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底线思维蕴含着深刻的、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和思想,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治国理政思维方式,是指导我国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科学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师提出六个方面的要求,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运用底线思维提供了重要指导.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掌握底线思维方法,自觉将底线思维运用到本职工作中,言传身教,守正创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从方法论角度看,就是立足实际,走群众路线,科学运用治国理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深入学习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上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关键是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今天的国内外形势和新常态下的新理念,在新常态下领会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方法,把握规律性,增强贯彻治国理政新思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治国理政是执政党治理国家和管理政务的基本方略,是党执政能力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具体体现,中共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目标的指导思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宣传、贯彻和落实治国理政"三新"的主阵地,以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指南,坚持"四个服务"宗旨,深刻理解治国理政"三新"内涵,科学认识治国理政当前面临的新态势,努力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把党中央治国理政"三新"思想化为青年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4.
鲜明的人民立场、反映事物本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习近平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用于治国理政实践,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发展。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最根本的就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了她,也就掌握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精髓,掌握了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三进”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为了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三进”工作,依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相关理论,分析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三进”工作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办好社会主义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指出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三进”工作准确性、主体性、学以致用等基本原则,提出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三进”工作的路径,即通过“因势而新进教材”“因人而化进课堂”“因时而进进头脑”,来提升“三进”工作的效率和实效。  相似文献   

6.
历史实践证明,自马克思主义形成较为完备的学说体系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石,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力量之源。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后,习近平总书记以扫除新时代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性问题为核心,在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指导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举措,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全面的治国理政体系。这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实中国最新发展成果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治国理政具有鲜明的红色文化底蕴,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号召全党同志在治国理政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铭记党的初心,先后"三上井冈山"缅怀革命先烈,追寻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在成长道路上深受革命文化的熏陶,在工作上深受革命精神鼓舞,在治国理政层面上以革命理想信念为追求。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把井冈山精神与党的初心紧密结合,不断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进程。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实践逻辑蕴含着实践与理论之间的思维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治国理政奋斗目标的民族复兴论是逻辑起点,治国理政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时代主题论是逻辑主题,治国理政发展指导思想的发展理念论是逻辑枢纽,治国理政战略布局的四个全面论是逻辑核,治国理政总体布局的五位一体论是逻辑展,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强军兴军论是在军事领域的逻辑延伸,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合作共赢论是在外交领域的逻辑拓展。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主席对治国理政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习近平主席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开创者和践行者,经常运用各种比喻,这些妙喻真言言简义丰,不仅使表达更加贴切易懂,还蕴藏着深刻的哲学内涵,让人回味无穷,值得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党内首创重视调查研究并留下大量关于调查研究的宝贵资料。毛泽东不仅把调查研究视为重要的工作方法,而且认为也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的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把调查研究提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来认识,并指出这是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能力,从而把对调查研究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眉山考察三苏祠时发表重要讲话,对三苏文化及其家国情怀作了充分肯定。对苏轼治理西湖的经验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确实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可以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决策的科学性、强大的执行力是取得治理成效的关键因素。而“无所愧怍”的初心、实事求是的作风,对今天的从政者具有多方面启示意义。因此,从苏轼治理西湖“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不但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述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影响力与实效性的根本保证。综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创新""兴党"是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观的三个关键词,对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高度重视并善于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和突出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聚焦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把脉定向和谋篇布局,形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意蕴深厚的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深刻的科学思维方法,主要表现为以鉴往知来的历史思维,洞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以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把控意识形态工作全局;以科学周密的辩证思维,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重点;以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成效;以居安思危的底线思维,铸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相似文献   

14.
战略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哲学思维方法,对各项国家战略的谋划与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国内外安全新变化和强军兴军新形势,在以强军思想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过程中凸显了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为导引的战略眼光;展现了以发展与安全、国防与经济、国防与外交为维度的战略视野;强调了以党的绝对领导和致胜战斗力为原则的战略定力;铺陈了以新“三步走”安排、强军兴军布局和世界一流愿景为规划的战略运筹;彰显了以深化改革、正风反腐为抓手的战略魄力。  相似文献   

15.
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最为根本的就是要理解其中的哲学基础及其蕴含的哲学范式,即“系统为基战略辩证法”。这一哲学范式,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具有本源性的原创性贡献。这种原创性贡献体现为六个层面:(1)习近平治国理政从根本上面对的是“哲学问题”,具有作出原创性哲学贡献的前提;(2)解决哲学意义上的问题需要以系统为基础作出战略谋划,由此便形成“系统为基战略辩证法”的哲学范式或哲学观;(3)系统为基战略辩证法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总体性的“辩证哲学”;(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蕴含的系统为基战略辩证法要求确立新的“哲学思维”;(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系统为基战略辩证法蕴含治国理政的“哲学智慧”;(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了人民至上的“哲学理念”,它由物本逻辑走向民本逻辑。  相似文献   

16.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历史眼光和思维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思考与判断后形成的执政理念。从历史之脉上看,党的“三个务必”的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把握历史主动,基于时代要求对“两个务必”的深化和发展;从理论之据上看,“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两个结合”的理论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论断;从实践之路上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创造性实践是“三个务必”提出的重要基础,“三个务必”是党对新时代治国理政重大问题的现实回应。从三个维度深入探析“三个务必”,对中国共产党科学认识、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接续带领中国人民奋力实现伟大梦想,具有深刻而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其多语种版本已发行至世界各地,成为海内外读者了解中国新发展的重要窗口。在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善用俗语,使文字更加生动鲜活、内容更加通俗易懂,形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习式风格"。俗语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通俗性、趣味性和哲理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如何在译文中体现中国俗语的特色与内涵。本文以黄忠廉教授的变译理论为基础,主要采用编译、改译和译述三种变译方法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德译本中具有代表性的俗语翻译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中国俗语德译的一般策略。  相似文献   

18.
"四个全面"所蕴含的国家、民族、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战略,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新布局。"四个全面"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来的。"四个全面"的提出,完全符合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的有机融合,标志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新的历史性飞跃。我们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为研究主题,重点从哲学角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全面解读、剖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向各国政要、社会各界人士和基层群众致函回信。回信在遵循传统文字形式的基础上,与先进的传播技术相结合,有效承载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通过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267封回信,深入探索回信的价值意涵和重大意义,有助于推动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具有深厚的历史素养、深邃的历史眼光和严密的历史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客观阐述和科学评价,初步形成了富有深刻内涵和时代气息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以“大历史观”的思维观察历史、以“人民至上”的理念解读历史、以“唯物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是习近平历史观的集中表现,彰显了其宏阔的理论视野、鲜明的人民立场、科学的逻辑思维等独特而深刻的理论品格。准确把握和科学认识习近平历史观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意蕴,从历史深处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力量,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