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高中生物“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一课中,伴性遗传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为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伴性遗传的基础知识,并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我在讲授该内容时采用了如下处理方式: 1.对课本P_(183)表4修改如下:  相似文献   

2.
以“伴性遗传”一节为例,在生物教学中以引“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展开讨论分析,并学习绘遗传图解和家系图,从而真正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1教材分析“伴性遗传”是新课标教材《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2节内容,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进一步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讲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规律,同时也为“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内容以红绿色盲的发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其体会科学家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探索精神,并通过对“问题探讨”“积极思维”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其探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沈月红 《科学教育》2007,13(4):29-30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是新教材高二第一册第十章《遗传与变异》中的一节课,是继基因的两个规律后的一节内容,其中“性别决定”是学习“伴性遗传”的基础,前者是为后者打基础的。而伴性遗传知识点又是基因分离规律的一种特例,是基因两个规律知识的延伸,同时又是后面两节“遗传  相似文献   

5.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问题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是笔者解读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方法,现以"伴性遗传"一节为例谈问题驱动教学的应用. 1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 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掌握伴性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2能力目标 通过提问的方法,探究伴性遗传的概念、遗传特点、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协调起来,使学生能够在“教”的指引下,自主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此作者就“伴性遗传”一节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7.
娄维义 《生物学教学》2007,32(10):30-31
1 教材分析 上海科技版《生命科学》(试验本)高二第一学期[1]第1节第四部分内容是"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本节课"伴性遗传"是在学生了解性别决定的基础上展开的一节重要内容,是区别于常染色体遗传方式的另一种遗传方式.教材首先给出了伴性遗传的定义,然后指出红绿色盲是一种伴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Xb.通过图解得出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8.
·背景分析· “伴性遗传”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高中二年级《生物》教材必修二中的内容,也是高考中的一个命题热点。在学习“伴性遗传”之前,学生已学过基因的两大遗传规律以及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等内容,为“伴性遗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教材中首先介绍基因在染色体上.然后以红绿色盲为例介绍伴性遗传的内容,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重点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以及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节教学在学案导学的基础上,从课题“伴性遗传”引出三个问题式的教学目标,建立课堂框架,并以目标作为驱动,带领学生合作探究,完成新知的获取。  相似文献   

10.
苏科庚 《生物学教学》2004,29(10):24-25
高二《生物》第六章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是全章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进入这一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有关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现象,因而在接触新课时,很多学生由于思维定势,会将原有的解题思维带入新课,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和规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