译性两方面来分析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现象,并针对不可译性提出了实用的翻译应对策略。以期加深翻译学习者和英语爱好者对不可译性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其掌握翻译策略,从而提高其翻译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都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翻译中便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可译的现象。根据英国语言学家、翻译学家卡特福德在其著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对不可译性的分类,主要从语言上的不可译性和文化上的不可译性两方面来分析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现象,并针对不可译性提出了实用的翻译应对策略。以期加深翻译学习者和英语爱好者对不可译性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其掌握翻译策略,从而提高其翻译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然而要将其译成英文却是非常困难的事,由于中西文化与语言的巨大差异,两种语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可译性。本文从诗歌的表达形式、意象和典故三个方面举例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浅析了语言、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问题,主要探讨了卡特福德的翻译限度理论,举例讨论了语言的不可译性与文化的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