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宋初百年士风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明理学的光环往往误导了人们对宋初百年士风的看法,宋初士风承袭晚唐五代余风,道德节义观念缺位。宋初百年士风演进的过程,是宋代儒学复兴的过程,是道德逐步振兴、士风由颓废消沉逐步走向高昂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士风与民风联系密切,而且士风往往对民风起到引领的作用.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不满南宋士风浇惰现状,对士人蹈虚谈玄、重私轻公等习气加以批评.净化士风宜始于正士,他认为,通过“致道成德”塑造士的理想人格,再借助道德实践,用士风来化导民俗,促进社会的开明进步.  相似文献   

3.
从<赵翼诗编年全集>这个窗口,可以看出乾嘉时期诗歌创作的祈向以及诗学宗趣及其转变.通过诗风可以透视士风的变化,由士风又可管窥世风.反之亦然,乾嘉时期特殊的世风影响着士风的演变,而士风的转变直接影响着诗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士风是指当代士人的精神风尚。一个时代的文学创作必然会受到当代士风的影响。建安士风对建安诗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社会上的重文风尚为诗歌创作的繁荣创造了优越的环境;其二,建安士人的济世情怀是形成慷慨悲凉诗风的重要原因;其三,建安士人的个体自觉意识使诗歌形成了总体特色下纷繁多样的创作个性;其四,建安士人怡情悦性的生活观使诗歌的审美属性得以强化,创作趋向华美精工。  相似文献   

5.
<正>士风:士人风尚,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东汉士风历来为古今学者所称道,从文献材料看,古人对东汉士风一般从以下几个层面去理解:一是指士人的个体人格,称为“风格”,如《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膺)风格秀整,高目标持”;二是指士人的群体行为准则,称为“士行”、“士节”、“士则”,如称东汉名士陈寔“言为世范,行为士则”(《三国志·邓艾传》引《陈寔碑》);三是指士人学风,有时称“儒风”或“儒者之风”,如《后汉书·儒林列传》曰:桓灵之间“儒者之风盖衰矣”;四是指士人精神的社会效益,有时称“风化”,有时直接称为“风俗”,顾炎武《日知录·两汉风俗》:“党锢之流,独行之辈,依仁蹈义,舍命不渝,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三代以下风俗之美无尚于东京者。”对东汉士风的全面探讨是个复杂课题,不仅是个史学问题,还涉及社会心理学、文化社会学诸多内容,其中对东汉士人精神风貌流变的考察是十分必要的,而“禄利”、“名节”之变,当是东汉士风变迁的基本特征及倾向。  相似文献   

6.
当前关于魏晋名士风范的论述,言及东晋士风,多以魏晋风度概之,视其所论,实重阐释西晋与正始士人所表现的风范,而忽略了东晋独有的士风以及士人的主体性。该文试杂撮史料,离析出谢安的个人形象,并从东晋"任自然而有节"士风对其性格形成的影响出发和谢安个人的历史功绩对"任自然而有节"士风的影响分析之。  相似文献   

