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17,(2):124-133
自1980年代末期以降,日本开始遭受少子化问题困扰。因为少子化不单单是一个人口减少问题,它会衍生出很多其他社会问题。因此,如何在少子化背景下养育孩子、如何实施学前教育,便成为日本全社会不得不面对的紧迫课题。以至于学前教育政策竟然成了日本举国应对少子化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我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0-14岁青少年的比例都呈不断下降态势。迅猛发展的老龄化与日益严重的少子化叠加,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劳动力减少,其对国家可持续发展、对人口结构的负面影响必将日益显现。反观日本,其多年来努力遏止少子化趋势、想方设法克服少子化不良后果的经验教训,对于已经进入少子化、老龄化社会的中国似应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少子化现象在日本非常突出,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提前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同样面临少子化危机.本文就中日两国少子化的形成及原因进行对比研究,可为我国少子化问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日本是最早进入少子化社会的国家之一,面对少子化给高等教育带来的严峻挑战,日本教育部门和高校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以保证其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竞争力。我国高等教育可借鉴其经验和教训,在政府和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建立有效的少子化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4.
日本自上世纪70年代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少子化"现象日益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社会问题,将威胁到民族存亡和国家兴盛。本文对日本"少子化"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认为其产生的根源是男女地位不平等。少子化问题将给日本的社会和经济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已成为日本政府和国民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日本自上世纪70年代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少子化"现象日益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社会问题,将威胁到民族存亡和国家兴盛。本文对日本"少子化"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认为其产生的根源是男女地位不平等。少子化问题将给日本的社会和经济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已成为日本政府和国民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日本不仅人均寿命全球第一,出生率在国际上也是处于最低水平。日本已经成为全球少子化的先驱国家。人口少子化是日本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现在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少子化问题,如今日本政府正在考虑推动"带孩子上班"等相关政策来缓解少子化问题。少子化现象背后隐藏着很多因素,当然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现代女性意识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李岩 《华章》2010,(36)
近年来,日本少子化问题日益突出,日本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例为世界最低.日本的少子化问题对日本的教育、经济、社会、政治等诸多方面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少子化将成为21世纪日本政府需要面对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8.
少子化(低生育水平)是人口发展的阶段性状态,由之引发的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减少将人口问题与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国、日本的高等教育先后于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经历了少子化时代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减少的压力。根据有关人口预测的相关研究,2008年后我国进入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由增转减的阶段,这一趋势将持续至少10年。诚然,美日等国高等教育在少子化时代的改革举措为我国高等教育应对少子化时代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减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日本育儿支援政策的推进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日本的少子化问题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产生的背景与多种因素有关。以少子化现状为契机,日本政府制定、推进了一系列家庭育儿支援政策,这对有着相似家庭育儿状况的中国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少子化”问题是日本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为遏止“少子化”现象,有效提升婚育率,日本着眼于破解“少子化”现象发生的价值观基础,将儿童和青少年的价值观塑造作为一项重要突破口,力图通过价值观教育为下一代日本人树立积极的婚育观和健康的家庭观。为此,日本实施了一系列由政府主导,以中小学课程和实践教育活动为主要载体,由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价值观教育策略。主要包括:实施以“家庭规划支援”为重点的生涯教育策略,构建以“家庭科课程”为核心的课程教学策略,开展以“代际互动体验”为主题的校社协同策略等。从我国低生育率问题逐步凸显的时代课题出发,我国既需要夯实物质基础和制度框架,也需要注重价值构建,大力弘扬积极的家庭观、健康的婚育观和全面的人生观,倡导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尤其应注重发挥价值观教育服务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的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11.
关于流动人口子女基础教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由农村向城市流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一个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然而人口的流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社会问题。在这一社会变迁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而又易被忽视的问题就是流动人口子女的基础教育问题。本文从制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导致流动人口子女基础教育困境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ocial dimension of lifelong lear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mographics, 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issue of the birth of fewer children, which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urrent social issues in Japanese society. When conside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long learning and demographics, the issues arising from an ageing population are usually the focus of policy‐makers. This perspective often overlooks crucial children’s issues, such as child developm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child’s daily environment.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se the issues arising from a society with fewer children independent of the concept of an aged society with fewer children in an attempt to emphasize these essential issues. The presen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long learning and the issues surrounding the birth of fewer children is based on two perspectives. The first perspective seeks to remove barriers such as the economic burden of educating children and the traditional stereotypical gender‐roles that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birth of fewer children. The second perspective includes a response to the negative influences that the birth of fewer children has had on family’s experiences of child rearing and on children’s growth. Specifically, this paper develops the second perspective by focusing on three aspects: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social skills; children’s growth as influenced by a high adult:child ratio; a decline in the quality of child rearing. Three issues are identified as necessary in order to build a Japanese society that fosters children: (1) embracing the concept of the ‘family‐friendly company’; (2)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mixed age groups to participate in learning programmes based on communities and schools; (3) reconsidering an intergenerational exchange programme.  相似文献   

13.
浅谈我国国防教育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防教育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国防观念的强弱,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和存亡。实践证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越发展,就越要有加强国防建设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国防教育,是增强国防观念,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历史时期,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我们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必须自觉摆正经济建设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关系。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应该把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结合起来,统筹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的关系,统筹人口结构与经济社会结构的关系,统筹人口内部结构的均衡关系,统筹人口运动中的代际公平。  相似文献   

15.
陈莹花 《湘南学院学报》2003,24(6):30-33,37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一种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其主要内涵是通过人口、资源、环境等的相互平衡,实现经济社会的长期、协调发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加强环境保护的同时,必须要长期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减轻过多的人口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以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清初以来 ,特别是乾隆年间 ,广东人口增长较快。鸦片战争之后 ,广东地区较全国其他省份 ,社会动荡尤剧 ,天灾连年不断 ,人口流失频繁。但是 ,由于康熙、乾隆年间新生人口多、基数大 ,所以清末广东人口仍呈缓慢发展趋势 ,这在全国其他省份实在少见  相似文献   

17.
人口控制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迫于人口压力,我国采取人口控制政策。但这影响了传统的生存保障模式,对公民生活保障产生巨大负面影响。国家在实行人口控制的同时应当构建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做到人口控制与社会保障的协调进行。  相似文献   

18.
流动儿童是在当前户籍制度下人口流动的必然结果,他们在流入地受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在公立学校受到歧视,在民办子弟学校只能接受低质量的教育.流动儿童的高质量教育,对社会稳定和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解决流动儿童面临的问题需要改革当前户籍制度,完善教育制度加强对流动儿童教育的倾斜,强化对流动人口和流动儿童的社会教育.  相似文献   

19.
Although social competence in children has been linked to the quality of parenting, prior research has typically not accounted for genetic similarities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or for interactions between environmental (i.e., parental) and genetic influences. In this article, the possibility of a Gene x Environment (G × E) interaction in the prediction of social competence in school‐age children is evaluated. Using a longitudinal, multimethod data set from a sample of children adopted at birth (= 361), a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was found between birth parent sociability and sensitive, responsive adoptive parenting when predicting child social competence at school entry (age 6), even when controlling for potential confounds. An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revealed that genetic strengths can buffer the effects of unresponsive parenting.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讨论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时,关注的重点是如何解决与父母一起流动的孩子在城里上学的问题。而对于那些“留守”在农村的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却鲜有人予以足够的重视。不可否认的是,留在农村的子女的总数要远远大于流动到城里的孩子的数量,且这些儿童由于情感缺失引发了诸多心理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