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职院校中科学构建通识教育课程新体系,对于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构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新体系,必须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实际状况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从遵循高职院校的类型特征和职业教育规律切入,将通识教育与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及其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有机结合,将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有机融合,使课程建设与环境优化相互渗透,综合体现高职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高效而科学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应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不能简单模仿或复制普通高校通识教育的观念和模式,应围绕人文素养、品德素养、审美素养等理论教学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等方面设计教学内容,拓宽教育途径,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更贴近企业、行业、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技术批判理论下的高职教育通识课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在专注于培育"技术人"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意义和价值层面的审视.笔者从技术批判理论出发,揭示高职教育为什么要实施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同时,这也为构建高职教育通识课程的理论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高职通识课程应建立平行式模块化通识课程架构,这种架构以专业技术为核心不断向外辐射,呈现出科技、伦理、人文等面向.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在高职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与通识教育,以陕西部分地方高职院校师生为调查对象,开展了调研分析。认为构建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与通识教育教学体系应立足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逐步建构起互相推进的公共艺术教育与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努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品德素养、审美素养,在高职院校形成"文理工交融"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通识教育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素养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建构网络化通识教育平台是现代信息化教育条件下的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新举措。认清网络化通识教育的现状、趋势及其实践意义,研究网络化通识课学习模式,有利于进一步建构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与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在目标内涵上具有一定程度的价值耦合与精神相契,但与普通高校通识教育相比,高职院校推行通识教育还刚刚起步,存在理念、制度、课程、教学等方面障碍。开展合乎新时代高职特色的通识教育应理念践行,体制破题,名校协同,加快通识教育"进度";通过课程推进,名师塑课,"三教"改革,提升通识课堂"效度";通过通识转型,翻转课堂,自主学习,深化通识育人"精度";通过环境优置,价值引领,浓郁文化,保持通识育人"温度"。  相似文献   

7.
一般意义上的通识教育通常包括"相互融通"、"培养理性"、"守护大学精神"三层基本涵义,"通识教育"是构成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的核心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应是其基本宗旨之一.时下,一些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存在着若干困境,为此,高职院校要走出观念上的误区,积极开发精品的通识课程,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文化素养,走通识式的道德教育,推进人文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8.
生态视域下的高职高质量课程具有整合性、动态生成性、开放性等特征。当前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主要存在职业核心素养与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分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内容固化、“双师型”教师自我发展能力弱化、课程管理与运行制度体系僵化等问题。建设高职院校高质量课程可采取如下路径:融合职业核心素养与专业技能,构建课程目标体系;打破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壁垒,动态整合课程内容;激发“双师型”教师自我发展,推进课程有效实施;改革课程管理与运行制度,保障课程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对学生廉洁品质的培育,存在廉洁教育的误区.概述高职"产教融合"的教育要求及廉洁品质的内涵特征,分析"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廉洁品质培育的意义,指出高职院校廉洁品质培育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人品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最后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廉洁品质培育路径.高职院校有...  相似文献   

10.
职业素养是直接与高职学生今后的职业环境和岗位需求相对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无论从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是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言,通识教育对于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具有重要作用。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通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特色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竞赛课程、环境课程,论述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基点,开发高职通识课程的实践。同时,提出对保障高职通识课程顺利实施的初步建议,即全员化的职业素养培育理念,全方位的通识教育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1.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的核心是要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的几个转变,即由"知识就是力量"到"能力才是力量";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把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的"两条腿"改为"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陈鑫 《职教通讯》2017,(33):25-26
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以高职通识教育"工匠精神培育"为切入点,探讨了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通过凝聚价值共识、加强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自省和实践体悟、强化工匠文化熏陶,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潜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3.
培养"职业人"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追求,决定了高职院校应当促使学生成为职场中的优秀人才,故而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职场核心素养。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职场核心素养源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两个客观依据。在基本内涵上,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职场核心素养不是发展职场专业素养和职场基础素养,而是发展有关职场交往和职场活动的核心知识、技能和情意,具体体现为统筹素养、人际素养、科技素养、系统素养和媒介素养等五个要素。在培养方式上,采用"融入式"或"整合式"的教学活动,高职院校可以有效的、全面的促使学生养成职场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受教育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高职院校中不同程度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技能教育、轻人文素养的现象。艺术教育是培育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只有认清当前高职院校非艺术类专业的艺术教育现状,进而转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丰富艺术教育形式,适当满足学生对流行艺术的需求并扩大兼职教师队伍才能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高职教育中植入通识课程,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路径.高职教中通识课程的设置,应从遵循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和职业教育规律切入,将通识教育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后续教育过程中的可持续性有机结合,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合、彼此渗透,在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不同的课程形式中体现职业发展所需的能力、人格培养的教学目标,建立高效、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正>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育场所,负责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术人才。教育界普遍认为,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与学院内提供的教育教学服务具有直接关系,故而多年来,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都着重从提升教学服务质量入手。实际上,学生管理同样影响人才培养的实际质量,因为所谓"高素质人才"指的是,同时拥有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综合型人才。教育教学服务主要培育学生的专业素养,而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育一定程度上需要通过日常学生管理工作得到落实。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应该得到校方重视。目前来看,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高职物流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高职院校办好物流管理专业应该实现从教学规律到岗位需求规律的转变,着重提高学生的"职业化"素养和实践性技能,同时积极推行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差异化"战略。  相似文献   

18.
"卓越计划"试点工作必须依据通用标准,立足行业标准,明晰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重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地方工科院校要坚持以能力培养和素质培育为主线,注重课程体系的整体性、消弭学科专业界限、通识与专业教育统一和培育通识课程特色。要综合"核心课程型"和"分布必修型"课程优势,通过"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形式,重点完善"公共核心课程"、建设"工程基础课程"和开发"跨专业综合课程",以满足"卓越计划"对学生共性和个性发展的要求,体现地方工科院校通识教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是高职教育的第一要务。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构建应体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提炼人才培养的内涵,扩充职业素养教育的载体,健全以学生职业素养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高职院校应通过构建职业素养培育体系,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明素养的提升来推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许多高职院校的做法。高职院校可以把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互渗透和结合,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过程中实现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