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分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特征基础上,建立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创新的因果关系图和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用Vensim PLE对所构建模型进行仿真。采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对模型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有效模拟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规模和创新的发展。对模型的调控变量进行灵敏度分析,提出了扩大集群规模和加强集群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了BDA电于息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然后分析跨国公司对BDA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形成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借助跨国公司促使BDA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升级的相应逻辑及路径。  相似文献   

3.
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福州市产值比重最大的产业集群,在福州市的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然而,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也遇到一些挑战。文章分析了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并对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黄友兰  余颜 《科技管理研究》2014,(3):180-183,196
基于灰色关联法结合实证数据分析重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影响程度较大的政府投资总额、区域生产总值与重庆市IT行业人均年收入等指标,结果表明,重庆市政府政策和集群所在区域经济发展对集群综合竞争力存在较大关联且为正向影响,而重庆IT业人员薪酬激励发展现状较同类地区IT业人员薪酬激励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集群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未来重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应该在保持优势的同时,侧重改善人员薪酬激励现状,鼓励集群结构和管理方式由传统型转向具备高技术产业特色的结构和管理模式转变,尤其是在产业价值链上游积极培育和制定人才计划。从而整体提升重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作为吸收FDI最多的行业之一,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受到FDI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本文在计量模型中设置虚拟变量进行最小二乘法估计,使用224个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的省际面板数据,探讨从1999年到2006年FDI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以及FDI对三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其他地区的影响的区别.实证结果表明:外资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存在较为明显的溢出效应;FDI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在其他要素投入(包括FDI)相同的情况下,产业集群地区的发展明显快于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6.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广东省目前已有电子信息、互联网、生物医药等创新型产业集群,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设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上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产业集聚度高,建设了大量的创新平台,有一定的创新水平,广深两地初步形成了创新集群的雏形。但对比国内外先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广东省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存在创新平台功能单一、高层次人才不足、部分地区创新效率波动大等问题。基于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许强  应翔君 《软科学》2012,26(6):10-15
从核心企业的视角出发,选择张江生物制药产业集群、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顺德家电产业集群等4个典型案例,研究传统产业集群和高技术产业集群形成的协同创新网络的异同。从网络成员、网络结构和互动行为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核心企业主导下的传统产业集群与高技术产业集群在协同创新的范围与程度两方面存在差异,并揭示了造成两类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行为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科技服务业作为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对于实现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服务平台、科技服务资源、科技服务模式、科技服务人才的现状,聚焦长江中游城市群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优势产业集群,阐述了优势产业集群科技服务需求,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优势产业集群科技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优势产业集群科技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结合外资嵌入型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特征,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外资企业在产业集群网络中的位置和作用,以及外资企业与本地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网络规模有待扩大,外资企业相对本地企业数量较少,网络密度的稀疏性降低了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该外资嵌入型产业集群的网络中心化不高,每个企业在网络中都占有一席之地,集群中外资企业的点度中心度指标值并不突出;集群网络中拥有联结关系最多的仍然是本地企业,外资企业对本地企业的影响力有限,并未充分发挥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资嵌入型产业集群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雷平 《软科学》2009,23(10):12-16
利用2002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省际面板数据,通过研究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区域集聚效应,探讨了我国省际水平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的区域根植性。结果发现,在省际水平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内部规模经济效应与雅各布斯外部性,直觉上应当在高技术产业中表现较为显著的马歇尔外部性与相关产业集聚效应并不显著,表明从省际水平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还没有形成集群的协作优势,进一步的产业结构研究显示,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受国际产业布局影响大,产业价值链缺乏区域根植性是导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当前集聚效应特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我国及内蒙古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分析了内蒙古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作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内蒙古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内江科技》2013,(12):27-27
<正>近年来,内江经济开发区采取五大举措助力台商工业园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科学合理布局。内江台商工业园按照"绿色、低炭、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进行统筹规划,重点发展计算机关键设备,培育电子信息、精密制造和新材料等产业。整个园区按照"一园五区"(即:产业孵化区、电子信息产业区、精密机械产业区、高端技术研发区、生活配套区)进行功能分区,围绕"产业集群优化,投资环境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总体要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内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采取五举措,积极助力台商工业园发展。一是科学合理布局。内江台商工业园按照"绿色、低炭、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进行统筹规划,重点发展计算机关键设备,培育电子信息、精密制造和新材料等产业。整个园区按照"一园五区"(即:产业孵化区、电子信息产业区、精密机械产业区、高端技术研发区、生活配套区)进行功能分区,围绕"产业集群优化,投资环境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总体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许昌发制品产业集群成因及发展问题分析,指出内生型发制品产业集群的不足及其轴轮式集群发展模式的缺点,剖析发制品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招工困难、利润下滑、产业链条短、人才短缺等问题,并对许昌发制品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发展趋势迅猛,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可以说,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前景是明朗的,是乐观的,但是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是迅猛的,但也是不成熟的、不稳定的,总而言之,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是需要我们及时发现并解决的。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云南的电子信息产业相对其他省份较为薄弱。文章通过研究云南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改进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构建模型,对云南电子信息产业投入要素进行分析,指出云南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问题,并结合云南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技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与持续创新生命周期之间具有关联性.在比较科技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持续创新与非持续创新生命周期的基础上,探讨了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演化的内在机理,构建了集群持续创新周期演化的数量模型,研究了集群周期和持续创新周期演化的关联模式,并对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产业合作已成为当今区域经济实现更大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深入分析京津冀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点、优势和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的定位与合作模式,提出了促进京津冀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协作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于黑龙江省的老工业基地改造、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介绍了黑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黑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电子信息领域设备产业是重大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分支,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掌握好该领域的基本情况对于保障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的安全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梳理我国电子信息领域专用设备保障能力,重点关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电子元器件领域的专用设备发展情况。系统分析发展现状与国家政策,总结存在问题,提出电子信息领域专用设备短板与优势产品及有关政策建议,从而为推动电子信息领域专用设备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