7.
魏晋时期,三国归于晋,政治格局重新统一,真正的演绎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局面。魏晋士风在政治格局的分裂与统一间进行着残酷却又唯美的转变,儒家受到百般冷遇,新思潮在风雨飘摇的动荡之中激荡,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在士风转变的长途跋涉中进行着自由、真实而漂亮的交替。本文从魏晋时期的士风特点,及其对当时人们生活现状和思想影响的现状,从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存在意义的角度出发,进行魏晋时期士风转变时期新思潮的激荡背景和意义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北宋仁宗朝是北宋士风重建的重要时期,民族边患、积贫积弱的政治现实激发了士大夫文人的济世情怀.与此同时,道教思想在仁宗朝也有长足的发展,成为士人摆脱现实困扰、慰藉心灵的重要依托,并深刻影响着仁宗朝的士风与文风走向.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与颍州隐士常秩之交往在宋代很受关注。长达二十年的交情,却因为后者的应诏进京而彼此失欢。常秩改易前节,欧阳修知人不明,皆因此事在宋代流传广泛而为人熟知。其实,欧常交往不应该仅仅看作二人私交,而是当时士风建设的组成部分。欧常之交往以失败告终,但宋代士风建设并没有失败。常秩被丑化,欧阳修知人之失被放大,恰是士风建设成功的反映,表明廉耻已经成为士林评价人物的基本标准。宋代士风建设的成功经验在今天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考察南朝文学,当然要从士入手。任防是南朝士人的典型代表。将任防的作品与相关史志的记载对照来细读,发掘任防与各文士集团的关系,是《任防与南朝士风》一书鲜明的特点。该书还从士风与文风的角度对任坊诗文的特点进行了概括,这种概括又是建立在对经典评价和阐释的基础上的,因而对研究南朝文学和士风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宋末元初的浙江词坛,在词的审美取向上呈现出地域的共同性:一是重视词的声律美;一是讲究作词时锻炼的工夫;一是特别强调词整体品格的雅正。而这种地域的共同性,与宋元之交浙江一地崇尚文雅的风俗人情、深婉精致的文风、以及这些词人宴游诗酒的生活趣味、懂音识曲的家学师承渊源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在分别介绍以授课为向导、以案例为向导、以问题为向导和以资源为向导的四种教学模式(LBL、CBL、PBL和RBL)的基础上,结合任职教育的特点,提出了在任职教育中运用“LBL—CBL—PBL—RBL四轨教学模式”的观点,并对如何运用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汉代铜镜七言诗铭文体现的奉顺阴阳、追慕神仙和征服夷狄思想,显示出鲜明的汉武帝、汉宣帝时代精神。联系这类具有七言诗镜铭的铜镜产生时间以及“柏梁联句”的传说加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古代七言诗在西汉时已经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设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垄断法的有效实施必须依赖于一个强有力的执法机构。我国在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设置模式上应借鉴国外反垄断执法机构设置的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反垄断执法的特殊性,打破传统的行政机构的设置模式.建立一个独立的、专业的、权威的,拥有行政权、准立法权、准司法权的反垄断执法机构,以保障我国反垄断法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电液伺服阀的工作原理及各部分对其工作的影响;论述了电液伺服阀产生故障的原因及电液伺服阀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阶级形式的国家自夏代产生以后,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林立,国与国之间交往频仍,形成了中国古代各诸侯国之间的国家关系及处理国家关系的政治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催生了先秦国家关系哲学思想,即“为政以德”、“协和万邦”、“和而不同”、“禁暴除害”。这些哲学思想对和谐世界的提出和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提供深厚的哲学基础和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以来关于长篇小说文体的研究呈方兴未艾之势。从研究的重点来看,问题集中在文体概念的界定、文体本体的探究、文体的时代特征及流变趋势的宏观把握、具体作家作品文体研究等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虽呈逐步丰盈之势,但对应于一路高歌的长篇小说创作而言却稍显单薄,并存有概念界定不清、研究方法单一、重要文体现象被忽视等不足,为研究者留下了一定的学术生长空间。  相似文献   

18.
学校变革是面对真实的问题、阻力而采取的行动,而行动需要思维方式的指导,行动的转变也源于思维方式的转变。学校管理变革作为学校变革这个“语境”的一个部分或是一个方面,它不是孤立于这个“语境”,而是与这个“语境”的其他方面相关联、影响的,这是言说学校管理变革的背景。学校管理变革是对如此存在的学校管理进行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战略行动。文章试图探讨支撑这个战略行动的思维方式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年龄与性别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非参数的方差分析方法,结合实际调查数据,发现性别、入学年龄等非主观因素对小学生学 习成绩的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20.
论新规则对乒乓球技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乒乓球直径由38nm改变为40nm、赛制由21分制改为11分制、发球采用开放式的发球技术,这些新规则的采用使乒乓球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分析了这种改变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训练及技战术水平以及对世界乒乓球运动的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提出了正确认识和把握乒乓球运动规律、掌握先机和占据主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